薄白苔
薄白苔鋪於舌面,顆粒均勻。干潤適中。
薄白苔主病:
舌苔薄白而潤滑,舌質正常,多屬外感風寒症。
若舌質紅,苔薄白而潤,屬外感風熱或外感風寒化熱。
薄白乾苔
薄白乾苔:白苔薄鋪舌面,津液較少而苔偏乾燥。
薄白苔主病:
多為風溫入肺,邪氣傷肺。
陽虛不能化津上潤,肺之氣津兩傷。
厚白膩苔
厚白膩苔為苔色白而厚,顆粒堅緊或疏鬆,可布滿全舌,亦可邊尖較薄,中、根部較厚。
厚白膩苔主病:
主濕、主痰、主寒。
白苔燥裂舌
白苔燥裂舌象為苔色白,可薄可厚,顆粒粗糙而疏鬆,乾燥且質硬,望之如砂石,捫之糙手,即為白糙苔,若顆粒較細,質地板硬,巳布有縱橫裂紋,稱白苔燥裂。
白苔燥裂主病:
熱傷津。治宜生津瀉熱。主暑熱傷氣,內夾濕濁,治宜清暑益氣。
臨床多見於外感熱病和急性傳染性疾病人的舌象。
灰苔
舌上苔色呈現灰中帶黑者,稱「舌苔灰黑」。
灰苔主病:
灰苔乾燥,主陽明腑實,陰液已傷,若腑實證在,治直苦寒攻下。若無腑實證候,脈細數,治宜苦寒救液。
若灰苔粘膩,主痰濕內阻,溫病兼挾痰濕之證,或伴其他險惡證候,還當細辨。治宜溫中燥濕,芳香清化。
灰苔滑潤,兼吐利脈細,主陽虛有寒之陰證,治宜溫陽祛寒,如四逆,理中等。另外灰苔主病有寒、熱、淡濕之不同,臨床還需結合舌質、舌面潤燥及其它證候審察辨證。
淡白少津舌
舌上津液不足,甚至沒有津液。
淡白少津舌主病:
陽氣虛損,津液不足。治宜扶陽益氣,生津潤燥。臨床多見於慢性萎縮性胃炎,輕度貧血等病人的舌象。上述舌象如伴有:脾胃不和。
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嘔吐噁心,肢體沉重,舌苔白厚而膩,脈緩者可試用健脾燥濕類藥。脾胃虛寒。
胃脘隱痛,泛吐清水,喜暖喜按,飲食減少,神疲乏力,舌質淡,脈軟弱者可試用健脾開胃,行氣消痞類藥。
淡白夾瘀舌
舌苔薄白,舌質淡白,有瘀斑。
淡白夾瘀舌主病:
氣虛血瘀。血虛血瘀。臨床多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各類重度貧血病人的舌象。
淡白光瑩舌
舌色淡白,舌面苔全部脫光,顆粒全無,平滑如鏡,舌質似新剝皮之雞肉。
淡白光瑩舌主病:
白苔厚積之象,為陽微不能蒸化水谷,致氣血雙虧。
淡白透明舌,不論老幼,見此症者即是虛寒,
淡白濕潤舌主病:
淡白舌為氣血兩虛,其舌體大小正常或略小,氣虛則不能生血,或血虛而後又氣虛,最終氣血兩虛。不能上榮舌面,多由於疾病久延,失血過多所致。
濕潤舌為脾虛寒濕淡白舌,其舌體胖嫩,舌邊有齒印,多因脾陽虧損,脾虛化源匱之,臟腑經絡無以滋榮,則舌淡白無華,脾虛無以制水,水濕失於運化,浸潤於舌,則舌體濕潤胖嫩。
臨床多見於虛證、婦科大失血後氣血兩虛證病人的舌象。
鮮紅裂紋舌
舌色鮮紅,舌中有裂紋,如人字形等狀。
鮮紅裂紋舌主病:
陰虛發熱,邪入營血,胃陰不足,痰熱凝結。
臨床多見於發熱、脫水致電解質紊亂,糖尿病,慢性腸炎,肝硬變等病人的舌象。
鮮紅舌白點
舌色鮮紅,舌面有散在白色小點,鼓起於舌面,為熱毒熾盛,舌將糜爛之兆。或散在白點,凹陷而低於舌面。
鮮紅舌白點主病:
熱鼓熾盛,脾胃氣虛而熱毒攻沖。臨床多見於心血管疾病心悸、浮腫等病人的舌象。
老舌
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即為蒼老舌。
老舌主病:
老黃色苔,為胃中陽氣旺盛之候。黃如炒枳殼色為胃陽盛極,陽亢陰虛之候,黃黑相間,
如鍋焦黃色,撫之棘手,看之不澤,為胃中津液焦灼,口燥舌干之候。亦有陽氣為陰邪所阻,不能上蒸而津液缺乏。
舌青蒼老,是肝膽邪盛,宜瀉火精肝飲治之。黃而蒼老,為啤胃兩經邪盛。
赤而蒼老,為心與小腸邪盛。
白而蒼老,為肺與大腸邪盛。
黑而蒼老,為腎與膀胱邪盛。
鮮紅乾燥舌
鮮紅乾燥舌:舌色鮮紅或深紅,舌面干而少津。
鮮紅乾燥舌主病:
主熱邪入里,營熱津傷。治宜清營養陰。
主陰虛火旺,治宜滋陰降火。
主心火獨旺,治宜瀉心火導熱下行。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