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急寶寶還不會翻身?把握「翻身敏感期」,分階段練習事半功倍

2020-03-09     BaBa很忙

有科學數據統計,按照一般的情況而言,大多數孩子都是在兩個月大的時候學會抬頭、四個月大翻身、六個月坐穩、八個月爬行、十個月站立、十二個月走路。可是,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四個月大的時候還沒有翻身的跡象,我們該怎麼辦呢?是不是孩子的身體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呢?

這不,我的一個朋友就遇上了這種煩惱。她剛剛成為媽媽四個月左右,小嬰兒身體健康、各方面也並沒發現有什麼問題,可就是遲遲不翻身,這是為什麼呢?著急的媽媽忍不住帶孩子去醫院做了各項檢查,想要問問醫生是不是孩子的脊椎有什麼不良跡象。檢查的結果讓孩子媽媽鬆了口氣,孩子的身體並沒有任何問題。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寶寶到了四個月大的時候還遲遲學不會翻身呢?



影響孩子翻身的因素到底有哪些?

第一, 寶寶的體重問題

隨著經濟條件的發展,很多家長都會買很多進口奶粉,媽媽也都是卯足了勁兒促進母乳分泌,想要給予孩子最充足的營養,以至於孩子的體重有些「不受控制」。我們都知道,如果體重過重,脂肪就會在身體上堆積,同時也就會造成翻身的困難。孩子一次兩次翻不過去,就會產生畏難的情緒,自然也就不想再嘗試這個動作了。因此,如果孩子到了四個月大還不會翻身,看看是不是體重超出了正常範圍呢?

第二, 是否缺乏訓練

一個新生命的降臨,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應該都是天賜的禮物吧?順理成章地,孩子總是在不同人、不同的臂彎中成長。每來一個親戚,孩子就會被從床上抱起來,也就失去了自己在嬰兒床上鍛鍊翻身的機會。這就告訴我們了,愛護孩子當然是情理之中的,但是在孩子不哭不鬧的時候,我們最好還是讓孩子一個人躺在嬰兒床上。這樣不僅能夠鍛鍊孩子翻身的能力,還能培養孩子對於其他動作的興趣和積極性。



第三, 寶寶的性格所致

都說孩子的性格與脾氣是由染色體隨機配對的,不一定會遺傳誰的脾氣。因此,不同的寶寶性格差異很大也是理所當然。有的寶寶生來就比較好動、愛笑、性格開朗;而有的寶寶呢,天生喜靜,不容易哭鬧。不同地性格都有各自的特點,並無好壞之分。身為家長,我們也無法強求自己的孩子在多大的時候就學會翻身,只能慢慢地誘導孩子、幫助孩子。

這樣說來,誘導孩子翻身有沒有什麼合適的時機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翻身敏感期。翻身敏感期最早由一位名為瑪利亞·蒙台梭利的義大利女醫學博士提出來。她認為,六歲以下的孩子,總是會在某個階段對於某種特定的動作或技能感興趣。這個時候,寶寶的大腦對於外部刺激非常敏感,也就非常容易接受新技能的學習,從而提升孩子學習新動作的速度。她將這個時間段稱為「敏感期」,在敏感期之內,家長可以把握住這個黃金時期進行教育和輔助。一般情況下,新生兒練習翻身的黃金時期是0到3個月。當孩子有想要翻身的念頭時,家長都可以根據孩子的動作判斷出來,這時,我們就可以輕輕地托住孩子的後背,通過外部刺激幫助孩子學會翻身這個動作。一旦錯過了翻身敏感期,想要再彌補的話,就會稍顯吃力。



如何在寶寶的翻身敏感期,幫助孩子分階段學會翻身呢?

第一階段,晃動四肢

在這個階段,家長可以讓寶寶仰面躺在床上,握住寶寶的四肢,左右來回地幫助孩子反轉身體,模擬翻身時候的動作。這樣一來,就能夠通過慣性的力量,讓孩子感受一下翻身動作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也會激起孩子對於翻身的好奇心。



第二階段,藉助工具

在第二階段,家長可以利用一些輔助的工具,讓孩子感受到身體的傾斜。比如,我們可以利用一個孩子喜歡的玩具,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將玩具放到孩子的身邊,誘導孩子進行有目的的翻身。或者,家長也可以在寶寶的床上鋪一塊毛巾或者毯子,讓寶寶仰面躺在毯子上,再拿起毯子的一端,緩緩拉起,讓寶寶的身體緩慢扭轉過去。在寶寶逐漸適應這種過程後,我們可以表現出對於寶寶翻身的喜悅與開心,傳遞給寶寶一種訊息,讓孩子自己也喜歡上翻身這個遊戲。這樣效果不僅高效,而且不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階段,鍛鍊自主

在孩子漸漸明白翻身的步驟、熟悉翻身的感覺之後,我們可以試著鍛鍊孩子自主翻身的能力。當然,我們還是能夠適當地幫孩子一把,避免寶寶發生只喜歡往一側翻身的情況。如果發現孩子的四肢不夠協調、翻過去之後就不知道怎麼翻回原位的話,我們可以稍微幫助一下寶寶,保護好寶寶,做到不讓孩子受傷。



第四階段,引導孩子

當寶寶已經能夠在不受外界幫助的情況下獨立完成翻身動作之後,也有可能會偷懶,不想反覆練習。這時,我們應當要引導孩子多練習翻身動作,可以給寶寶多一些鼓勵,或是用玩具誘導寶寶,都是可行之計。

其實,除去我們所說的翻身敏感期之外,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學習敏感期。比如,坐立敏感期、爬行敏感期、行走敏感期等等。無論孩子是否比其他孩子學會得稍晚一些,我們都沒有必要太過在意。只要孩子的身體是健康的,我們就沒有著急的必要。

作為家長,我們所能夠做的事就是多了解、多引導、多等待。所謂的多了解呢,就是說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關注有關育兒方面的知識,不要等到過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才追悔莫及。凡事都先做好準備,這樣才能對於各種情況都得心應手。至於多引導的意思,就是家長要根據自己所了解到的育兒知識幫助孩子,畢竟,天生就有出類拔萃的頭腦或身體並不常見,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通過我們的幫助,把孩子往更優秀的道路上推。

無論資質多麼優秀的孩子,沒有外力的作用,也不一定會比別人出色。而多等待的意思就是,在我們已經把握住了每一個孩子成長的敏感期之後,就要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摸索、慢慢體會。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們一定要耐下心來,安靜地等待孩子的成長,也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每一個寶寶都一定能夠不辜負爸爸媽媽的努力與照顧,健康快樂地長大的。



因此,如果你的寶寶在四個月大的時候還是不會翻身的話,切莫心急,把握住孩子學習翻身的黃金時期,在翻身敏感期內多多引導孩子、幫助孩子。相信你的孩子一定能夠摸索出翻身的要領,也一定能夠不讓爸爸媽媽擔心、健康、茁壯地成長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KxG3v3ABgx9BqZZItrk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