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著名的半自動步槍M1加蘭德,俗稱大八粒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得益於強大的工業實力,美國是全球參戰部隊中唯一的一線部隊全部換裝半自動步槍的。其裝備的M1加蘭德步槍擁有較為可靠的性能,全槍長短適中,堪稱二戰期間半自動步槍的典範,號稱二戰王牌步槍。其採用8發漏夾裝彈,子彈在射擊完畢後漏夾會自動彈出,以便射手重新裝填。而正是這個彈出的聲音,讓很多槍械愛好者痴迷不已。
M1加蘭德(上)和M1卡賓槍(中)的對比,可見體積一目了然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M1加蘭德的總產量達到了404萬支,但卻不是二戰時期美國產量最大的半自動武器,另一武器總產量達到了622萬支,這就是加蘭德的同名兄弟M1卡賓槍。在二戰之前,卡賓槍一般指的是短管步槍,然而M1卡賓槍卻是通過專業設計的一款卡賓槍,這在當時極為少見,一些軍迷甚至無法分清M1和M1加蘭德之間的區別。
箭頭處為M1卡賓槍採用的7.62毫米卡賓槍子彈
之所以造成M1卡賓槍的生產數量超過加蘭德步槍還是因為美國陸軍對該槍提出的要求。早在1938年,美國陸軍就提出需要一款武器來替代當時的手槍成為二線部隊的自衛武器,按照要求這款武器必須是肩射武器,換言之就是必須要有槍托,同時要求其威力以及射程超過當時的11.43毫米手槍彈。
相比P90,M1卡賓槍在理念上領先了50年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指標完美貼合了當前的個人防衛武器(PDW),比公認的PDW鼻祖P90衝鋒鎗整整提前了50年,後者1990年研發,兩者均採用了全新的彈藥系統。M1卡賓槍採用的是專門研發的.30英寸也就是7.62毫米口徑卡賓槍子彈,其採用直筒式彈殼設計,槍口動能是.45ACP手槍彈的兩倍,加上M1卡賓槍擁有更長的槍管,其子彈的彈道更加低伸,同時採用了閉膛待擊,其精度要遠高於當時的衝鋒鎗和手槍,兼顧了中等距離的交戰要求。
傘兵型M1A1卡賓槍
相比與M1加蘭德步槍的漏夾供彈具,M1卡賓槍採用了彈匣供彈,不僅大大增加了換裝的速度(M1步槍在打光子彈前很難加子彈),同時其15發的容彈量使得其火力持續性也遠超當時的M1加蘭德步槍。當然M1卡賓槍的優點遠不止於此,由於其全槍長度更短,更輕便,特別是傘兵型的鋼絲摺疊槍托,其協行性能進一步增強,能夠在叢林戰、巷戰中充分發揮火力,其較大的威力完全能夠"一槍撂倒"敵人。
射擊中的M1卡賓槍
M1卡賓槍優異的性能獲得了一線指揮官的普遍好評,而麥克阿瑟將軍更是稱其為"美軍獲得太平洋戰爭勝利的最大因素",對於一支卡賓槍來說是莫大的榮譽。除了二線士兵廣泛裝備外,一線士兵的特殊兵種也普遍採用,比如醫療兵、噴火兵、攜帶巴祖卡火箭筒的士兵等等,其應用之廣泛是M1加蘭德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