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老學姐說,90%以上的應屆生都不會寫簡歷。
後來我們特地做了個調查,想看看你們的問題可能出在哪裡,結果收上來的調查問卷,有八成以上都說:
覺得自己的實習經歷太水了...沒什麼好寫的。
Cindy曾經投簡歷時,甚至收到過HR的拒信:「你的實習經歷太單薄了。」她自己也很委屈:實習3個月都是在打雜,簡歷根本沒得寫...
實習水=簡歷單薄=網申被刷...這是很多應屆生都面臨的問題。
可現在秋招已經開始,根本沒時間去補充實習經歷,該怎麼辦啊?
只有一份水實習,簡歷該怎麼寫?
「實習經歷水,所以沒法寫簡歷」,這是很多應屆生的一大誤區!
90%的同學其實是不會用正確的方式去撰寫簡歷,展現自己的能力。即使實習含金量沒那麼高,你也可以通過這2個步驟「包裝」好它:
複印資料、收發郵件、整理數據……這些看似簡單、重複的「打雜」,其實是一個行業的基礎性工作,它們都會給你帶來隱性收穫。
例如,「校對及複印材料」。
在校對過程中,其實你也在熟悉行業里的一些東西,在寫簡歷的時候,這段經歷就可以描述成「參與某某行業報告梳理工作」。
同理,「組織並提醒開會」,其實鍛鍊的是你的協調溝通能力,可以描述為「安排組織會議,協調X部門X人參會,對XX業務展開溝通。」
按這個套路去梳理你的工作內容,進行更詳細、更專業的描述,你的經歷就能高大上起來。
當然,光是描述高大上還不夠,你還需要用可量化的成果去填充這幅空架子。
只有數據,才能體現你在這份實習中有發揮作用,也有主動做復盤。
舉個例子,Yamy經常要發放問卷調查,收集用戶數據,她是這麼描述的:負責問卷調查工作,準備問卷內容並按時回收。
而量化後的描述是:
「通過對XX發放問卷調研,最終收集到2000+有效數據,對其詳細分析後,出具了一份4000字的分析報告。」
比空洞的描述要實在、可信得多。
一切遵循以結果為導向,有具體的數據支撐,才能讓你的簡歷更有價值。
寫簡歷,還有這些隱藏的加分項!
當然,僅僅靠優化實習經歷,還遠遠不夠。
簡歷上,有一些經常被忽略的部分,其實也可以成為你的加分項,比如:個人評價、興趣愛好、校園經歷等等。
我一個師弟曾經面試騰訊遊戲,就因為興趣愛好里有「農藥深度用戶,狂熱手游粉,寫過100+遊戲測評」這樣的描述,而被錄用。
但這些加分項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利用好的,具體該怎麼讓它們幫你加分呢?
01、興趣愛好要具體
寫興趣愛好最忌泛泛而談,讀書、聽音樂、跑步等流水帳都非常普通,不會給人留下任何印象。
愛好要具體,且要能圍繞你的求職意向、體現你的優勢。
例如,你想應聘網際網路運營的相關工作,那麼「豆瓣、知乎、微博等平台6年+資深用戶」「重度社交段子手」就是你的加分項。
應聘技術崗,你可以寫自己喜歡參加各類網頁設計比賽、知乎技術類問題高贊回答者、愛逛技術論壇等等。
只有針對不同崗位體現出你的特質,才能讓HR對你作出有效的綜合評估,起到真正的加分作用。
02、自我評價不要吹
90%的同學寫自我評價,都會非常假大空。
自我評價不等於流水帳式複述簡歷,也不是讓你把自己吹的天花亂墜,在看簡歷的短短10秒內,HR只關注兩點:
自我評價的核心是對你自己工作能力的一個總結,能夠幫HR快速了解你的核心競爭力。最好能夠配合案例證明自己。
例如,想應聘運營經理崗位,你可以從下面幾點入手。
好好總結自己的過往經歷,提煉能夠貼合崗位JD的核心能力,比套百度來的模板有用得多!
03、校園經歷不要雜
大學四年,同學們或多或少都會有各種社團經歷、比賽經歷,但是千萬別一股腦都寫上去!
對HR來說,你單純羅列的XX主席、XX部長、XX比賽一等獎的頭銜和榮譽,都等於無效信息。重點在於:
比如,應聘網際網路新媒體崗,常常需要策劃能力,你可以對應自己做過的活動,這樣描述:
在擔任XX部長期間,在5天內帶領10人團隊,策劃舉辦了一場英語歌唱比賽,聯繫了2家校內贊助商,最終參賽人數100+,到場人數500+。
這樣具有說服力的表述,才能真正讓HR了解你的能力。
來源: 愛思益求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