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官宣定檔!分析完網上的爆料,咋感覺雷軍真要成了

2023-12-27     VISTA看天下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差評

(chaping321)

原標題 | 米車終於官宣定檔!分析完網上的爆料,咋感覺雷軍真要成了。。。

撰文 | 致命空槍

編輯 | 脖子右擰 & 面線

封面 | 三狗

大夥關注了超級久的小米汽車,今天終於官宣定檔了。

今天小米汽車在自家的官方平台上發了一張海報,表示會在三天之後的 28 號整一個小米汽車的技術發布會,而這也將會是小米汽車有史以來第一個正式的發布會。

在各種流言滿天飛的節點,這場定心丸一樣的發布會,我反正是非常非常期待的。

在說米車之前,咱們可以先來看看這張海報。因為雖然看著有些簡陋,但裡頭的隱藏信息其實不少。

就比如說這個活動名:技術發布會,意思就是活動的核心內容就是介紹一下米車用上的先進技術,講講小米造車的技術理念。

至於 SU7 這台車以及大夥最期待的價格,按照雷總的意思,大機率是不會有了。

手上攥著 19.99 萬準備原地下單的差友們,估計還得再等等。

此外,這張海報的背景用的應該就是米車前副車架的透視圖了。裡頭有幾個信息點,一是能看出米車的油門踏板用的是風琴式,也就是往地板里踩的設計。

相比於懸掛式,風琴式的成本更高也更好看,因為能把整個腳掌放上去也能更好的控制精度,所以之前一般都是用在相對高端的車型上。

雷總好品味!

然後就是前懸架的形式,可以看出米車用的大機率是雙叉臂的結構,並且從這個鋥光瓦亮的材質推測大機率用的也是主流的鋁合金,比較符合我們對一台運動取向車型的預期。

稍顯可惜的是,這個上 A 臂米車沒有做解耦,說明了米車前懸的動態上限沒有那麼那麼高,不過也表明了米車不會完全倒向運動化而是會兼顧一些舒適。

前副車架部分,一是能看出海報上的這台車是擁有前軸電機的,也印證了當時工信部參數裡的雙電機車型。

而這個巨大的空白大機率就是放前備箱的地方了,目測體積不小。

根據定律: 「 有前備箱的電車就是好車,前備箱越大車子越好 」 可知,米車_____________。

你們填,我不填。

上頭電池包的部分,很明顯可以看見類似橫樑的結構。所以米車很大機率會採用 CTB 的電池結構,也就是把電池包作為成員艙地板的一體化設計。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降低車內乘客的坐高,帶來更多的頭部空間。

對於米車這樣一台看著本就低趴的車型來說還是挺重要的,畢竟誰也不想頭頂著天花板開車對吧。

再就是從輪胎的紋路上可以看出,米車用的是米其林的 Pilot Sport EV 輪胎,這也和之前工信部的信息吻合。

而在海報發出來以後沒多久,雷軍也是跟了一篇小作文,表示米車將會是小米如今技術的集大成者,算是又把人們對它的期待值拉高了。

向上滑動

上下滑動查看圖片

話雖如此,但此時此刻關於米車的信息其實已經不少了。

首先就是基礎的參數和信息,在上個月工信部的公告里,基本都已經寫清楚了。

比如在產品線的區分上,會有兩個版本 A1 以及 R2 ,分別對應了高配和低配車型,也就是圖上能看出來的 Max 和非 Max 版本。

高配車型 Max 基本用上了所有咱們目前能夠想到的配置,比如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擁有雷射雷達的智能駕駛系統、前後功率分別為 220 和 275 千瓦的電動機、 Brembo 的卡鉗以及電動尾翼等。

低配車型,則是把能砍的配置基本都砍了。。。

像電池就變成了弗迪,也就是來自比亞迪的磷酸鐵鋰電池。電機也變成了來自聯電的單電機,雖說大機率是後置,但功率也降到了只有 220 千瓦。

而在這個公告發布以後沒有多久,工信部又發了一個《 享受車船稅減免優惠的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 》公告,裡頭又把高低配米車的電池和續航的水平都寫明白了。

