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擊敗台積電 拿下華為海思14納米代工大單

2020-01-15     亞時中文網


(圖源:網絡)

據台灣《電子時報》13日消息,業內人士透露,中芯國際擊敗台積電,成功拿下華為海思14納米FinFET工藝晶片代工訂單。

此前,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公司的14納米訂單主要由台積電在南京的12寸晶圓廠生產線完成。台積電南京晶片工廠,共投資30億美元,於2018年晚些時候投入運營,規劃月產能2萬片。

作為中國大陸晶片代工行業的領導者,中芯國際已經實現大陸首條14納米生產線。中芯國際公司官網1月9日轉載了《浦東時報》文章,透露其在上海浦東的中芯南方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在2019年第三季度成功量產14納米FinFET工藝。

據「中國快閃記憶體市場」網站報道,中芯國際從2015年開始研發14納米,目前良品率已經達到95%。其在上海浦東的工廠也是中國大陸晶片製造領域最先進的生產基地,這裡將建成兩條月產能均為3.5萬片的集成電路先進生產線,助力5G、物聯網、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的發展。

長江證券發研報指出,中芯國際從28nm跨過22nm直接進入14nm的量產為歷史上罕見,12nm工藝已經開始導入客戶,下一代工藝的研發也已穩步開展。

(圖源:中芯國際官網)


據觀察者網援引港媒報道,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台積電無緣華為海思14納米代工大單與美國此前針對華為的禁令有關。

2019年12月期間曾有消息稱,美國計劃將禁令中「源自美國的技術標準」從25%比重降至10%,以全力阻斷台積電等非美國企業向華為供貨。台積電內部評估,7納米源自美國技術比率不到10%,仍可繼續供貨,但14納米將受限制。隨後,供應鏈傳出消息稱,華為海思將14納米晶片代工分散到中芯國際,以避開美國禁令的牽制。

據彭博社消息,台積電已聘請曾服務英特爾的前法律及政策集團副總裁Peter Cleveland擔任副總裁,希望通過進行政府遊說工作,來降低美國打壓華為對台積電的影響。

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趙海軍對中國晶片代工行業前景持樂觀看法。他認為,受到市場對5G相關設備所用晶片需求的推動,中國大陸晶片代工行業將在2020年實現復甦。

趙海軍表示,「隨著各大手機廠商陸續在2020年第二季推出5G手機,以及5G建設進入加速期等因素,也帶動相關半導體訂單成長,目前晶圓廠代工訂單能見度已經排至3個月後,也就是2020年第二季。」


亞洲時報 綜合


特別聲明: 本站轉載或引用之圖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站聯繫,本站將及時更正、刪除。版權問題及網站合作,請通過亞時中文網郵箱聯繫:[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UiAZqW8B8wMrh2LiwuH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