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節,註定不會太平。
近幾日,關於「武漢肺炎」 的新聞持續刷屏微博熱搜!
截止1月22日18點半,全國範圍內已經確認感染新型肺炎的人數已經達到461例,潛在患者更是確診人數的數倍,死亡人數達到9位,並呈上升趨勢。
武漢、北京、廣州、上海、浙江、雲南、四川、台灣等城市相繼確診,幾天時間過去,近一半中國的疫情地圖已經變成紅色和黃色。
來源於丁香醫生
海外地區,日本、泰國、韓國,甚至幾千公里外的美國,也確診有人患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可惜,這些新聞仿佛自動屏蔽了父母一代,只在年輕人中間傳播。
當小一輩的人提醒父母引起重視,得到的只是父母的一臉問號:這孩子有被害妄想症吧。
網上有人調侃,平時朋友圈最養生的父母反而滿臉不在乎,整日喪了吧唧的年輕人卻成了買口罩的主力軍。
但跟爸媽認真普及後發現,他們不是不重視,而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輕視。
他們根本不知道疫情的具體發展情況,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了解也遠遠不夠,還沒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所以這篇文章梳理一下新型冠狀病毒的基本信息和預防知識,希望可以喚醒各位家長們的重視。
首先,關於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兩個特徵需要了解。
第一:明確證實新型肺炎在人與人之間會互相傳染。
17年前,領頭抗擊SARS的鐘南山院士強調:
從目前的情況看,不管是廣東一人感染兩名家人的病例,還是武漢一病人感染14名醫護人員的病例,都明確證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能夠人傳人的。
甚至早期被派往武漢研究新型肺炎的北大一附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我國新型肺炎專家組成員王廣發也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目前正接受隔離治療。
在已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中,很多人只在武漢短暫逗留便被感染。
眼下正值春運,根據武漢鐵路局的預計,2020年春運期間,整個武漢鐵路局預計發送旅客將達到2439萬人次。
而身為九州通衢的武漢,水運、陸運、空運都比較發達,這背後意味著多大的人口流動不敢想像。
更令人擔心的一點,在疫情剛開始,鍾南山院士就提醒:防治的關鍵,就是防止出現超級傳播者。
17年前,SARS的第一個超級傳播者,來自廣州的一位海鮮銷售員,他一個人就把病毒傳給了19名家屬和至少50名醫務人員,其中還包括一名中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醫生。
之後,這名醫生去香港參加婚禮,住在了香港京華國際酒店的9樓911房,又傳染了同住在9樓的16個客人。
其中4位客人,又把SARS帶到了香港、加拿大、新加坡和越南。
他的出現,也標誌著SARS正式全球爆發。
對超級傳播者的定義,僅從感染人數上判斷,如果感染人數超過三個,就可以考慮在超級傳播者的範圍內;如果感染人數超過十個,就應該是比較確切的超級傳播者。
所以,武漢某病人導致14名醫務人員感染上新型肺炎的案例,值得所有人警惕。
但此人是不是超級傳播者還有待專家的綜合評估。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最新消息,尚無證據證明已經有了超級傳播者,但會密切關注這種可能出現的超級傳播者。
第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潛伏期平均在7天左右,短的在2-3天,長的10-12天。
冬春交替之際,本就是感冒的多發季節,和普通感冒一樣,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的主要症狀也包括常見的發熱、乏力、乾咳等。
所以很多感染了新型冠狀肺炎的患者,在確診之前的求醫過程中,已經接觸了大量的人群。
1月18號,即便在武漢市已經確診121例新型肺炎患者,死亡3人的情況下,武漢某社區還隆重舉辦了一場四萬餘家庭共吃團年飯的大型活動。
注意,這個單位是家庭!也就是說活動人數遠遠超過四萬人。
這四萬餘家庭中是否存在攜帶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我們不得而知,只能祈禱不要有超級傳播者的出現。
其實17年前,SARS出現時就有人吐槽,甚至媒體同行也質疑央視製作的非典專題是在製造恐慌。
但當時《財經》雜誌主編的胡舒立一針見血地說道: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輕慢。
針對此次新型肺炎,央視主播歐陽夏丹也呼籲市民戴起口罩,千萬不要嫌麻煩,
這個時候還不戴口罩,那不叫勇敢,那是無知。
當然,就像歐陽夏丹說的:恐慌從來不是對付病毒的良方。
科學的預防才是關鍵,關於戴口罩的注意事項,請各位家長們收好了:
首先,買口罩首選N95型口罩,買不到就買醫用外科口罩。
注意是外科口罩,醫用護理口罩以及棉質保暖口罩起不到太大作用,但如果買不到,聊勝於無,去人多的地方多帶幾個。
其次,佩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將上方的小金屬條貼合在鼻樑上,這樣才能保證口罩的密閉。
否!則!就!白!帶!了!
