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佳琦賣假的陽澄湖大閘蟹」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什麼?

2019-11-13   媒玩兒

說實話,作為一個新媒體人,我現在看李佳琦這三個字都煩了。我確實很崇拜他,但是也不用天天出現在熱搜里吧!要不就是被人抹黑了,要麼就是又賣出去好幾百萬的貨,這兩個都是小張老師求而不得的東西啊!

今天,「李佳琦賣假的陽澄湖大閘蟹」又火了,居然還出現#百雀羚點贊#這種事,我想說說我看到的問題,和各位新媒體人需要注意的問題。

問題

從「李佳琦賣假的陽澄湖大閘蟹」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什麼?

回答

這件事發生以後,讓我真真切切的意識到:由於市場的原因,新媒體的環境被「飯圈」污染了,大號的人格化運營形象變成了明星,忠實用戶變成了「腦殘粉」。

我不敢去預言這種狀況是否會蔓延開來,但這一定會影響新媒體帶給用戶「好內容」「好商品」的結果、效率。

1、新媒體成為資本的玩物了?

事情還是要追溯到李佳琦的「不粘鍋」事件,原本6月份發生的事情,被在雙11前拎出來,這明顯是有人為了坑李佳琦。雖然產品的品質沒有問題,但李佳琦現場處理的「翻車」還是多少讓人扣了一些印象分的。

這種買熱搜抹黑的事情,是不是很眼熟?這就是娛樂圈常見的手段呀!

事情繼續發展,百雀羚找李佳琦做直播,但卻「鴿了」李佳琦,去找了他的競爭對手「薇婭」。李佳琦的粉絲不樂意了,輿論壓力讓百雀羚面子掛不住了。

這樣的炒作是不是也似曾相識?百雀羚不就是在用這兩個做直播的自媒體人炒作?

直到今天,我覺得故事已經發展到了高潮,百雀羚「買兇殺人」這件事基本已經被大傢伙坐實了。一早起來,李佳琦賣假大閘蟹的熱搜就排在第一。更有意思的是,下午這條熱搜就撤掉了。

這種買熱搜,撤熱搜的手段,是不是像極了娛樂圈?我覺得,這已經脫離了新媒體行業的「人人皆媒體」「良性競爭」,而變成了資本間的博弈

無論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我想說:難道做新媒體的,不想著好好精進自己的內容,卻成天想怎麼臭別人嗎?

2、真是百雀羚乾的?我不敢苟同

雖然小張老師上述言辭很激烈,但有一點,我和群眾的觀點有些不同。

#李佳琦賣假的陽澄湖大閘蟹#這條熱搜下的第一條,是新京報的一篇報道,說的有理有據,而評論則全是維護李佳琦的,說是「百雀羚」有意為之。

但我不這麼認為,其一,從列出來的證據來看,不僅是用戶指正,也詢問了品牌方,確有問題;其二,李佳琦是口紅一哥,著名的美妝博主,在美妝的選品上非常嚴格,對此我很敬佩,但我並不確知,他的策劃團隊以及經濟團隊,是否都保持著如此嚴格的選品標準。

我們回想一下小聲比比揭露馬蜂窩事件,馬蜂窩的數據造假甚至要實錘了,然而,我們能說馬蜂窩是黑心企業,賺黑心錢嗎?

似乎不能,因為它確實給我們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且也許是因為管理層的問題,導致了決策層並不知道數據造假的問題(就如同李佳琦只是收到了策劃團隊的劇本,而並非自己選擇要賣大閘蟹);

那麼,我們能說小聲比比做錯了嗎?當然也不能,它為我們揭露了某些網際網路企業的「行業真相」。

所以我想,這種事情不能一概而論,百雀羚炒作,那是百雀羚的問題,李佳琦選品被爆出有問題,如果不能自證,咱們也就欣然接受,沒必要堅持「捧臭腳」。

3、給新媒體人及看新媒體的人的建議

凡是論對錯總是沒有意義的,我倒覺得,李佳琦最近發生的事情,可以給其他新媒體人和新媒體的忠實用戶們一些建議。

首先,小張老師總是堅持,新媒體人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給用戶推薦好的產品,這點毋庸置疑。李佳琦的人設告訴大家,他的選品非常嚴格,這是小張老師支持他的一大原因。

但是,作為李佳琦的忠實用戶,我並不認為我們應該一味的支持,即便他以往給我們推了很多很多優質、實惠的產品。

世界上有太多的「職業打假人」,曾經都是人民群眾的好幫手,可能正是因為粉絲的用戶,加上利益的誘惑,讓他們變成了「反面典型」。

作為粉絲,對於喜歡的自媒體人,更是要保持著喜歡、學習、審視的心態,而不是崇拜、跟隨、擁護。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我想,作為新媒體人,更需要的也是能給自己提出寶貴意見的粉絲。

總結

總結起來,小張老師有這麼幾個觀點:

1.百雀羚沒利用新媒體干好事兒;

2.李佳琦賣的陽澄湖大閘蟹可能真的是假的,但是他自己應該不知道;

3.新媒體應該傳播好內容,給大家推薦好產品,而不僅是「刷臉盈利」;

4.李佳琦的粉絲們冷靜一點,他可能更需要你們理性的建議。

「媒玩兒」,是由雲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一群熱愛新媒體的年輕人,搭建的新媒體知識答疑公眾號。他們通過代運營的60多個公眾號,新零售、原創KOL的嘗試,總結出了一套成熟的新媒體方法論。新媒體,有問題,找媒玩兒!

更多精彩內容,可以點擊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