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經典律詩、絕句9首,辭短情長,具淡雅清輕之美

2020-02-05     語文夢工廠


韓愈觀念上追求「復古」,少寫近體詩。但中年之後,律、絕漸多,這和他個人的具體處境和心情變化有關係。

別是他這一時期在長安為官,詩友酬唱要用律體。友人元稹見到他詩風的這一變化,稱讚說:「喜聞韓古調,兼愛近詩篇。玉磬聲聲徹,金鈴個個圓。」(《見人詠韓舍人新律詩因有戲贈》,《元氏長慶集

》卷一二)。他留下來的有限的近體律、絕大都格律精嚴,圓潤和諧,詩趣盎然,有些更具淡雅清輕之美。唐人的近體詩講究風神意興,辭短情長,韓愈的作品大體也表現出同樣的優長。

1答張十一(1)

山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2)。羉羋競長纖纖筍,躑躅閒開艷艷花(3)。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4)。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5)。

【注釋

(1)十一:張署,詳見《醉贈張秘書》注(1)。張於貞元十九年冬與韓愈同時遭貶黜,得郴州臨武(今湖南臨武縣)令,二人相偕南行,至臨武惜別,韓愈繼續南下。此詩為告別時所作。張署有原唱,見下附錄。(2)江空:江水明凈;這裡是寫北江,發源於臨武。(3)羉羋:一種皮薄、節長而稈高的竹子。纖纖:細小的樣子。(4)恩波:恩澤,指朝廷對自己的恩惠。知死所:知道另有死處(意思是不當死在這裡)。炎瘴:炎熱的瘴氣;瘴氣,南方致人死地的疫氣。生涯:指生命。這裡是說還沒有報答朝廷的恩情,不能死在這炎瘴之地。(5)斗覺:立即感到;斗,通「陡」,頓時。一半加:謂增加了一半(白髮)。

附:張署《贈韓退之》

九疑峰畔二江,戀闕思鄉日抵年。白簡趨朝曾並命,蒼梧左宦一聯翩。鮫人遠泛漁舟水,鳥閒飛露里天。渙汗幾時流率土,扁舟西下共歸田。(《全唐詩》卷三一四)

【點評】

張署唱情緒偏消極:他用漢代賈誼貶長沙作《鳥賦》自比,並期待朝廷恩赦(「渙汗」謂帝王發布命令),歸田隱居。韓愈的答詩以結句呼應其貶謫悲情,但頸聯(第三聯)卻對友人激勵有加:「未報恩波」是曲筆、牢騷之語;「莫令炎瘴」則表明希望和信心。他期待有報效朝廷的機會,實則表明重得大用,實現抱負的志向和信心。有前四句南方風物描繪的鋪墊,更顯示其不屈不餒的心情。

這首詩格律精嚴,運深醇。前半描寫,後半議論,用的是七律一般的結構方式。但描寫有全景,有細節,境況靜謐蕭條卻又空靈鮮活,表露出淡淡的哀愁;後半議論就原唱翻案,有精闢的見識,有深情的勸慰。短短的八句詩,結構開闔變化,抒寫頓挫抑揚,境界十分鮮明,感情更富有深度。

2.奉和虢州劉給事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並序,選五)(1)

虢州刺史宅連水池、竹林往往為亭、台、島、渚,目其處為三堂。劉兄自給事中出刺此州,在任逾歲,職修人治,州中稱無事(2)。頗加增飾,從子弟而游其間,又作二十一詩以詠其事,流行京師,文士爭和之。余與劉善,故亦同作。

【注釋】

(1)虢州劉給使君:劉芻,字素芝,韓愈友人;進士及第,征拜右補闕,曾任給事中,元和七年(812)因為與宰相李吉甫衝突,自求散地,出為虢州(今河南靈寶市)刺史;唐俗例稱州、郡長官為使君。三堂:虢州刺史宅旁園林,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中建,明臣子在三之節(民在於三,事之如一:父、師、君)故曰三,勵宗室肯堂(肯構立屋,比喻子承父業)之義故曰堂。(2)逾歲:超過一年。職修:職務完善。

竹洞

竹洞何年有,公初斫竹開洞門鎖鑰,俗客不曾來。

渚亭(1)