除了戴口罩,還要保持室內通風和勤洗手的習慣。
掌握7步洗手法,如果不小心用手捂住自己的口鼻,打噴嚏之後一定要記得先洗手。
其實大家多少都知道,病毒會隨著噴嚏的飛沫傳播,所以打噴嚏要捂住口鼻,為預防被傳染要戴口罩。
但一個噴嚏的威力有多大,你真的知道嗎?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家和工程學家,曾利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下了人們咳嗽和打噴嚏的場景,並且對此進行了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那些我們肉眼可以看見的噴出的液滴並不是傳播疾病的罪魁禍首,真正的傳染源是那些不容易被察覺的小液滴。
這些小液滴,最遠可以噴出8米遠。
來源於《你知道噴嚏里的細菌能傳播多遠嗎?》
更可怕的是,這些帶著病菌的小液滴部分還會形成氣體雲。
又因為其密度比周圍氣體密度小,所以它會上升,直接飄向通風口,四處擴散。
來源於《你知道噴嚏里的細菌能傳播多遠嗎?》
簡單說,一個帶著病毒的噴嚏就有可能讓一整節車廂的旅客染上病毒。
再加上病毒不會立即死亡的特點,之後上這節車廂的旅客也有可能被感染。
(不同病毒存活時間不同)
而阻擋這一切的發生,打噴嚏者就要捂住口鼻,避免唾液四散,其它人防止被傳染,就需要依靠口罩來阻擋。
看到這裡,各位叔叔阿姨知道帶口罩、勤洗手的重要性了吧!
對了,還得提醒您:不要再吃野味,烹飪的食物一定要徹底煮熟。
17年前,全球首例報告SARS病人,專業烹殺野味的酒樓廚師黃杏初(實際是第二起)就是因為接觸野味導致。
而這一次,鍾南山院士也明確表示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還是來自「野味」,有可能是竹鼠、獾之類。
此次新型肺炎的早期患者,均去過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
說是海鮮市場,但在這個海鮮市場的一角,還隱藏著一個野味的交易市場。
在這裡,孔雀肉、鱷魚肉、鴕鳥肉、梅花鹿、果子狸、麂子都被明碼標價,一些大家都沒聽過的野味,這裡應有盡有。
2018年1月,中科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表示: 如果我們不濫食果子狸,當年SARS就不會爆發。
可惜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那些販賣果子狸的商家聽不到她的警告,果子狸依舊充斥在野味市場。
雖然SARS過去17年了,但其實新型流感病毒從未消失。
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與人類食用野味有關。
- 2012年,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橫掃沙特,致死率超過非典,其病毒傳染源被證實為單峰駱駝。
- 2014年,伊波拉病毒捲土重來,五年間死亡人數過萬,病毒傳染源是猩猩、猴子等野生動物。
- 2018年,致死率高達75%以上的尼帕病毒在東南亞傳播,它的主要自然宿主是果蝠。
雖然此次新型冠狀病毒還不能確定是哪類動物攜帶,但已經證實來源為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
所以,請不要再迷戀野味,常見的肉類產品,也不要為了追求口感去吃未熟透的食物。
至於網上流傳的白醋消毒、板藍根預防、中藥阻攔根本沒有任何用!
家用食醋的醋酸濃度較低,當煮沸擴散在空氣里,濃度就更低了,根本起不到殺菌殺病毒的作用。
相反還會對人的眼睛和呼吸道造成刺激,對老人、小孩、哮喘患者來說更加危險。
而板藍根是一種叫做菘藍的植物的根,它究竟能否抑制病毒,至今都尚未有定論。
至於網傳的吸煙能預防病毒感染更是無稽之談,有這個錢不如多買兩包口罩戴起來!!!
眼下正值冬春交替之際,正是感冒多發的季節,倘若身體出現不適,無需過分慌張,大機率還是普通的感冒。
至於是自己先觀察一兩天,還是馬上到醫院就診?
原河南省非典防治專家組副組長,2003年抗擊SARS戰役中主要專家之一馬希濤教授的建議,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首先,對於非疫區且沒有接觸過來自疫區的人,如果有流鼻涕、打噴嚏、喉嚨痛等感冒症狀,當體溫接近38℃時,應該馬上到醫院的發熱門診排查,不要一超過37.3℃就去就醫,浪費大量的醫療資源。(也可以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如果在疫區或接觸過來自疫區的人,有流鼻涕、打噴嚏等感冒症狀,體溫超過37.5℃,需要馬上到醫院的發熱門診排查。
第三,除常見感冒症狀外,一旦覺得悶氣,不管在不在疫區,就需要立即到醫院的發熱門診排查,每分鐘呼吸次數超過20次就屬於悶氣。
目前,專家強調病毒依舊存在變異的可能,疫情也面臨著進一步擴散的風險。
所以,在疫情結束之前,還請各位叔叔阿姨丟掉戴口罩就是矯情的想法,出門一定要記得戴上口罩。
還是那句話,恐慌從來不是對付病毒的良方,疫情已經發生,我們能做的就是面對它、了解它,解決它。
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註定是一場硬仗,但這場戰役最大的敵人除了病毒本身,還有人們對防範病毒的漠視,對不戴口罩反以為榮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