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笨,我只是腦子裡缺內存……

2020-05-25     馮欣源自然養育之家

原標題:我不是笨,我只是腦子裡缺內存……

作者| 橙子

來源 | 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

欣源有話說

這篇文章,蠻有意思的……

從小到大,我一直被一個宇宙難題困擾著:我這個人到底是算聰明還是算笨?

相信很多人是不會有這種困擾的, 就算是不測智商量表,是聰明是笨還是普通那自己從小時候起心裡肯定是有點數的。聰明孩子表現大多是一樣的,一般表現在記性好、反應快、悟性高,學什麼東西都很輕鬆的機靈樣子。笨孩子肯定就是反其道行之:記性差、反應慢、悟性差,學什麼東西都很吃力的遲鈍樣子。是聰明是笨是普通應該是好分辨的。

但是我的智力水平就比較詭異,好像處於一種薛丁格的狀態,測不太準……我有時候覺得自己挺聰明的,有時候又會覺得自己簡直笨死了,身邊的人對我的評價也是呈現很飄忽的分布,甚至不同時期不同方面不同人對我的評價都是截然不同的。

我幼年時期,經常會被懷疑智力有問題,據我媽回憶,我的表情顯得特別的呆板,反應遲鈍行動慢,不愛說話不愛動,特別聽話沒主見,再加上人胖胖的頭又大,總讓人聯想起那種先天痴呆兒童。

我媽為此焦慮得不得了,於是牟足了力氣打雞血,放棄所有娛樂活動每天跟我死磕:一歲多就教我背古詩,兩歲多開始認字,三歲多就學算數,四歲多讓我學電子琴,說是鍛鍊手指可以開發大腦更聰明…

我媽當時相信人定勝天,這孩子就算弱智我也能給教正常了!

當然這個雞血的過程是極為艱難,我好像無論學什麼都極慢極費勁,特別不開竅,從來沒有一點就通的時候,全靠我媽驚人的毅力和耐心,一點點的用水磨功夫慢慢磨才把我教會。

結果沒想到她一個用力過猛,就把我教成了神童:我五歲進學前班的時候,已經可以背100首詩,認300個英語單詞,看很厚的小說,會做100以內加減法,彈琴還在市裡拿過獎……這對現在的孩子可能沒啥,80年代的時候可是真牛叉壞了。

所以我媽一度非常得意自己的育兒經:這笨鳥就得先飛,笨孩子就得先教!你看這笨孩子被我教得多聰明!

我也一直很認同我媽的雞血行徑, 是她老人家的殫精竭慮,才避免了我成為白痴的命運,真是太偉大了。

直到我自己有孩子的時候,我才開始對這個感天動地的「母愛拯救弱智兒童」的故事有所懷疑,因為毛頭10個月的時候,我媽打電話問我:教孩子開始認東西了嘛?我說開什麼玩笑,他才多大啊,啥話都聽不懂呀!連親爸爸有時都會認錯有沒有!

我媽說這孩子不至於比你小時候還笨吧,你8個月就認識動物卡片了,我把卡片擺一床,讓你抓猴子你就抓猴子,讓你抓大象你就抓大象!

我當時就震驚了,心想,媽媽呀, 應該不是你把我培養成神童的,事實可能是我本來就挺聰明的吧!8個月認卡片……沒點兒娘胎裡帶來的智商怎麼可能做得到呀!

其實細一推敲也知道,真要是弱智,那怎麼可能被教聰明呢?是顆石頭,你怎麼孵也變不成小雞啊!這要是花力氣雞血一下就能提高智商,也太無視DNA了吧!全世界弱智兒童豈不是都有救了?!

