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常見的英文摘要寫作問題原因分析

2019-12-25   達晉醫學

作為信息檢索的工具,英文摘要是學術論文寫作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且隨著國際化學術交流活動的日益頻繁其重要性日漸凸顯。從學術期刊投稿中我們可發現,作者在英文摘要寫作中常犯格式、詞法、句法等方面的錯誤。達晉編譯通過分析認為,學術論文英文摘要出現寫作問題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個:

一是態度問題。不少作者要麼由於不了解英文摘要對於自身投稿、期刊辦刊、學術交流傳播等方面的意義與重要性而根本不寫英文摘要;要麼出於英文摘要寫作、英語語言知識儲備不足等緣故,為湊齊英文摘要這個要素,採用網絡翻譯工具,將中文摘要簡捷地轉譯成英文摘要便完事。這些作者不知道此類翻譯工具只能做到詞對詞的翻譯,根本無法精準地將英文句子的語法翻譯出來。作者投稿中提交如此一份英文摘要,完全是應付了事,這既給編輯部的出刊工作帶來不便,也無形中提高了作者自身投稿失敗的機率。

二是對摘要內涵的認知問題。國家標準中,摘要是以提供文章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而不少作者對摘要的內涵不了解甚至存在錯誤的認識,因此不管是中文摘要還是英文摘要寫作中,均存在寫作錯誤。例如,有的作者把摘要寫成研究背景,有的作者把正文的第一個自然段當成摘要,有的作者把正文每個章節的小標題直接集合起來組成摘要,等等。

三是英語語言水平不足導致的寫作錯誤。整體而言,此類錯誤在學術論文英文摘要寫作中是最常見的一類錯誤,主要包括以下這些方面。

1.格式錯誤。不少作者的英文摘要中,存在格式方面的問題,其中很大部分是受中文的語言習慣影響導致而成的。例如,表示書名時應採用斜體的方式,卻使用書名號;表示列舉時,多個詞彙或短語之間應採用逗號,卻使用頓號,而英語實則不存在頓號;文章標題中,該大寫的字母未大寫,等等。

2.詞法錯誤。作者在英文摘要寫作中,常見的詞法錯誤有以下兩類:一是選詞不准,許多作者在寫英文摘要時,選詞時所考慮的語義及語用判斷標準常以漢語語義為準,這便造成為一些貌似在中文語句中語義及搭配等方面非常貼切的詞,將對應語義的英文詞放入英語語句中時,卻出現表達有誤、表達偏差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英語摘要寫作中,對於語義有差別的詞,應結合語句和語境進行精準選詞;二是專業詞彙匱乏,學術論文的探討對象是學科內容,這使得此類寫作必然涉及專業詞彙的運用,許多作者在英文摘要寫作中,原本應該選用學科中的專有詞彙,卻不自覺地運用了非專業詞彙。

3.句法結構方面。從英漢對比語言學可以發現,英語與漢語很明顯的一個差異便是:英語句子遵循非常明顯的語法規則,此規則非常明顯地體現在句子結構上。也就是說,一個正確的英語句子,必然是遵循了既定的句法規則,反言之,一個沒有遵循句法規則的句子,便是錯誤的句子,是為病句。在英文摘要寫作中,不少作者常寫出各種與句法規則相悖的句子,影響論文的審稿及刊發進程。

4.語態方面。論文作為一種學術文體,客觀性是其首要特性。在學術寫作中,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表示主觀意味的「我」「我們」「筆者」「作者」「本文」等代詞,在一般情況下都儘量避免使用。在表現客觀性方面,英語的被動句、「there be」句型是最常用和最地道的表達方法,但不少作者不甚熟悉或不習慣使用,而是常常採用主動語態。

5.母語語言習慣及語言文化遷移。受漢語詞彙、短語搭配、邏輯思維等因素的影響,不少作者在英語摘要寫作時,在遣詞造句方面,常出現漢語語言用法「遷移」的現象,其根本原因是作者兩種語言水平熟練度相差懸殊。對於中國作者而言,其在寫英文摘要時,非常容易將熟練水平更高的漢語語言習慣遷移運用到熟練程度低得多的英語語言中。

例如,在英語中,表述「有」「具有」的意思時,常見的字面意義相對應的用法有三個:「have/has」、「there be」、「be of」。具體選用這三個中的哪一個,則應根據句型結構及具體語義有區分地決定。也就是說,在漢語表達中,「有」「具有」的使用非常泛化,而在英語中,這兩個詞的意思表達非常細化,需根據不同的句型或語義差異而分別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