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久彌新的聲音:Sonic Memory SM2雜談

2022-09-17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歷久彌新的聲音:Sonic Memory SM2雜談

其實狗鞭去年就約我寫這個東西了,和我說啥時候空了就記得找他發收件地址,然後這麼一等就是一年過去了......沒想到他們還健在呢,於是成都展再度碰面的時候,他看到鴿了一年的我怒不可遏,然後把SM2塞給了我。

其實他不知道的是,我在之前戈聲的店裡已經認真聽過SM2好久了,而且還拿了2個同價位的競品做參照對象,一個是七赫茲的Timeless,一個是水老闆的Kato,聽完之後其實我心裏面非常掙扎——這仨玩意其實大方向是一致的,雖然往細了去說也能夠寫出十萬八千字的聽感來,但如果基於類似THX Onyx這種參考級小尾巴區推的話,他們仨的流行女聲表現真的太太太像了,而這個價位的用戶主力其實也正是聽這類曲目的燒友為主(憋特麼和我說你想買千元塞聽古典大編制,咱能不裝這個逼麼,這仨聽古典只能說是菜雞互啄而已......)。

我在這裡簡單說一下我的結論。首先要強調的是,我個人認為,上面拿來AB的這仨玩意其實都是市面上有口皆碑的產品,如果這一點你沒有異議的話,下面的結論才有參考性。

水月雨的Kato在這三者裡面,「素質感」是最強的,一耳朵強悍的解析、高頻延展、精緻且凝聚的結像帶來了很有立體感的器樂表現,聲場在這三這裡稍顯扁平一些,和「小Kato」光去比的話,其實反差最大的部分就是Kato的聲場偏近、而且光能夠把舞台推的遠一些。Timeless具備上限最高的聲場舞台感、縱深感,總體密度也比另外2個動圈單元要強一大截,可惜的是低頻部分稍顯緊緻、缺乏極低頻的延展,沒有Kato的打擊感和寬鬆,驅動門檻也更高。

SM2一耳朵下去有點像是HUFI化的Kato,聲音很鬆弛,這裡的「鬆弛」是比「寬鬆」程度更高的那種松,混響足、氛圍濃,但它的氛圍和透明度是兼備的,同時低頻的部分沒有Kato那麼強的打擊感,更注重彈性,聲場規模明顯優於Kato、稍遜於Timeless,但它的聲場高度做的很好,聽Live時不會像同價位的一些入門塞子那樣有舞台天花板偏矮的感覺。但缺點在於,SM2的聲音聽著不如另外二者那麼紮實凝聚,總體是特輕盈舒展的聲兒,一耳朵下去結像和密度可以說略顯松垮。

上來我好像就把SM2聲音的底子給「扒光」了,但一副耳機,它首先是一個完整的產品,其次它需要考慮用戶手裡有什麼前端、聽什麼歌,最終的聲音描述才對購買者才有參考意義。而SM2這個產品,其實現在就是Sonic Memory的一張「名片」,作為我、以及絕大部分用戶去了解這個品牌的第一個型號來說,承擔了很重要的品牌傳播意義,賣不賣的動暫且不論,成敗在此一塞。

我一直是懶得寫開箱的,但這個東西開箱過程稍顯繁瑣,還是稍稍展示一下給大家。

打開以後一臉懵逼,居然帶了餐具,然後整個包裝其實也是食品級的PP材質,官方說這是希望大家在聽SM2時就像享受美食,好嘛,我還是覺得略顯牽強,但各位學生黨平時用這個吃外賣還是挺合適的。包裝內還附贈了一張CD,一共十二首歌,大家可以在網易雲搜索到,融合了edm、new age、搖滾、布魯斯等多種風格,創作團隊的母帶基於SM2作為監聽產品來使用(如果你覺得難聽,那一定是SM2的鍋)。而實體CD這種留存音樂的形式,其實某種程度也詮釋了「聲音記憶」的這個概念。

當許多廠家還在把供應鏈的東西說成是自主開發、想盡辦法把自家從通路那邊拿的配件打上LOGO換個顏色的時候,Sonic Memory是一點不帶演的,直接把核心工程師牙仔的名字打在了詳情頁里。作為一個非常低調的國內工程師大佬,牙仔完成過許多經典作品的聲音方案與調音,但很顯然SM2最終的聲音審美還是狗鞭定的,因為它聽著並沒有Widing家以前的大部分塞子那麼陰間233333。然後就是配件,好傢夥,直接把NF Audio的盒子拿過來用了,老羊清庫存狂喜!此外,上市公司大通新材提供的耐電暈型5N+6N³混合單晶銅線基具備很高的聲音水準,並且內芯纏繞了凱夫拉縴維,外層的尼龍也保證了不易纏繞打結的優質收納便捷度。而考慮到耳塞的使用壽命,SM2採用了可換濾網並提供了備用濾網和阻尼壓環。

