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京韓國城,一場賽博朋克的西洋景

2019-11-01     風味星球
望京韓國城,一場賽博朋克的西洋景

位於北京東北角的望京,三十年前還是農田一片,現今已經是高樓林立。

望京SOHO*搜狐

著名建築師扎哈·哈迪德設計望京SOHO形似山巒,如同天外來客,周圍則遍布著各式高科技公司——美團、阿里、索尼、西門子……一棟棟大樓燈火通明,一輛輛計程車往來於機場高速中,載著資本和夢想。

天上是冷冰冰的高樓大廈和玻璃幕牆,地上是一派充滿煙火氣的異國景象

望京的韓國小店*鳳凰資訊

住宅區的犄角旮旯里塞滿了色彩艷麗的韓文標誌——超市裡滿坑滿谷的韓國產品,小罐的果汁五彩繽紛、大大小小的泡菜占領著一個個櫃檯、冰櫃里是冰鮮的章魚、鮑魚、三文魚、切片的五花肉和牛肉……

超市裡的韓國商品*pixabay

街上烤豬蹄、炸雞啤酒、韓式烤肉等餐廳隨處可見,隨手走進一家,更是恍如隔世,這邊廂穿著襯衫的歐巴操著韓文在跟燒酒搏鬥、那邊廂幾位阿姨慢條斯理地就著八卦吃沾著芝士蜂蜜的炸雞

望京韓國城,一場賽博朋克的西洋景

*giphy

天上地下,像一場賽博朋克風情畫。

但為什麼望京有這麼多韓國人和韓國餐廳?

九十年代末開始,隨著中韓交流越發密切,望京因為靠近機場,交通方便,房租便宜等原因,吸引了無數來京的韓國人在此定居。這裡就逐漸成為了北京最著名的兩個「韓國城」之一,而另一個,則是聚集著韓國留學生的五道口。

望京韓國城*望京網

1

與北京「韓國城」類似的地方還有很多。

上海西側閔行區的虹橋鎮,從貼著外環邊上的龍柏到中環內的古北,隨處可見韓文的身影。一家家餐廳根據地域細分為首爾風味、釜山風味和全州風味等......

豐盛的餐前配菜*pexel

這裡有我們常見的韓式燒烤,沒吃先上一大堆配菜;也有絲毫不遷就中國人口味的米腸泡飯、海螺拌面;甚至還有名叫「正統中華料理」的韓文餐廳,做炸醬麵、鍋包肉、手工煎餃,濃濃的東北風味兒——這是一家專門給韓國人吃的中餐廳。

如果你在美國洛杉磯自駕,從市中心沿著Olympic Blvd或者Wilshire Blvd向西開,會發現延綿幾公里都是韓文標誌,這塊區域的名字很簡單,叫Korea Town,翻譯過來就是「韓國城」的意思。

洛杉磯韓國城*搜狐

這裡是洛杉磯的夜生活中心,每天直到凌晨兩三點,KTV、夜店、宵夜店裡還是人聲鼎沸。

牛肉湯*留學plus

一碗簡單的牛肉湯,在這裡可以有牛腩湯、牛膝湯、牛頭湯、牛尾湯、排骨湯等14種分類。

冒著熱氣端上來,湯色奶白,一粒鹽不放就充斥著鮮味,根據口味加上鹽和胡椒後,牛肉的香味再次升級,配上一碗的白米飯和一疊辣醬,吃到的是異國他鄉的幸福感。

不僅如此,在日本的東京法國的巴黎英國的倫敦等大城市,都有著規模不小的韓國城

韓國用品商店*鳳凰資訊

據海外韓僑組織統計,截止到2013年,大約有700萬韓國人分布在世界175個國家,而韓國本國只有大約5000萬人口。

2

因為戰爭、對更好生活的憧憬和國內社會壓力等原因,韓國人的「漂泊」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十九世紀到二戰結束,不少朝鮮族人或被動、或主動離開家鄉,來到中國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和日本,其中不少人留了下來。

