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武志紅 &張罐子
責編 | 五花鹿
來源 | 武志紅(ID:wzhxlx)
欣源有話說
這篇文章,我很喜歡,非常感謝武志紅大大分享哦
我們都很忙。其實,我們和孩子的生命,都需要一些留白。
才能休息,調整身心,思索,進而蓄力。
我們對時間的索取是無底線的。
有舍有得+效率+留白,生命最好的模式了。
我們慢慢慢下來,也希望孩子朝這個方向努力。
我們的一生,其實有大把的時光可以浪費。
——武志紅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樣的感受:
每天忙忙碌碌,非常累,但一旦想停下好好放鬆,就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
比如工作了五天,周末本是休息時間,但多睡一會都覺得自己在浪費生命,非得給自己找點事做。
而真正動起來後,又倍感無力,於是形成了惡性循環——
不敢好好休息,做事又提不起勁,導致效率低下,於是便越來越自責。
我認識一朋友,多次轉行,仍找不到心儀的職業。
平常上班已經足夠累,下班回家後,他仍繼續熬夜學編程,周末也花上十幾個小時去學習其他技能。
整個人都充滿了焦慮。
但堅持一段時間以後,他卻發現自己越來越拖延了,坐在書桌前磨磨唧唧,半天都學不進一個知識點,效率極低,特別浪費時間。
事實上,他內心已出現了兩種聲音在「對抗」:
一方說,現在暫時做不到也沒關係,你大可以先停下緩一緩;
另一方卻說,別再浪費時間了,看看如此積極向上的別人,你憑什麼不努力?
據我了解,很多人也有這種矛盾的感受,既想放鬆,卻又苛責自己浪費時間。
但在這,我要大膽地提出一個觀點:
我們的人生,其實有大把的時光可以浪費。
也許會有人疑問:
你怎麼可以鼓吹浪費時間呢?
浪費時間就是在浪費生命啊!
但要知道,能坦然地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以及放鬆上,至少不因為拖延、低效就對自己進行猛烈的人身攻擊,也是一種心理能力。
要讓自己能坦然放鬆,需要先搞清楚一個問題:
為什麼大家都害怕浪費時間,不敢讓自己放鬆下來?
因為,我們本身處於一個非常焦慮的社會,嚴重內卷化,每個人都卯足勁往前沖,生怕自己被排在末位。
太多的人都秉持這樣一種 「競爭意識」:
我不努力,就會落後於別人;
太落後了,自己在他人面前會很難堪,
所以一定要鼓足幹勁去爭取機會,絲毫不能浪費時間。
在這種社會氛圍下,大家或多或少都會去追求某種程度上的功成名就,並且不自覺地跟身邊的人作比較。
最典型的,就是「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種說法。
不僅是父母渴望孩子做到這樣,有很多成年人也會給自己施加這種壓力。
如此一來,自然就會越來越焦慮,更加不敢說什麼徹底休息和放鬆這些事情了。
因此,在環境驅使下,焦慮的我們總告誡自己,非得做些什麼乃至做成什麼,才不至於被淘汰。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自我工具化」。
關於「自我工具化」,我們可以先來設想這樣一個場景:
每個人都有一匹馬,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驅趕著它,使它不斷向前走,至於要去哪裡,其實自己也不太清楚。
甚至在馬累到走不動,需要休息時,仍舊在後面一直抽打著它,哪怕僅是挪一小步也好。
非常怕它停下太久,會浪費太多時間,以至於追不上馬群,或者被其他人的馬超過。
於是,這匹休息不夠卻仍被逼著向前的馬,只能靠時不時拖延著不肯走,去抵抗抽打自己的人。
如此一來,便形成一種焦灼的狀態: 人越想往前,馬越磨蹭著不認真走。
實際上,非得去做些什麼的我們,就像是這匹馬本身,把自己當做前進的工具,不斷忽視它的感受,不斷催促它。
但無論人還是馬,都是活生生的生物,一旦被「工具化」之後,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比如,我開頭提到的那位朋友。
他從不敢停下來好好放鬆一下,哪怕只是看電影或刷短視頻娛樂一小會,都覺得自己在荒廢人生。
隨之而來的,便是他越來越明顯的拖延。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確實缺乏休息,身心實在撐不住了,所以潛意識就用拖延去抵抗不斷鞭撻自身的自己。
而這時候,又會因為拖延的自己在浪費時間,而感到深深的焦慮和罪惡。
可以說,總想著「非得做些什麼」的人,把自己當成了一個沒血沒肉的工具,完全不把自己當作人。
他們完全沒辦法去關心自己的內心需求,也不知道自己真正要往哪裡走,只是悶著頭往前沖。
那麼,可以如何改變這種狀態呢?
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把自己當個「人」。
在這裡,我要講一下自己的故事。
我這輩子效率最高的,是打理《得到》年度專欄那段時間。
每周六更,每期至少寫一萬六千字,最終寫了一百萬字;
同時,一周內還有三天在做諮詢;
並且,我還停了一家公司,又開了一家新公司;
此外,還裝修了一套大房子。
在這種情形下,我還是覺得自己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經常刷網頁、胡思亂想、猶疑、拖延等。
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在這些事情上呢?
