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軍,網際網路界的一個傳奇人物,站在產品經理金字塔尖的精英之一。2009年從百度離職,發表了「產品經理十二條」,第一次向人們輸出自己的方法論,至今仍是許多產品經理的工作準則。今年9月,他從滴滴離職。這一次他給人們帶來的是自己的書籍。
俞軍 (圖源:網絡)
2000年,俞軍以網名「搜尋引擎9238」在新浪搜索論壇寫了一封顯得另類的求職信,後加入百度,做到產品副總裁和首席產品架構師。作為當時百度唯一的產品經理,他主導了百度作為一款產品的無數次進化。後又主持設計了百度貼吧、百度知道等知名產品,這讓他一躍成為頂級產品經理。
他在沒有前人方法論參考的情況下,通過自己的摸索與經驗總結,歸納出自己的方法論,也就是「產品經理十二條」。2009年,俞軍離開百度去加拿大定居。直到2016年,在滴滴創始人程維的邀請下加入滴滴,開始產品經理的方法論系統沉澱。
虎嗅在新書發布前對俞軍進行了採訪,對書中內容及一些問題進行詢問。特別是對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一說法,俞軍表示要結合上下文語境來確定其含義,他自己的看法是:優秀的產品經理需要天賦、機遇、努力三者共同成就,註定只有少數人能打通關。
在訪談中他認為同理心是核心競爭力之一,不僅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是這樣,對於整個職場來說同樣如此。同時他也說道,產品經理不能只是利他,這或許是一種策略但絕不是可持續的理念。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到互惠的方法。
在俞軍看來,一個產品經理需要的是對產品和用戶的感覺,以及發現問題並分析的邏輯。一個產品經理要想成長,不僅需要天賦,還需要一個成長性的崗位。這也是他對那些工作幾年後開始迷茫找不到方向的產品經理們的建議:去做更有難度和挑戰性的事。一個成長性的崗位往往能讓人不斷挑戰。
對於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他認為需要注意兩點,一是明白什麼是「機會成本」,二是要知道人都是有限理性的,都有認知偏誤,應當時刻保持警惕。同時還強調時間並不是深度思考的瓶頸,更重要的是多積累知識,訓練框架與動機。日思夜想的決策不一定比馬上制定的決策有深度。
對於成為優秀的產品經理的捷徑,俞軍指出了一條道路:在現象級產品的初創期就加入。這樣的捷徑首先就需要你敏感,能判斷什麼產品可能會成為一個現象級的存在,同時也有更多的運氣成分在裡面。
有趣的一點是,俞軍對很多問題並不給出肯定的答覆。對於一些制定標準的問題和某種現象的評價,他並沒有給出肯定的答案,而是反覆強調了每個人對問題有不同的看法,沒有統一的標準。這或許就是一個產品經理的內核:辯證看待問題,就實際情況進行討論而不做武斷定論。
亞洲時報 綜合
責任編輯:Carrick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5wmDm8BMH2_cNUgLmO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