而SM2的佩戴乍一看是不友好的,上一次看到這麼方的形狀還是Turii,而且導管一看就比較短,但好在它的佩戴舒適度實際上非常優秀,只是隔音性能一般。短導管的問題主要在於需要考驗耳塞套的柔軟性、貼合度,需要一個適度的摩擦力來保證既不撐耳朵、又不容易滑出,這方面SM2標配的兩種套子都做到位了,而且對於小耳廓用戶也足夠友好。但如果你還是對短導管有疑慮,其實官方還有一個叫【CONE甜筒MK2】的配件,可以完美增長導管,進一步增強佩戴貼合度,而更長的管徑也可以對低頻厚度與氛圍起到明顯的加強,即便是用作一個調音手段也不失為可玩性的增加。

SM2是非常典型的低阻設計,靈敏度做的適中。這年頭我並不推崇過於低阻高敏的設計,因為絕大部分播放器在低阻工況下的失真和噪聲表現都是大幅度下跌的,更何況目前大功率便攜設備是大趨勢,而且阻抗和靈敏度參數雖然能夠反映容不容易推「響」,但和推不推的好並沒有直接的關係。SM2的一個很大的優勢在於即便是手機直推也有很開揚的聲場、寬鬆大氣的底子,動態表現不能說多麼炸裂,但卻很容易在低推力設備上充分響應出來;此外,給它接上一個PC的3.5耳機口,也不容易出現過推失控的現象,所以這貨我是可以推薦給完全不具備任何專業前端設備的用戶的。

前文說了一下SM2和Timeless、Kato的對比,這裡再說一些宏觀的。

SM2總體是一個明亮、清新、通透的底子,可以瞬間抓住流行女聲、日系ACG用戶的心,而且它相對順滑的調教和較足的混響能夠壓制一些劣質錄音帶來的聲音撕裂感、粗糙感。但SM2本身並不會有過於明顯的音染增色,而作為一個通透乾淨的底子來說,本身能夠把中頻質感、密度、潤澤度做好,已經符合了一個好聽人聲塞的標準了。反之,SM2聽男聲、尤其是一些歐美系、港台老歌時,味道明顯有所欠缺。

雖然前文也說了不要指望千元檔能有啥還原大編制多好的塞子,但SM2許多地方還是有著對應特質的,比如足夠大且舒展的、縱深充沛的聲場,以及很好的高頻延展。雖然SM2不具備什麼素質向的高頻,其密度和信息量甚至比便宜的Kato還弱點,但我特別喜歡它那種明亮但不刮耳、足夠有空氣感、泛音表達很漂亮的高頻表達,它的器樂表現是有一定高級感可言的。如果涉及到嚴肅的古典樂的話,整體的厚重感、管弦樂的密度表現不夠,並且亮度也稍冗餘了。總體而言還是適合一些現代的OST、以及鋼琴小提琴為主的小編制曲目。

SM2的槽點很多都是外在的,比如外殼的做工,如果碰到了「藝術家」用戶肯定得被退貨,金屬塞子做亮面、做兩種材質的連接,幾乎不太可能做到100%無瑕疵我能理解,但SM2的外殼到手時就感覺有些小瑕疵。此外,飯盒的形式很有新意,但每層用透明膠來保證穩固性的話,就顯得很掉檔次。有些東西吧,你如果不給用戶,用戶不見得會計較,一旦給出了若是沒做好,那就是自行創造了槽點,怨不得誰,還是品牌方自己的鍋。

SM2上市也差不多小一年了,放到現在這個時候再去狂吹它也並不吹的動,畢竟卷王年年有,一年比一年多,但素質在更迭、「好的聲音」其實是不會過時的,就像我至今最喜歡、最常聽的頭戴還是HD580。如果說SM2能夠表達狗鞭本人、以及Sonic Memory的審美,那我認為這個品牌的發展還是非常有潛力的,審美不偏差、那麼做出來的東西總歸能有知音,好的產品自己是會說話的。作為一個渠道商很少、推廣做的也比較佛系、甚至絕大部分銷售都是靠私域流量用戶的品牌來說,我也希望Sonic Memory未來能夠進一步走入廣大發燒友的視野。SM2這副「名片」,具備歷久彌新的優秀聲音品質,雖然現在任何產品的後續批次銷售都極其乏力,但我也還是會把它加入我的長期同價位推薦名單里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8a0f9fbca890fa3cf887db76fad8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