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強大腦》上,有一位年僅13歲的少年胡宇軒,被大家所熟識。
沒想到當初上場坦言「自己只是打醬油」的一個孩子,不僅打敗了海外成績最好的中國數獨選手陳詩雨,甚至打敗了28歲的「世界數獨第一人」森西亨太。
要知道森西亨太開始玩數獨的時候,胡宇軒還沒有出生啊。
而大家討論的最多的,不僅僅是他的高智商和沉著,還有非常強大的思維能力。
玩數獨,最關鍵的就是思維能力,包括邏輯思維、空間想像、抽象思維等等。
而這樣一個孩子,在別人眼裡可能學習成績從小就很好,但其實胡宇軒在小學的時候,成績只能說一般般,不是頂尖,考到了中學之後才變好。
在他12歲的時候,就跳級進入了高一,甚至還被清華大學提前錄取。
很多網友都在說:「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聰明,思維能力強,前途不可量!」
的確,像胡宇軒這樣的孩子畢竟還是少數,也並不會有大把大把的孩子像他一樣都是高智商,思維能力強。
但,智商是天生的,思維能力卻可以通過教育提升的。
而思維能力的差距,往往就是孩子未來的差距。
思維能力的差距,就是孩子未來的差距
思維能力,往往指的是一個人在生活中,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想到的解決思路。
每個人的思路都不一樣,一個年幼的孩子掉到了裝滿水的水缸里,同樣是7歲的孩子,司馬光就懂得砸缸救人,而其他的同伴甚至只懂得著急的逃跑。
可以說,如果一個孩子的思維能力強,那麼他的未來往往也會更有競爭力。
1、思維能力強的人,在學校中更容易取得好成績
不知道大家在學校有沒有發現,有的孩子很聰明,看懂了課堂上的例題,就會舉一反三,懂得解開一系列的問題。
都在說學習好的人智商過人,但其實還有很多的因素,藏在「思維方式」上。
比如有的孩子背詩,他會死記硬背完整的詩句,沒多久就忘了,但是有的孩子卻明白記憶的小技巧,懂得記住關鍵字,靠聯想就能想起來。
而思維能力強的孩子,懂得舉一反三,更容易找到題目的突破口,取得好成績。
2、思維能力強的人,頭腦清晰,做事效率高
前陣子看到了圓圓媽發的朋友圈,大意是記錄圓圓生活中一些溫暖的小事。
圓圓媽臨時有急事要出門,但是爸爸在睡覺,於是叮囑圓圓:「寶寶,水燒開了,記得叫爸爸起床拔掉插頭。」
圓圓用力的點了點頭,於是圓圓媽心急火燎的出門去了。
等到事情辦完了,圓圓媽在回家的路上才猛然想起來,糟了,直記得讓圓圓叫爸爸把插頭拔掉,忘記叫把水倒到保溫壺裡去了!
這天氣又這麼冷,回到家水肯定涼透了。
反正現在想起來也遲了,還是回家面對現實吧。
圓圓媽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去重新燒水,可是水壺卻是空的。
轉頭一摸暖水壺,居然滿噹噹的。
原來,圓圓爸把插頭拔了之後,要回去睡回籠覺的,被圓圓拉住了。
圓圓抓著爸爸的手,說媽媽平時都是燒完開水就倒在壺裡的,爸爸這次也倒吧!
圓圓媽特別感動,孩子真爭氣,比孩子他爸有用多了!
即使是平時,爸爸也只懂得「一步走」,叫他拔掉燒水的插頭就只會拔掉,接下來就不管了,根本不會想到要把燒好的水倒在熱水壺裡,任憑開水涼透。
圓圓媽感嘆,圓圓想的比爸爸還要全面,沒有不懂事的自己倒開水,而是叫爸爸倒,真是媽媽的小甜心!