可以看到,低配車型的整車電壓是 400V ,比亞迪電池容量是 73.6 度,續航分別為 628km 和 668km 。

高配則用上了主流的 800V ,寧德時代電池容量是 101 度,續航為 800km 和 750km 。

結合工信部兩次公布的信息,脖子哥覺得有兩個信息基本可以確定了。

一是 SU7 這台米車至少會有 4 個不同的車型可以選擇,也就是高低配車型各自擁有長續航和性能版本。

二是從硬體上看, SU7 高低配車型之間的差別相當之大,並且有區別的地方都是和電車的成本直接相關,比如電池電驅,比如智駕硬體,比如高壓的 SiC 零部件。

所以可以設想, SU7 的高低配也就是 Max 和非 Max 版本之間會有比較大的價差。

脖子哥保守估計,裸配和頂配之間會差個 10 萬左右。

此外就是一些從供應鏈或是測試車上漏出來的細節信息了,比如說內飾的設計上, SU7 用的還是新能源車裡相對傳統的中央大屏布局,保留了駕駛員前方的儀表屏,也做了 HUD 的孔位。

方向盤的設計也是非常的戰鬥,平底造型加上兩邊的獨立按鈕,像極了那台一直說要停產但是一直沒停產的超級跑車。

當然重點是,物理按鍵,全物理按鍵!必須好評!

還有這個 Made in China 的國產空氣彈簧,因為有橡膠套所以看不太出來是單腔還是雙腔,但我猜應該是 Max 車型才會上的配置。

以上種種信息,加上 SU7 幾乎和保時捷 Taycan 完全相同的尺寸和造型,米車的形象其實已經非常明晰了。

那就是一台擁有很強運動屬性的 C 級純電轎車

有很多媒體朋友在看到米車這樣的定位以後,對它都表達出了比較悲觀的想法,說在國內市場主打運動、操控的車型結局都不是很好,小米的第一步就走錯啦!

但在我來看,這多少有點經驗主義了。因為運動和操控,並不是一台車唯一的標籤。

而且在國內市場,並不是所有擁有運動屬性的車型銷量都是慘澹的。

比如上一代的特斯拉 Model 3 、現款的 Model Y 、小鵬的 P7 以及極氪的 001 ,底盤和操控功底都非常紮實,論銷量也是一頂一的好。

但只要問一問這些品牌的車主就能發現,他們之中的大部分,買車的首要理由大機率不會是操控。

比如 Model 3 是優惠的價格和特斯拉的品牌影響力, Model Y 和極氪 001 則是同價位、同車型里空間最大的那個。

它們能賣好,要麼是因為便宜,要麼是因為實用,所謂的操控只是這些優點以外的附加屬性而已。

而我們常說的 「 底盤越好、銷量越差 」 ,對應的則是捷豹、阿爾法 · 羅密歐這些偏小眾的傳統品牌。而他們最大的問題,也正是不便宜、不實用。

要麼空間小,要麼價格貴,要麼老是壞。

脖子哥上回開一台 Giulia ,開著開著空調面板掉下來了。。。這玩意能賣得好才有鬼了吧!

在這些方面都做得好的油車,像奧迪 A6L 、寶馬 5 系,銷量又高,底盤和操控做得也是一頂一得好。但又有幾個人在提到它們的時候會把操控放在第一點說?

所以,國人消費者不是看不慣一台車運動,而是更在意除了在運動之外,一台車還能帶來什麼。

夠便宜?行!空間大?行!賊可靠不容易壞?也行!