因為,我做不到時刻保持那樣高效的節奏。
假如每天都保持那樣的狀態,我可能會有一種「快要死了」的感覺。
因此,除了刷網頁這些方式,有時我還會取消一周的諮詢,讓自己輕鬆一點。
無論是做諮詢也好,還是寫作也好,我都要花很多時間去累積一些狀態。
所以實際上對我來說,浪費時間和寫作構成一個連續體,都是完整狀態的一部分。
講自己的一些經歷,其實我就是想說:
有時候低效地消耗時間,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休息方式。
而想要獲得這樣的休息狀態,概括起來,有以下兩個方法。
1)切忌自我工具化。
要清楚,我們不是冷血的工具,是有血有肉的一個人。
只有把自己當人,我們的生命維度才能展開,才能真正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而不只是一直混在馬群里,馬不停蹄地往前走,卻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去哪裡。
況且,即便是馬,也需要停下休息、飲水,接下來才能跑得更快啊。
所以,假如一個人,總是一路跑著往前沖,往前撞。
從不敢停下來,花費一些時間去看看身邊的人,看看身邊的景色,看看自己內心真正想要什麼。
這樣的生命旅程,就像一場漫長的苦役,如此活著,有什麼意思呢?
所以,我們不妨大膽篤定地跟自己說:
生命是可以放鬆的,人是需要放鬆的。
我們不是AI,不是工具,需要適當休息,才能做得更好。
2)拖延症,是個偽話題。
太多人都有拖延症,同時還為此內疚:
我太罪惡了,怎麼可以如此荒廢時光?
說實話,我也有過類似的焦慮,並且據我了解,和拖延症作戰的朋友,少有勝利的情況。
但經濟學家王福重老師,曾講過這樣一個觀點:
拖延症是個偽話題,人生就是要好好去拖延,拖延又怎麼了。
這種說法真是讓我眼前一亮。
說到底,人生就是一場體驗,真正重要的事寥寥無幾。
關鍵在於,我們要認識到:
人的一生,有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可以犯錯,可以浪費,能做好一些關鍵的選擇,做好一些重要的努力,就可以了。
我曾設想過:如果不拖延,不浪費時間,我肯定還能寫更多東西,做更多實在事。
但實際上,我卻深深地覺得,把一些時間,浪費在美好的無用之事上,太幸福了,也更加有了動力去做其他事情。
於我而言,最明顯的,就是攝影這件事了。
寫在最後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在鼓吹懶惰反對努力。
努力自然重要,只是想說:
我們可以好好學習放鬆,可以適當放鬆一些,特別是需要減少焦慮和自我攻擊帶來的內耗。
生命需要避免的,是低效的努力,加上嚴重的自我攻擊。
這些被焦慮充滿的努力,常常是在事情表面上拚命努力而已。
講到這,我突然想起在《你好,生活》里,央視主持人尼格買提講的那段話:
說走就走的旅行
和家人的聚會
大汗淋漓的球賽
無所顧忌的擁抱
一次熱鬧的派對
一場坐滿觀眾的錄像
身心疲憊的飛行
甚至毫無障礙的呼吸
那些過去不值一提的事
現在想想,每一個字都覺得幸福
那麼,祝你我都能從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中,找到舒適和自在。
END
作者:武志紅,資深心理諮詢師,得到熱門專欄《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作者,著有暢銷書《為何家會傷人》、《為何愛會傷人》等,微博:@武志紅。現於北上廣深杭廈門成都蘇州南京青島10個城市開辦了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
聲明 | 本文為轉載文章,已獲授權,如您希望轉載,請聯繫原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本人無意侵權,如您覺得有侵權行為,請速與我聯絡刪除。
頭像 | 唐小鴨,雁楓樺,擎石設計,版權為本公眾號所有,翻版必究。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論+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實踐+解答疑問
第三本:母乳闢謠+特殊寶寶
第四本:哺乳媽媽生病和用藥
第五本:母嬰安睡
第六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上)
第七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下)
第八本:育兒謠言-濫喂食水篇
第九本: 不一樣的快樂音樂早教
第十本:嬰幼兒怪現象-屎尿屁嗝脹氣篇
第十一本:史上最輕鬆愉悅高效的減肥法
紙質書、電子書
都已經上架開售哦!
非常感謝大家支持!
部分內容可在公眾號查閱
關鍵詞目錄在後台左下方
系列叢書已經寫好數百萬字
主要內容:
母乳喂養及母嬰睡眠
嬰幼兒護理(屎尿屁嗝、嬰兒怪現象、家庭護理操作)
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濫喂食水篇、礦物質篇)
輔食營養(輔食添加誤區、簡單易上手案例)
早教(嬰幼兒發育,反自閉症過度診治)
輕鬆帶二胎等諸多內容
涵蓋: 養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請期待!
不僅如此
欣源仍會像勤勞的小螞蟻
不斷學習、實踐
數年如一日為您製作
專業、精緻、全面、實用的育兒內容
爭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歲哦~^_^
鳴謝
夢朦(momo)繪製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實在太感動了
號外
寶寶樹、抖音、快手、知乎、視頻號
同時開通了哦!
視頻好懂,杜絕注水,只放 乾貨
搜索「馮欣源」可關注^_^
寶寶樹平台每周三早、每周六晚直播
可以提問,也可以學乾貨知識哦!
欣源文章,一直叫好不叫座
母嬰用戶需求短暫
欣源堅持八年不易
如果大家覺得有幫助
歡迎介紹給親友
懇請大家幫這個忙
欣源這廂有禮了,麼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1-3C3YBdHeNs4oxUK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