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跨界產品里的TOP1——主觀聊聊海貝Zeta旗艦耳塞

2023-10-30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可能是跨界產品里的TOP1——主觀聊聊海貝Zeta旗艦耳塞

不針對海貝,其實我並不喜歡寫「跨界」作品,尤其是播放器廠商入局做耳塞。從海貝過去的耳塞表現來看,我對於海貝能否做好高端耳塞這個事兒是存疑的,過去我寫過他們的Lasya和Seeds,都是個性凜然、辨識度高的產品,基本上能很容易通過文字描述來get到自己適不適合這倆貨。而我並不喜歡海貝的Crystal系列,就產品論產品而言這個系列素質是很強的,但其聲音表現在我看來很容易淹沒在「茫茫機海」里,所以我一般只是讓海貝自家用戶進行搭配選購,而很少單獨去推薦。

包括我、包括用戶,甚至包括很多和海貝多年交好的媒體,起初都並不看好Zeta這個型號,跨界做高端型號其實是一件有風險的事兒,除了容易被抨擊割韭菜以外,海貝過去的耳塞產品更多的是以自家播放器的「輔助」而存在的,比如口味重一些的Seeds、Lasya搭配千元級的R3Pro就非常合適,聲音偏素質和硬朗的Crystal系列配音色柔和、有韻味的R52和RS2都算得上是完美互補,而價格來到准萬元級的Zeta,它會被用更嚴格的目光來審視、而且是獨立審視。但發現行內多年故友龍哥加入海貝品牌時,我對這個型號有了更高的期待——就像是一個靠著努力或者衝勁兒的年輕團隊里,突然來了一位能夠運籌帷幄的老江湖,即便他不在一線擰螺絲,但產品的落地如果能過他這關、經得起他的審美評判,也是十拿九穩的事兒了。

說回產品本身來。

Zeta的「外在工夫」還是很到位的,就這殼子的顏值好不好看另談,總體的設計感和工藝水準還是比較下本的,鈦合金與不鏽鋼CNC的結合、而且面板處做了兩種質感的處理,是一種典型的硬核直男外觀,好在紫色的配線找補回來了一點。材料是8芯Litz單晶銅,原生4.4頭並在包裝內提供了凱音定製的3.5轉接頭,這根線的用料蠻好的,放在進口品牌里少說也是能賣千把塊以上的升級線水準。

圈靜鐵的配置算是現在許多高端耳塞的常規操作,我在這裡總結一些Zeta身上的重點。首先,海貝強調了它的10mm動圈是「超低音動圈」,而動鐵的部分也會涵蓋到低頻的基礎頻段;另外,這顆能夠延伸到70KHz的聲揚靜電單元已經來到了第三代,除了性能上也許有所提升外,其實更重要的是提升了靈敏度、說人話就是降低驅動門檻和設計門檻,讓一個搭配了該單元的耳塞更容易讓用戶感受到靜電的音色魅力,而非為了提升售價而非得湊上這麼一顆高價單元來做樣子。

我這裡準備圍繞兩個Zeta最大的優點,展開說說我對它聲音的理解。

第一點,它的易驅性做的很好。靜電混合單元耳塞的易驅性其實是多方面的,有時候你以為推響了、推開了,其實靜電單元的水平不一定能發揮出來,我知道這裡有一些玄學的成分,按理說分頻做到位了,靜電單元出聲了不就完了?不過根據我個人的淺薄經驗而言,能夠處理好靜電音色的發揮、如何處理靜電的銜接問題、和其他頻段的協調度,其實直到現在有很多品牌都沒有做好,而Zeta的表現則是非常到位的。它不僅能夠通過常規的小尾巴就獲得足夠的密度、信息量、層次感,其極高頻部分的亮度、細節、以及專屬於靜電單元的那種輕盈感都做的足夠充分,而且中高頻、高頻、極高頻的銜接處理的十分自然順暢,有靜電質感、但不會感覺強調靜電單元的存在。而在適配性上,我傾向於給Zeta搭配一個乾淨、細膩、透明度較高但是高頻本身較為溫和的機器,比如他們自家的R5II、R6Pro二代,旗艦RS8也不在話下,而搭配RS6這種本身氛圍濃郁的型號的話就會顯得中下盤稍稍臃腫了點、暖的有些過厚了。既然說到易驅動,其實也意味著它的素質上限能夠用相對低成本的方式發揮出來,這何嘗不是一種另類的性價比?

