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最新研究結果表示,通過刷刷手機、玩玩朋友圈等方式讓大腦放鬆是不可能的,恰恰相反,使用手機會增加心理的認知負擔。
(圖源:東方IC)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行為成癮期刊》上。研究者通過研究使用不同媒介進行休息的認知成本得出結論:使用手機進行休息會增加心理的認知負擔,而不是減輕它。換句話說,如果想為後續的工作保存精力,最好休息時別碰手機。
參與這項研究的400餘名大學生被分成4個實驗組,並完成具有認知挑戰性的填字謎任務。
填字謎任務被對半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其中有3組大學生完成前一半任務後可以休息一下再繼續,他們休息時分別用手機、電腦大螢幕、紙筆為一個假想的購物清單挑選物品;第4組大學生中間不休息,連續完成任務。
實驗結果顯示,使用手機休息的小組與另外兩個休息組相比,需要花更長的時間來完成後半部分任務,而且成功解決字謎的數量更少。
有趣的是,手機休息組的認知消耗和不休息組的認知消耗沒有顯著差異。
也就是說,工作累了用手機休息這條路走不通,它不但不能讓大腦充電,還會帶來不小的認知挑戰。
研究者提醒大家:「手機可能會帶來越來越多的干擾,使人們難以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工作任務上。」
事情上,近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迅速提升,手機對人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影響已引起研究人員的重視。
歐洲脊柱協會早前發表的一份聲明表示,低頭玩手機相當於頸部負重45斤左右的重物。
(圖源:網絡)
美國合眾國際社網站發表文章稱,對動物的研究表明,每天接觸智慧型手機、電腦等發出的藍光有可能會加快人的衰老速度。
據美國心臟病學會的研究結果,如果每天玩手機超過5小時,肥胖風險機率將增加43%。另外,玩手機久坐不動也會導致心臟病、糖尿病等不適風險。
種種研究結果都在表明玩手機危害非常大。其實人們也不是不知道手機危害,可為何還是甘願做「低頭族」呢?《行為成癮期刊》上發表的研究結果就表示,人們已經對手機形成「高度依賴」了。
研究者表示,手機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設備,而是具備了「伴侶」的功能,準確地說,是「代理伴侶」。
如此看來,這樣的「伴侶」,或許需要一點距離才能產生「美」。
亞洲時報 綜合:中國青年報、人民網
責任編輯:黃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