自知有人處,那無步往。莫教安四,面面看芙蓉。

【注釋】

(1)渚亭:水中小洲上亭;渚,水裡小陸地。

花島

蜂蝶去紛紛,香風隔岸聞。欲知花島,水上覓雲。

孤嶼

朝游孤嶼南,暮游孤嶼北。所以孤嶼鳥,與盡相。

月池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邊曲。若不妒清妍,卻成相燭()。

【注釋】

(1)清妍:指池水清新妍麗。相映燭:謂明與池水相互映。

【點評】

韓愈這組「三堂題詠」充分發揮五絕體言簡意賅的特,利用短的篇幅截取一個個生動、鮮明的畫面,思致深遠,耐人尋味。其風格不是雄奇高古,而是閒淡自然,精切含蓄,以風神盎然取勝,顯示了作者的筆力變化和藝術追求的另一面。

3.盆池(五首選二)(1)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種已齊生。今有雨君須記,來聽蕭蕭打葉。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數瓶。且待夜深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注釋】

(1)盆池:埋盆為池。(2)涵泳:沉浸其中。

【點評】

盆池五首舊注以為元和十年作,姑從之。這裡所選兩首七絕,語明麗,境鮮明,情趣盎然。中國古代論藝,講詩、畫相通,「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韓愈的這兩首詩,確實明凈如畫,但又突顯出景物的詩情。前一首從藕梢初生聯想到雨打荷葉那一天,想像悠遠,聲情並茂;後一首把盆池小景描寫得氣魄宏大,氣象萬千,生機蓬勃。這些都顯示出詩人高遠的情致。

4.游城南十六首(選三首)(1)

晚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2。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注釋】

(1)城南:指長安城南;這一組詩非一時所作,應作於元和十年以後。(2)芳菲:指花爭芳鬥豔;芳菲:花草茂盛的樣子。(3)漫天:滿天;漫,瀰漫。

贈張十八助教(1)

喜君眸子重清朗,攜手城南歷舊遊(2)。忽見孟生題竹處,相看淚落不收(3)。

【注釋

(1)張十八助教:張籍元和十一年(816)自太常寺太祝轉為國子助教。(2)張籍和元年補常寺太祝,十年不調,害眼疾三年;這裡說他眼疾已愈。(3)孟生:孟郊;孟郊於元和九年卒。

出城

暫出城門蹋青草,遠於林下見春山(1)。應須韋杜家家到,只有今朝一日閒(2)。

【注釋】(1暫出:偶出。(2)韋杜:韋曲和杜曲,長安城南的兩個地名,本以世居韋、杜大姓得名,里指農家

【點評】

前一首寫晚春景致,捕捉景物特點,使用擬人手法,群花爭芳鬥豔,楊花如雪漫天,流露出無盡惆悵;間一首借游抒寫友情,有喜有悲;喜張籍眼疾痊癒,悲孟郊落魄去世。後一首敘寫春日踏訪南郊,歷訪農家,風景如畫,一派瀟洒情懷;三篇作品內容和寫法不同,同樣情真意厚,簡凈自然,餘味無盡;又多作理語,富於理趣,與盛唐諸人絕句重興象不同,已下開宋人先聲。

5.奉和裴相公東征途經女兒山下作(1)

旗穿曉日雲霞雜,山倚秋空劍戟明。敢請相公平賊後,暫攜諸吏上崢嶸2)。

【注釋】

(1)裴相公:裴度,字中,元和十年出任宰相,力主用兵平定淮西鎮吳元濟叛亂(詳參後《平淮西碑》);二年七月親自出征,撿選韓愈任行軍司馬隨行。裴度途經女兒山有詩,已佚,僅在白居易《白氏長慶集》里存有佚文「待平賊壘報天子,莫指仙山示老夫」二句,本詩是和作。女兒山在福昌縣(今河南宜陽縣)西南三十四里。(2)相公:裴度以宰相身份出征,因稱「相公」。崢嶸:山勢高峻的樣子,這裡指代女兒山。

【點評】

前一聯描寫大軍出征,旌旗招展,劍戟閃亮,烘托得情境鮮明,氣勢恢宏,表現出正義之師的必勝氣概;後一聯切奉題目,寓願和歌頌之意,豪情畢現。

6.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1)

荊山已去華山來,日出潼關四扇開(2)。刺史莫愁迎候遠,相公新破蔡州回。

【注釋】(1)潼關:由中原進入關中的關隘,今陝西潼關縣北。張十二閣老:張賈,曾任禮部員外郎,時被譴為華州(今陝西華縣上佐;唐中書、門下兩省郎中、員外郎相呼為閣老,這裡是按舊銜相稱。本詩是平定蔡州回朝,在潼關寄給在華州的張賈的。(2)荊山:指河南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的荊山。

【點評】

寫凱旋入關,不著一字,專用襯托:山在送迎,關在迎候,照應後面「刺史」的「迎」。急促的節奏,開闊的場景,透露出凱旋師的高昂情緒頌揚之意洋溢文外。

7.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1)