仔細回憶一下,其實證明我幼兒時期聰明的證據雖然不多,但也是有的:譬如據我幼兒園老師回憶說,她教過一首很長很長的歌謠,全班30多個孩子只有我一個人能做到完整學會背下來。譬如說我媽也說過,我小時候會大段大段把喜歡的故事書的文字一字不差的複述,並且裝模作樣的「讀」給她聽(其實並不認字)。譬如說我小時候特別愛會問很多有關於物理或自然現象的有點複雜的問題,連我爸媽都回答不上來。

這都不是一個像是一個智力低下的笨孩子能做到的事情。

事實上,長大以後我在學業上也確實表現得挺聰明的,不光文科很擅長,理科也學得不錯,怎麼也是正經211大學碩士畢業,肯定不能算笨的類型啊。

但是, 實際的生活經歷又總有很多事會實實在在的證明我的笨:

譬如說我是個下棋白痴,無論是象棋圍棋跳棋五子棋,我都下得特別爛,跟誰下都輸,我爸是個特別有耐心毅力的人,試圖教我學圍棋,教了整整五年,最後以失敗告終,事實上直到現在我也不太明白圍棋怎麼下。

譬如說算數這件事,你可能不太相信,我雖然數學學的不錯,但是算數卻又慢又容易錯,小學的時候有那種「速算考試」,我永遠是不及格的,怎麼練都長進不大。這麼說吧,如果高考的理科考試能再延長半小時,並且計算錯誤不扣分,我估計可以進清華。

譬如說我記性超差:翻開書「馬冬梅」,合上書「馬冬什麼?」,再翻開書「馬冬梅」,再合上書「馬什麼梅?」——這種經歷就是我的日常,我連自己的電話號碼都要半年以後才能記住,背單詞之類的更是噩夢,為什麼我特別喜歡文科最後卻學了理科呢,就是因為怕政史類背東西太痛苦。

另外,我還打遊戲手殘,學不會解魔方,容易丟三落四,凡事慢半拍,並且臉盲+路痴……

我老公說我顛覆了他對於智商的認知,他一直覺得聰明就應該做什麼事都顯得聰明才對,真沒見過我這樣既聰明又笨的傢伙!很難相信一個如此遲鈍迷糊愛犯錯的人,居然能把高考考好,並且平安活了這麼多年沒把自己坑死……

然後 他像研究外星人一樣,研究了我的大腦運轉規律研究了很多年,最後得出結論:你這腦子性能總體是很不錯的,只是緩存空間太小了。

一個人的思考過程,是需要一定緩存空間,也就是「短時記憶」的——這是把一些信息臨時的放在腦子裡,以便于思考處理的一種記憶模式。

我的緩存空間小,就是說,我的「短時記憶力」很差。

為什麼我下棋差勁,因為下棋這個程序非常「吃內存」,想贏必須預先往後想好幾步,腦子裡的緩存里要放個棋盤,假設對手會怎麼走,自己又要怎麼應對,還要假設好幾次,並且眾多假設中挑選一種對自己最有利的走法。我既然腦子裡缺內存,所以下棋只能往後多想一步,想到第二步已經過熱扭曲,想到第三步腦子就死機了,再去想下一個假設的時候,第一個假設已經忘記了。

不會玩魔方也是同理,魔方多轉兩圈,色塊之間的原來的位置關係就會被我完全遺忘,所以它對我來說那就是一個全新的魔方…… 估計我的短時記憶還不如一條金魚。

也是因為這個「內存小」的特點,讓整個大腦運轉的速度和質量下降,導致我的思考過程總是格外的慢而且容易出錯,學的慢,想的慢,領悟的慢,記憶得慢,總跟不上別人節奏……看起來就是一副奇笨無比的樣子。

但是,那只是慢而已,卻又不是真的做不到,只要有充足時間一點點運行,任務依然可以成功的處理完,不比別人差。所以我小時候經常會有這樣的經歷:別人都會的題,我做得比別人都慢,別人不會做的題,我反而能作對。記東西也是如此,雖然記東西的過程很艱難,但是只要記住了,就會很準確並且很久不會忘記。

那思考數學題難道不會「吃內存」,引起系統崩潰嗎?當然會啊,我心算能力是特別差的,但是我可以用草稿紙做輔助,把我思考的中間過程都寫在紙上,然後再看著草稿去想下一步,就不會占用腦子裡的內存,從而做到流暢思考!

