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小歡喜》,道盡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憂與喜

2019-08-17     只爭朝夕愛生活

01

育兒生活,本就有憂有喜


近日,由海清、黃磊、陶虹等人主演的都市家庭劇《小歡喜》正在熱播。

由於《小歡喜》聚焦於當下最熱門、家長們最關心的家庭教育問題,因此一開播就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就目前更新的這二十多集來看,《小歡喜》劇情真實接地氣,演員們演技也在線,確實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劇。

劇中三個不同的家庭,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各有各的憂愁,也各有各的歡喜。

他們身上或讓人發笑,或讓人流淚的故事,再次引發了全民對「中國式家庭教育」討論和思考。

一部《小歡喜》,道盡了中國家庭教育的憂與喜。

02

張弛有度,才能讓孩子有「小歡喜」


劇中,由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位性格隨和、遇事冷靜、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爸爸;

他的妻子童文潔(海清飾),則是一位性格有些急躁、說話直爽的媽媽。

儘管夫妻二人的性格不同,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兩人卻秉持著同一個理念:

張弛有度。




在兒子方一凡的高三誓師大會上,方圓在代表著孩子心愿的氣球上,寫下了這樣七個令人倍感溫暖的字:

小小歡喜就是好。

對比其他家長的「考上清華北大」、「考到700分」,方圓對兒子的要求似乎有點「低」;

但是對於成績總是墊底的方一凡來說,這樣的「低要求」反而是一種更能戳中他內心的鼓勵。

而童文潔雖然為兒子的學習狀態感到焦慮不已,但是她並沒有把所有的壓力都轉移給孩子。

她對兒子方一凡有責罵,也有鼓勵,有批評,也有愛意;

她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也還算合理。




事實上,方圓和童文潔也很在意孩子的學習。

方圓給孩子報了暑期補習班,希望他能用心對待學習,把成績提上來;

童文潔也跟天底下所有的媽媽一樣,苦口婆心地告訴兒子: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戰役,打贏了你終生受益,打不贏你遺憾終生啊!」

但是他們沒有把孩子當成學習的機器,而是在看到了孩子的短板後,願意陪他一起努力。




方圓和童文潔的教育理念,是張弛有度、剛柔並濟的。

也正因為此,學習成績不太好的方一凡性格開朗樂觀;

雖然外表看起來大大咧咧,但內心情感卻非常細膩。

有網友這樣評論道:

「方一凡雖然學習不好,但是他樂觀善良、陽光積極,有正義感。

在劇中的三個孩子中,他的綜合評分才是最高的。

而這一切,主要得益於他有一個充滿了愛的家庭環境和父母張弛有度的教育。」




孩子不是機器,學習也不該成為孩子生活中的「唯一」;

我們教育孩子努力學習、積極向上,但不能為了讓孩子學習,就剝奪了孩子適當玩樂的權利。

張弛有度的教育,更能讓孩子一生受益。

03

當愛變成壓力,孩子真的會承受不起


陶虹在《小歡喜》中飾演的是一位事業有成的離異媽媽宋倩,她不辭勞苦、獨自一人帶大了女兒。

她的女兒喬英子,是一位妥妥的小學霸,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然而,女兒優異的學習成績並不能緩解她的焦慮。

因為宋倩最大的心愿,就是女兒能夠考上清華或者北大。




為了為女兒做好後勤工作,她每天天還沒亮就起床為女兒做飯煲湯;

儘管工作忙碌,但她還是起早貪黑地把女兒照顧的無微不至。

這樣的愛,令人動容。

但與此同時,宋倩對女兒學習上的高壓政策,也在無形中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

在高三誓師大會上,宋倩非要在女兒的心愿氣球上寫下「考到700分」,女兒不願意;

可是宋倩不顧女兒的想法,執意要加上這句話。

在拉扯中,這個象徵著孩子心愿的氣球破了,孩子也哭了。

宋倩對女兒學習成績的要求,近乎苛刻:

女兒考了第一,她覺得與清華北大有很大的距離;

女兒考了第二,她就對女兒指責不已。





宋倩無疑是愛孩子的,但她對女兒的愛里,缺了尊重和理解,也缺了平等和體諒。

為了更好地「監督」女兒的學習,宋倩甚至給女兒的書桌前安了一塊透明的玻璃。

孩子是不是在學習、在學哪一科,她都要看在眼裡。

面對女兒對航天的濃厚興趣,她也認為那會耽誤了正常學習。

在這樣密不透風的愛里,喬英子常常倍感不適。




因為學習壓力很大,又時不時地會跟媽媽產生矛盾;

在最新的劇集中,喬英子的成績出現了下滑......

宋倩絕對稱得上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好媽媽,在劇中的三組家庭中,她也是最不容易的一位媽媽。

然而,她卻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

高壓可能會成為孩子前進的動力,也可能會壓得孩子喘不過氣。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但不要試圖控制孩子。

父母的愛,不應成為孩子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04

陪伴,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小歡喜》中最幸福也最「不幸」孩子,當屬季楊揚。

說他幸福,是因為他有非常疼愛他的姥姥、姥爺和舅舅;

他們給了季楊揚物質充裕的生活,也給了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愛。

說他不幸,是因為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都市留守兒童」;

本該養育和教育他的父母,一直忙於工作,常年缺席他的成長。




因為自幼缺少父母的愛,季楊揚面對父母時,總是顯得冷淡而又疏離。

對於他而言,在他高三時突然「空降 」的爸爸媽媽,讓他有點不知所措;

他既渴望父母的愛,又對這份遲到了多年的愛感到不適應。

當父母對他不愛學習、自由散漫的態度表示不滿;

希望他能抓住高三最後一年的時間,為自己的人生努把力的時候;

他的一句「你們一天到晚不回家,高三倒想起管我了」,是質問,也是對父母的關愛的渴望。




劇中有一個片段非常動人:

爸爸季勝利趁著兒子睡著的時候,輕輕地撫摸著季楊揚的頭時,季楊揚其實是在裝睡。

但他沒有抗拒父親這難得的溫柔,悄悄地享受著父子間這難得的親密......

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陪伴;

父母陪伴在側的日子,對孩子而言,就是最美的時光。

就算是已經18歲的季楊揚也不例外:

當父母不再時時刻刻以工作為中心,陪他放心愿氣球、去看他賽車時,他也在心裡漸漸接納了父母......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為了所謂的事業名利,而缺席孩子的成長,對孩子而言,何其殘忍?

陪伴,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對孩子而言,有父母陪伴的時光,最幸福。

05

孩子要成長,父母也要進步


每個家庭的育兒生活,都是喜憂參半的。

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們體驗過心酸、體驗過快樂;

我們時而憂愁無比,時而歡喜不已。

世上沒有完美的孩子,世上也沒有完美的父母;

與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我們才能在育兒路上,與那些「小歡喜」和「小幸福」不期而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oWqIoGwBvvf6VcSZ25r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