一封朝奏九重天,昔貶潮州路八千(2)。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3)。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馬不前(4)。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5)。

【注釋】

(1)左遷:貶降職務;韓愈上書朝廷諫迎佛骨,元和十四年正月十四日貶潮州刺史。藍關:藍田關,在今陝西藍田縣藍田山南,為唐時自安南下襄漢必經之地。韓湘:字北渚,韓愈兄會之孫、侄老成之子,後長慶三年(823)進士及第,官至大理丞。(2)九重天:指朝廷;典出宋玉《九辯》:「豈不鬱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路八千:據《元和郡縣圖志》卷三四:潮州「西北至上都取虔州路五千六百二十五里」,「八千」取成數。(3)聖明:指皇帝。衰朽:自指老邁無能,自謙之詞。(4)秦嶺:指終南山。家何在:謂無家可歸;重罪被貶家屬要同赴貶所,當時韓愈家屬追隨其後,沒能同行。(5)好收:認真收取,囑託之辭。瘴江:設想南方江水充滿瘴氣。

【點評】

韓愈論佛骨,是對當時氣焰熏天的佛教勢力的奮力一擊,並把批評矛頭直指當朝皇帝本人,表現了他堅持道義、捨生忘死的大無畏勇氣。韓愈貶,聞詔即行抵達藍關,也就是一兩天的路程。剛剛逃過殺身大禍,偶然遇見親人,一腔怨憤難以傾訴,寫下這首格律精嚴的七律。

這五十六字短篇,感情高度濃縮,抒寫出遠赴貶所的複雜矛盾心情。三、四兩句是一篇之骨:「除弊事」,表明自己行事正大,「(不)惜殘年」,抒寫視死歸的勇氣。照應一、二兩句,自然說明獲罪的不公和嚴貶的無理,而道義在我的自豪和忠而獲譴的怨憤溢於言表。首聯「朝奏」、「昔貶」,寫獲罪的急促和意外;「九重」、「八千」,用數字突顯君臣阻隔,貶謫嚴酷。後四句是「家事」,抒寫毀家的悲哀,表白依戀和囑託。而全篇「語極淒切,卻不衰颯」(方回《瀛奎律髓》卷四三紀昀批語),因為其中有對於道義的自信在。

8.送桂州嚴大夫(1)

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2)。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3)。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4)。遠勝登仙去,飛鸞不暇驂(5)

【注釋】

(1)桂州唐時為嶺南道桂管經略使治所,今廣西桂林市。嚴大夫:嚴,長慶二年以秘書監為桂管觀察使,例帶御史大夫憲銜;同時白居易、張籍均有詩;詩題下或「赴任」二字,下或注「同用南字」四字。(2)森八桂:傳說桂林以八株桂樹得名,典出《山海經·海內南經》:「桂林八樹,在賁隅東。」註:「賁隅,音番隅,今番禺縣。」(3)簪:古人綰髮的首飾。(4)輸翠羽:進貢翠鳥羽毛;據《新唐書·地理志》:「嶺南道……厥貢金、銀、孔翠、犀象、彩藤、竹布。」黃甘:俗稱「黃皮果」。(5)不暇驂;指不需騎乘;驂,駕車兩側的馬,這裡指騎乘。

【點評】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是韓愈很少寫作的詩體,晚年在京應酬之作。詩的立意不見精彩,特別是結尾更顯稚氣。

值得稱道的在中間兩聯:刻畫嶺南山水比喻新穎得其神似描寫南國風俗也頗能捕捉典型情景。袁宗道稱讚第二聯說,「每讀此詩,未嘗不神馳龍洞仙岩之間」(《答楊員肖墨》,《白蘇齋類集》卷十六)。

9.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二首選一)(1)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2)。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3)。

【注釋】

(1)水部張十八員:張籍,時為水部員外郎。(2)天街:指貫通長安城南、直抵皇城的朱雀門大街。酥:乳酪。(3)絕勝:全然勝過。皇都:首都。

【點評】元和十年,韓愈寫作近體詩漸多,詩風也有明顯轉變,這和他個人心態有關係。特別是從袁州回京後,生活比較安定,有更多閒暇玩賞風物。如這篇小詩,描繪初春細雨中草萌發、生盎然的景象,用語流利閒婉,格調清新活潑。特別是第二句,寫「遙看」初生草色似有如無的印象,又用「如酥」來比喻,凸顯出那種特殊的溫潤、朦朧的感受,情態宛然,深得人情物理;一種生機蓬勃的歡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qHhjHHABjYh_GJGVXJRv.html




名家構思拾趣

2020-01-31










楹聯趣話8則

2020-01-19



勵志語錄100句

202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