也是因為如此,我思考特別依賴草稿紙,但凡遇到不能用「草稿紙」的智力活動,我就完蛋了。比如說下棋和魔方。

我連寫作過程也充滿了「打草稿」,我寫東西從來沒一氣呵成過,全都是破破爛爛修修補補的過程:寫一句話,改兩遍,再往下寫幾句,再回來刪掉一句,再從頭改兩遍……如此這般來來回回很多遍才能語句通順並且準確表達我的意思。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電腦這個工具,讓我像幾十年前的作家那樣用筆慢慢寫字,我肯定是當不了文字工作者的,估計腦子裡的想法還沒來得及修補好呢就已經跑掉了。

所以 我到底是聰明還是笨呢?我追問了這個問題很多年,發現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

因為"聰明"這個詞概括的範圍是在是太大了,說一個人聰明,就等於說一台電腦性能好,實際上包括了很多指標:硬碟要大(博聞廣識),內存要夠(短時記憶強),cpu厲害(邏輯能力好),輸入靈敏(感受能力強),輸出質量好(表達能力強),等等等等。

只要其中某一方面表現差,看上去就是不太聰明的樣子。

可就算不是那種全面型的聰明,也可以是一種「非典型的聰明」, 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個人的能力其實用不著面面俱到,只需要某一個方面比較出眾,就可以成功的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只不過每個人優秀的這個方面,未必是智商量表能測到的範圍,也未必是學校的考試範圍而已啊。

有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如果高考考的是下棋,或者考速算,或者考試的時候允許我用一張草稿紙,我可能都是個永遠沒辦法翻身的學渣吧。

之所以說了這麼多我的事,不是讓大家了解我這個人,而是因為我有感於很多父母總是容易對孩子的智力表現特別焦慮:他專注力不夠,他反應很慢,他記性不好,他學東西吃力,他算數很差,他不善言辭……總而言之一句話, 他好像不太聰明,怎麼辦怎麼辦!

我想用我的例子讓大家知道,聰明其實分很多很多方面,你所看到其中一部分的薄弱,並不代表孩子全部的智力水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出色擅長的地方,只不過他還沒長大,還不明顯,也可能你過於熟視無睹,看不到他的長處。

所以,請一定不要對孩子太早蓋棺定論放慢腳步,等等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用放大鏡尋找他的優點和擅長之處,而不是總是關注他的不足和弱項。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不「笨」,他既然來到這世間,就有屬於他的位置,關鍵只在於,他有沒有找到那個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生舞台。

而升學和考試,肯定不是通往那裡的唯一道路。

作者| 橙子

來源 | 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 教育碩士,旅美全職帶倆娃,對寶寶哭鬧永遠有辦法的媽媽。

聲明 | 本文為轉載文章,已獲授權,如您希望轉載,請聯繫原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本人無意侵權,如您覺得有侵權行為,請速與我聯絡刪除。

頭像 | 唐小鴨,雁楓樺,擎石設計,版權為本公眾號所有,翻版必究。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論+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實踐+解答疑問

第三本:母乳闢謠+特殊寶寶

第四本:哺乳媽媽生病和用藥

第五本:母嬰安睡

第六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上)

第七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下)

第八本:育兒謠言-濫喂食水篇

第九本:嬰幼兒怪現象-屎尿屁嗝脹氣篇

第十本: 不一樣的快樂音樂早教

紙質書、電子書

都已經上架開售哦!

非常感謝大家支持!

部分內容可在公眾號查閱

關鍵詞目錄在後台左下方

系列叢書已經寫好數百萬字

主要內容:

母乳喂養及母嬰睡眠

嬰幼兒護理(屎尿屁嗝、嬰兒怪現象、家庭護理操作)

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濫喂食水篇、礦物質篇)

輔食營養(輔食添加誤區、簡單易上手案例)

早教(嬰幼兒發育,反自閉症過度診治)

輕鬆帶二胎等諸多內容

涵蓋: 養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請期待!

不僅如此

欣源仍會像勤勞的小螞蟻

不斷學習、實踐

數年如一日為您製作

專業、精緻、全面、實用的育兒內容

爭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歲哦~^_^

鳴謝

夢朦(momo)繪製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實在太感動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j-zPS3IBnkjnB-0zS3Q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