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為人父人母的,很多年輕的父母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很大的誤解。也有很多父母並不在乎社會怎麼發展,對孩子的教育仍然按照自己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方法,其實這種方法值得參考,但是現在社會畢竟不同以往,這種方法也會有不足之處,如果原封不動的教給孩子,那孩子可能會在這種方法上吃虧。
很多的家長在孩子的犯錯時,不知道該怎麼做,氣急敗壞的時候,可能對孩子惡語相向、拳腳相加。不但沒有讓孩子真正認識到錯誤,還讓孩子更想要遠離父母。如果父母在批評教育孩子時,找到一個既能讓孩子接受批評,又能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的方法就完美了,如何沒有更好的辦法,不妨試試「肥皂水效應」
麥金利當時競選總統時,就運用了「肥皂水效應」而且還得到了很好的結果。
當時有一位重要的黨員,嘔心瀝血為麥金利寫出了一篇高質量的演講稿,這位黨員覺得自己寫的非常好,他非常的高興,就拿著自己寫的演講稿讀給麥金利聽。
麥金利聽完覺得這篇演講稿並不是很合適,他覺得這篇演講稿雖然有很多優點、很多可取之處,但是並不是盡善盡美的。但是他覺得不能辜負黨員的一腔熱血,但是如果直接否定,也會傷了黨員的熱心和積極性。
麥金利想到了一個好的方法,他對黨員說:「真是太棒了,這真是一篇少見的,精彩絕倫的演講稿,我相信再也不會有人比你寫的更好了。可是,如果在某種特殊的場合,是不是也很適用呢?
從你的立場來講,那是非常合適、慎重的;可是我必須從黨的立場,來考慮這一份演講稿所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那麼現在請你回家去,按照我所特別提出的那幾點,再寫一篇,並切送一份給我。」
黨員真的又重新寫了一篇演講稿,麥金利把這位黨員的第二篇演講稿加以修改,這位黨員聽到麥金利用了自己的演講稿很是開心,最後這位黨員成了最有力的助選員。
麥金利在否認這位黨員的演講稿時,並沒有急著告訴黨員這篇演講稿不好,而是先從其他角度分析,認可這篇演講稿的優點,再說出這篇演講稿在這次競選時有哪些不足之處。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父母教育批評犯錯的孩子也是這樣,如果自己先認可孩子的有點,再指出孩子的不足之處,孩子就會輕易接受批評。
讓這個黨員真心接受麥金利的批評,同時又讓這個黨員不反感自己,寫出更好的演講稿。
批評是為了讓別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並改正,在批評一個人時,不要急著否定,先肯定別人的優點,在提出別人的缺點,既給了受批評人的自尊心,又讓別人接受批評。
很多的時候,作為大人的我們在接受批評時,也很難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而且在接受批評的時候心裡就會不痛快,認為自己做的並沒有錯。
但是如果別人先是讚美我們的優點,再去批評我們犯下的錯誤,我們就會靜下心來考慮自己的錯誤,既讓自己改正,又虛心接受批評教育,這就是運用肥皂水效應的好處。
關於「肥皂水效應」有這樣一個故事:
約翰·卡爾文·柯立芝總統任職期間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女秘書,這個女秘書雖然長得很美麗,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粗心大意,讓柯立芝非常的苦惱。
一次,柯立芝總統看到秘書走進辦公室,他就對女秘書說「你今天穿的非常漂亮,非常適合你」,柯立芝的話讓女秘書感到非常吃驚和開心,因為得到了柯立芝的表揚,接著柯立芝又說到「但是你不能驕傲,我相信你同樣可以把工作做得一樣飄亮。」從那時開始女秘書的工作就很少出錯了。
一位朋友知道了這件事情,就問:「這個方法很妙,你是怎麼想出來的?」約翰·卡爾文·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說:「其實這很簡單, 你看見過理髮師給人刮鬍子嗎?在刮鬍子前,理髮師要先給人塗些肥皂水,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是為了刮起來使人不覺的痛。」
這就是柯立芝運用肥皂水效應讓粗心的女秘書接受批評並改正的好方法。
為什麼「肥皂水效應」讓孩子輕鬆接受批評?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傷害自尊心就像是傷害了一個人的感情,自尊心能夠讓人們有強烈的責任感,更夠讓一個人勤奮、刻苦。
大人應該有很深的體會,當我們受到大人或領導的批評時,我們的心情肯定是不美麗的,而且在接受批評時,會讓我們感受臉火辣辣很沒面子。
經歷這些不好的感受時,是不是內心會想到自己也是這樣批評的孩子,那孩子的心情跟我們是一樣的。
想讓孩子在接受批評教育時,沒有像我們一樣的壞心情,在批評教育孩子時不妨試試「肥皂水效應」。
這會很好的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覺得雖然自己犯了錯,但是自己也是有優點的,不至於孩子在同伴面前感到羞愧,感到沒面子。
認可孩子的優點
和批評相比,誇張更能得到孩子的接受。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認同,孩子更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同。比如孩子摔東西,做父母的可以對孩子說:「你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嗎?你是媽媽心中最乖最好的孩子,摔東西是不好的」。孩子就會更容易接受批評,下次孩子有情緒就不會再摔東西了。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犯大大小小的錯誤,合理的批評可以及時的改正,還可以讓我們牢記於心。
給與孩子表達的機會
父母在合理的教育孩子時,也是在給孩子一個表達的機會。
很多父母在批評孩子時其實都是在發泄自己的憤怒,並不是真正在教育孩子。父母利用肥皂水效應,再誇張孩子時,也是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如果父母開口就是批評,就算孩子是冤枉的,孩子也不會解釋,還會在內心埋怨父母。
家長要如何利用好「肥皂水效應」
家長犯了錯誤也不希望直接得到別人的批評,孩子自然也是。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讓孩子好好接受批評,掌握「肥皂水效應」很有必要。
批評時要先讚美,將批評夾在讚美之中
父母批評孩子時,首先要記得用「肥皂水效應」,可以先把自己語言包裝好,再說給孩子聽,學會將自己的批評的話語夾在讚美中。
利用幽默的方式像孩子提出批評
人們總是喜歡幽默風趣的說話方式,孩子好奇心強,喜歡聽幽默的話,利用幽默的語言批評孩子,可以緩和孩子緊張的情緒,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中接受你的批評。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家裡的一塊寶,打不得罵不得。犯了錯誤父母不敢教育、批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教育孩子時,應該都碰到過這種情況,孩子頂嘴不承認錯誤。那父母有沒有考慮是不是用錯了方法呢?如果孩子犯錯時,第一時間不是批評,而是誇獎,孩子也許就不會頂嘴了。
當批評夾著讚美時,往往能夠減少人們被批評帶來的不愉快感。當父母想要批評孩子不好的言行時,不妨試試肥皂水效應,這種批評方式以放大優點的方法,來讓人接受自己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