只有運動?肯定不行!家裡還有老人和孩子呢,不能光開著舒服他們坐著還得舒服呢。

反過來看 SU7 ,它能在運動之外帶來什麼呢?我覺得首先是便宜,正如我們前面說的, SU7 裸配和頂配之間的差價肯定非常之大。

而根據我的猜測,入門配置下探到 20 萬以下是有極大機率的,要是能定在 17 萬元左右,那 SU7 將成為這個價格段尺寸、造型、續航以及操控都沒得挑的純電轎車。

這對於大部分手握十幾萬購車預算的年輕朋友們來說,吸引力會是非常非常大的。

幾台被人們稱作鬼火少年之車的產品,比如長安 UNI-V 和廣汽影豹,走的都是這樣的路線,並且走通了。

而從現有的信息看,除了便宜, SU7 的空間表現估計也不會差。

這還真不是我尬吹,就拿後排來說,雖然無論是尺寸還是造型都和保時捷 Taycan 非常相似,但是仔細對比以後就能發現, SU7 的 C 柱相比後者弧度會更大,因此後排頭部空間也會更大。

並且, SU7 的後排三角窗面積也明顯會比 Taycan 要大,這也就意味著 SU7 的後排座椅會更加靠近後輪,後排的腿部空間也會變大。

當然,比 Taycan 大也並不是啥好成績,畢竟 Taycan 的後排純粹就是個裝飾。

但是從工信部的數據看, SU7 的軸距達到了 3 米整,和它同級的 C 級純電轎車,比如比亞迪漢和飛凡 F7 ,都會把寬敞的後排當成自己的賣點。

也意味著 SU7 後排空間的下限是不低的,滿足日常的乘坐需求,大機率不會有啥問題。

當然,米車還有一個巨大的殺手鐧,那就是目前還沒有一點消息的米家生態。

智能家居和車子互聯的功能,其實很久以前就有車企在宣傳了,比如能在車裡給家裡開空調等等。但這樣的功能放在其他品牌上,不由得會讓人產生很多疑惑。

需不需要智能電器做配合?現在市面上能適配的電器有哪些?要是不適配我不是還得買新的?

但在米車上,這個問題瞬間就沒了。因為小米已經花了好幾年,先把家居生態做好了,而且還非常好用。

脖子哥家裡就有好多小米的家電,只要一個小愛同學就能語音控制所有電器,還能通過手機上的米家 APP 遠程控制。

到家前先開空調、家人沒帶鑰匙隨時遠程開門這些功能,實現起來也就是點幾下螢幕的功夫。

而在生態建設完全之後,米車的到來其實也就相當於往米家 APP 里多加一個設備一樣,不僅車機可能可以操控家裡的所有電器, APP 也能遠程控制車輛,甚至把米車和電器做聯動,設計一些有趣的場景模式。

比如當脖子哥車子開到離家 2 公里的時候,就自動打開家裡的燈和空調;

比如哪天脖子哥想偷摸叫哥們到家裡喝酒,只要對象開著車到離家 5 公里的範圍內,小愛同學就會提醒我,趕緊帶著兄弟們撤離。。。

咳咳,偏了偏了。

總而言之就是可能性很多,而且非常有趣,非常實用。

這些在我看來,也很可能成為年輕朋友們去購買米車的原因。

不過猜了這麼多,歸根到底,也還是猜的。謎底的一部分,還是得等到 28 號發布會當天才會有答案了。

當然,我會希望我的猜測是對的。

一是因為雷總一把年紀了,明明可以功成身退,還非要扛著巨大的風險和投入巨大資源再創一次業。並且,信心還很足。就像他自己說的:

「 我們第一輛車投了 3400 名工程師,整個研發投入超過了 100 億,我們是用了 10 倍以上的投入。有這樣的把握以後,反正我是抱著志在必得的方式來做的。 」

有一種老將再上戰場的悲壯感,會讓我不由自主的希望能有個 Happy Ending 。

二是作為一個老米粉,看著小米汽車一步步從設想到現實,就有種看著自家的偶像從練習生一步步變成頂流的養成感。自然也會希望他以後的生涯走的順一些。

但是,明年的純電轎車市場也是肉眼可見的殘酷,極氪 007 、智界 S7 這些好手也是一頂一的兇悍。

米車能不能做到真的守正出奇,就讓子彈再飛一會吧。

圖片資料來源:

工信部、小米汽車官網、微博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

天才黑客的開掛人生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7c100cb59e8a635d95363971e6772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