這樣的孩子,思考事情周密,做事有邏輯,知道如何做能更好、更高效的完成,做事的效率也會很高。在未來,他們辦事的靈活性可能還會讓很多人大為誇讚。
3、思維能力強的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強,更容易脫穎而出
在社會上,懂得解決問題的人更吃香。
他們懂得抓住問題的實質,能聰明的解決各種問題。
在《華爾街之狼》中,有一個鏡頭非常的有意思。
小李子扮演的喬丹,在講座上向一位年輕人提出要求,「向我推銷這支筆」。
於是年輕人拿著這根鋼筆,仔細揣摩了一下,開口說:「這是一直很棒的筆,對於專業人士來說,這是只好筆,你可以用這支筆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
喬丹笑了笑,徑直抽出年輕人手裡的鋼筆,直接給了下一個人。
很顯然,喬丹對這樣的回答並不滿意。
其實這就像我們平時遇到的很多銷售人員,想賣出自己的產品,不由分說的就衝上來,推薦自己的減肥產品好,保險產品好,這個鋼筆好,那個房子不錯,但往往別人並不想買。
更好的答案,其實這部電影早在中間就給出了答案。
「幫我個忙,把你的名字寫在餐巾紙上」
「可我沒有筆呀?」
「我這裡有根筆,可以賣給你」
喬丹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告訴了我們,銷售的精髓不是告訴別人你的筆做工有多好,而是要製造出一種供需關係,讓別人知道:他要簽名,所以需要你的筆。
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也帶來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
思維能力強的人,能抓住問題的本質,更容易在社會上脫穎而出。
最關鍵的是,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其實可以從小開始培養的。
每一位家長,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即使不是智力超群,也會是反應敏捷。
可以說,後天的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思維能力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那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呢?
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呢?
1、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有時候,孩子可能會問很多問題,為什么小貓要叫?為什么小鳥要飛走呀?
我們不需要管這些問題值不值得,幼不幼稚,只需要保護好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引導他自己將答案說出口,即便說錯了也不要批評他。
「小貓為什麼喵喵叫呀?」
「寶寶,那你覺得小貓在和你問好,還是在找別的貓呀?」
在《媽媽是超人》中,賈靜雯帶著咘咘去看烏龜吃青菜,而咘咘看到烏龜覺得很稀奇,不停地問媽媽:「這隻烏龜叫什麼呀?」
旁邊的飼養員回答正在吃的這隻烏龜叫「大黃頭」,而這時賈靜雯看到女兒倍感興趣,附在女兒耳朵邊上輕聲的說:
「你說,大黃頭,吃飯了」
咘咘不停的眨眼,眼睛裡寫滿了稀奇。
其實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他們尋找世界真相的不竭動力,更是他們思維能力的起源。
而父母對孩子的問題作出回應,是培養思維能力的第一步。
2、多問問題,引導思考
有的時候,思維能力需要觀察力和敏感。
也許你也發現了,電視上那些聰明的偵探,總是能發現旁人不注意的細枝末節,從而推理出整個過程,合情合理。
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階段,正是我們啟發和引導他思維能力的好時間。
所以,我們可以多問問題,引導他思考。
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繪本,我們讓他數數繪本上有幾個人物,在數完了以後提一些問題,比如「他們在幹什麼呀?他們要去哪裡呀?他們想做什麼呢?他們意見產生分歧了怎麼辦?寶寶你會怎麼做呢?」
一步步的引導孩子去深入思考,思考因果關係,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這樣做,孩子的思維能力將會越來越強。
3、啟發為主,回答為輔
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往往有標準答案,但社會上的為人處世,並沒有什麼標準答案。
如果我們對孩子有問必答,那他以後遇到任何問題,解決方案都是跑來問你,一個沒有思考能力的孩子,一定在進入社會後舉步維艱。
所以下一次,我們不要急著給出答案,先反問一句:「你覺得這是怎麼回事呢?」
比起告訴孩子正確答案,引導和鼓勵他說出自己的答案,學會思考和探究才更重要。
4、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
當我們也不知道答案時,不妨坦誠的告訴孩子:「寶寶,媽媽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不如我們一起來找答案吧?」
我們可以藉助這個機會,教會他面對問題時,應該如何尋找答案,比如怎麼查百科全書、字典?怎麼在網絡上搜索問題?
通過思考和實踐得出的答案,一定會比你直接告訴他要更直觀,記憶更深刻。
等孩子再大一些,不需要我們的幫助,也能夠自己去找答案了。
快用小七老師的辦法試一試吧!
關於育兒,或許你還有很多問題
沒關係,小七老師一直關注家長們的需求
我們將不斷推出能解決大家育兒問題的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oMxeKW8BMH2_cNUg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