第二階段是抗美援朝(韓戰)之後,韓國百廢待興,大批韓國人通過各種手段漂洋過海來到已開發國家,如美國、德國、法國工作,並就此紮下根來。

到了九十年代,韓國經濟騰飛,各類韓企進軍發展中國家,「韓國城」在中國和東南亞大城市滿地開花……

韓國經濟騰飛,韓國有限公司浦項制鐵已經是世界級的鋼鐵企業*知乎@張弓

同樣「漂泊」的還有韓國菜——最開始可能只有簡單的家庭飯館;後來發展出一些韓式烤肉等更為正式的餐廳;當韓國社區跟本地人交集越來越多後,則出現了一些迎合本地口味的融合韓國菜;隨著交流越來越多,一些韓國本土沒有的特色文化孕育而生。

日式烤肉的傳統日本吃法——壽喜燒牛肋肉*sowhat搜獲

那些在烤爐上上下翻飛、有著大理石花紋、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的日式烤肉,其實最早就來源於韓國——日本曾經長時間是個禁止吃肉的國家,所以在日本並沒有烤肉的傳統。

二戰戰敗後,日本食物短缺,留日的韓國(朝鮮)移民便在東京、大阪開設了將便宜的內臟腌制燒烤售賣的韓式烤肉店,日本人才開始第一次接觸烤肉。

望京韓國城,一場賽博朋克的西洋景

韓國烤肉*搜狐

隨著日本經濟發展,燒肉店在日本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這才形成了現在的日式烤肉。

如今很多時候你走進一家日式烤肉店,還會發現被韓國料理影響的蛛絲馬跡——菜單上除了烤肉,還有韓式泡菜、石鍋拌飯和牛尾湯的身影。

3

跟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比,中國可能有世界上最特殊的韓餐文化,或者說朝鮮半島飲食文化。

望京韓國城,一場賽博朋克的西洋景

韓餐文化之石鍋拌飯*giphy

因為這裡的味道是由韓國人、朝鮮人和朝鮮族人,這三個同宗同族又獨立生活幾十年的群體,分時間、分階段在這片大陸上共同譜寫的。

朝鮮餐廳里極具特色的歌舞表演*中新網

在那些國營的朝鮮餐廳里,大家從傳統的朝鮮拌菜開始,吃參雞湯、蒸毛蟹、各式糕點,看著可能是朝鮮外交部家庭出身的服務員載歌載舞。去吃的中國人多數情況都帶著獵奇的心態。

*智游網&昵圖網&蟹狀元

上海的龍柏,本地人和韓國人則因為口舌上的偏好走到了一起。醬油蟹,一種與上海醉蟹和寧波嗆蟹頗為類似的美味,成為了不少上海人的心頭好——將滿膏的梭子蟹用醬油、大蒜和辣椒生腌,蟹膏濃郁,蟹肉鮮甜,凌厲霸道。

北京的延吉餐廳*美食傑

北京西四的延吉餐廳,亮滑酸爽的朝鮮冷麵、辣醬拌肉和剛出鍋滾燙的羊肉串,被譽為「延吉老三樣」,現在還時常排隊。

延吉老三樣*搜狐

至於什麼是朝鮮(韓國)菜,什麼是北京菜,已經沒有人在意。這是不少北京人從小吃到大的味道。

任何一種味道,都不會飄在空中落不下地;就像世界上沒有真正的無腳鳥一樣,即使可以在空中睡覺,也需要築巢的那一天。

韓式炸雞*搜狐

漂泊的韓國菜不再像一個外地菜系,而是在中國落地生根。就像漂泊的中餐在美國化身成了「左宗棠雞」,在馬來西亞演變成「娘惹菜」一樣,成為了一段舌尖上的編年史。

作者:刀刀

頭圖來自:pixabay

圖片部分來源網絡

如有疑問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本期聊天

還記得你第一次吃韓餐的經歷嗎?

是哪一道韓國菜讓你瞬間愛上韓餐?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吃百家飯。歡迎關注風味星球!

微信搜索「風味星球」吃懂中外美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sEo6M24BMH2_cNUgi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