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很聰明,就是有點懶」?父母要知道懶只是表象

2020-02-29     BaBa很忙

現在家長們聚在一起,聊的最多的話題就是孩子,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炫耀」:「孩子考了多少分,平時還懶」,言下之意是孩子不努力都考了那麼多,如果努力了前途不可限量,比那些一直努力的孩子聰明多了,這樣理解似乎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孩子在失敗的時候,以此為藉口,或者把這個當作退路,就會覺得自己不是失敗了,只是不屑於追求所謂的成功,這樣的想法就很危險了。家長不要被孩子「懶」的表象迷惑,一定要深思其中的原因。



小可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不過最近他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一些懶,一些作業習題,孩子嫌簡單,就不想完成,小可看見孩子沒完成,說了幾次,孩子考試成績也沒下降,後來他就不說了。然而新學期開學,老師講的內容開始變難,孩子還是不想做作業,結果考試成績一塌糊塗,孩子自己接受不了,小可告訴孩子,他就是太懶了,不夠勤奮。孩子振作了幾天又開始不做作業,小可為此很是苦惱。

如果父母看見孩子開始「懶」了,因為孩子成績沒有下降就不管,當孩子把「懶」當作習慣,他們就會把自己的失敗歸結為努力程度不夠,時時抱有「只要我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但是學習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斷斷續續的努力是不能突飛猛進的,當孩子努力了一段時間,發現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反而失去了一些東西,他們就會放棄努力,繼續開始懶懶散散。



所以當父母對孩子說出「你失敗就是因為他們懶」這種話時,孩子會有兩種選擇。

選擇一:努力。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孩子聽了父母的話,覺得說的對,於是他們開始努力。但是努力一定成功嗎?這是沒有必然性的。即使孩子本身能力很強,但他曾經荒廢了一段時間,這些時間可能需要他們用幾倍的時間來彌補,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能會自我懷疑,自己真的能成功嗎?為什麼我努力了還是和「懶」的時候差不多?我努力還有意義嗎?一但孩子將自己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己能力不行,那麼孩子可能就不會再前進了。

選擇二:不努力。

如果孩子依舊選擇不努力,在失敗後,他們還是會被評價為「懶」,他們會能繼續安慰自己「我很聰明,失敗了是我沒努力,我要努力了肯定比你們好」,沉浸在自我感覺良好的世界裡,像一隻井底之蛙,不知天外有天,阿德勒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懶惰為缺乏自信的兒童築起了一道屏障,也成了他們逃避問題的藉口。」實際上,當孩子聽到父母說他們「懶」時,他們可能不僅不會生氣,反而還會沾沾自喜,覺得自己真的很「聰明」,甚至認為努力的人比自己「笨」。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在「懶」的背後究竟有什麼原因呢?

1、因自卑而不自信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在面對棘手問題,感覺到自己無能為力時,就會產生一種叫「自卑情結」的情緒。

因為自卑感會讓孩子感到難受、焦慮,所以孩子會尋找優越感來補償自己的情緒,在《兒童教育心理學》中,阿德勒指出,「兒童感受到了自卑、脆弱和不安全後,會下決心擺脫這種狀態,努力達到更高的水平,以便獲得一種平等甚至更加優越的地位。」因此,孩子都有擺脫自卑,追求優越感的本能,但與其慢慢超越,不如從精神上「壓倒」。

孩子自信心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長過度的溺愛,讓孩子在面對外界的挑戰時手足無措,自信心受到打擊,自卑感加重,進而通過懶來逃避問題。



2、有額外福利

懶,不但掩蓋了孩子缺乏自信的事實,也給孩子提供了很多額外的福利。因為懶,父母和老師對他們的期望會漸漸降低,他們不需要努力,甚至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很多孩子都渴望得到的關注。

所謂「一白遮百丑」,事實上,懶也有這個功效。雖說人無完人,但是一個優秀的人,如果某項能力不足,比如不會打球,字寫得不好,課文讀得不夠熟練,大多數人就會很清楚的記得,認為優秀的人也不過如此,而如果一個「懶」人,他的很多不足的能力都會被忽略,偶爾出現的「閃光點」,會被無限放大,就算不成功也會被認為是懶。但是這樣是對的嗎?



面對孩子的「懶」,家長應該怎麼辦?

首先,增強孩子的信心。

家長要讓孩子拿掉「懶」的保護傘,讓孩子享受不到「懶」的福利。讓孩子知道「懶,不能成為任何事情的藉口」。勇氣和信心是孩子從懶惰到勤奮轉變的前提條件,但是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孩子的信心和勇氣,也需要漸漸累積。先給孩子立個小目標,從小事開始,讓孩子實現一個個小小的期望,讓孩子體會到成就感,逐漸累積信心和勇氣。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表揚要適度,不要盲目的說「你真厲害」之類的話,恰當的評價孩子能力,不要過分的誇大,讓孩子錯估自己的能力。



其次,弱化結果,注重過程。

孩子之所以不努力,可能是他們太在乎結果,認為失敗是對自己的否定,因此寧願保持現狀也不想去冒險。而大多數孩子看重結果,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不要以結果論英雄。成功了的確應該高興,但是能影響成功的因素太多了,有時候孩子可能很努力,卻與成功失之交臂,但這並不代表孩子的努力是無用的。所謂厚積薄發,只有在不斷努力的過程中,孩子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所以,父母不要在被孩子的「懶」迷惑,在平常教育中要重視過程,弱化結果,讓孩子在拼搏的過程中自信,在自信的環境中努力,在努力的汗水中成長,讓孩子意識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盡了最大的努力,哪怕不成功,自己也能無怨無悔。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iMu_VHEBiuFnsJQVSU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