第二個優點,Zeta沒有在調音上做的畏首畏腳,是一個很敢於表達個性的東西。說一個許多新品牌、以及跨界廠家不敢大動干戈的地方——低頻、以及極低頻。這兩年的產品里,「克制低頻」仿佛成了政治正確的事情,尤其是哈曼曲線、各種各樣的XXX目標曲線在年輕用戶群體中的興起,他們往往都有一個共性,「低頻多即是原罪」。我很欣慰地看到Zeta把低頻的部分處理的非常雄渾、澎湃、大氣,極低頻也給的足夠多、下潛的行程非常完整且有質感,充沛的低頻細節、殘響、足夠清晰的紋理,都是Zeta的優點。那當然也是有弊端的,肯定會有聽慣了哈曼聲、追求小4風格的那種用戶說Zeta的低頻髒、透明度不夠,whatever,塞子是拿來欣賞音樂的。回歸音樂的角度而言,Zeta的低頻樂感在我看來完全可以和那些積累了很多年的大牌子掰掰腕子,尤其是大提琴獨奏的那種共鳴強度很高、有一種聲浪填滿耳廓的感覺。高階的古典發燒友應該是會能感知到Zeta的低頻刻意做的稍稍拖了點、好似有Delay的處理,但這樣的低頻對於泛流行樂來說是非常萬金油的,打擊感強、有肉感,就好比HD800S和800的區別一樣,800S即便是聽一些低質量的流行曲目,低頻的部分也會跟更圓潤、聽起來舒展一些。

既然提到了Zeta的極低頻很足、聲音也偏肉,那麼你大概能猜到Zeta的整個中高頻走向了,都是那種清晰但不銳利、聲音厚度足、結像邊緣略有羽化感的路子,有著非常好的耐聽度和對各種音源的包容性,甚至是打開一首128kbps的流媒體MP3都不會覺得過於粗糙或刺耳。當然了,這樣的另一個好處自然是Zeta的人聲適應性極廣,它足夠明亮清麗去適應甜美系的女聲,又有很好的醇厚度來兼容抒情的男聲,不會給你特別潤滑的質感、能夠保留那種歐美系JAZZ的適度顆粒感。如果非要說個強項的話,我覺得是那種有力量感的、非空靈系的任何人聲,比如黃綺珊、比如德永英明,像徐佳瑩或、南條愛乃這種聲音就顯得稍渾厚了一點,透明度呈現的不夠極致。其實這些東西都可以通過前端、耳塞套的搭配來解決,因為這年頭那種適應性很廣、還本身處理的夠好聽的人聲塞本身也是稀缺品。

Zeta的聲場是它處理的相對保守的地方,是比較典型的「規規矩矩」型路線,你要說它大嘛,也大,但談不上開闊,或者說真的需要一個旗艦級的播放器、或者類似樂彼W2這種本身對橫向聲場有加成的尾巴來推才能夠讓它呈現出一定的寬闊度。Zeta的整個空間趨於球形、縱向延伸非常好,聽流行的時候呈現出一種包圍感,但聽大編制的時候,如果你是從什麼類似IE900、HS2000的那種耳塞上切換下來的話,還是覺得邊際太清晰了一些、混響是比較集中的、不夠外擴。所以,如果你想給Zeta的聲場推到勝任大編制的曲目,需要通過一定的搭配來解決,像P6Pro、SP3000、RS8都是很好的選擇,而如果你預算有限的話,換線的方向可以去嘗試類似Eletech智慧、萬隆家帶「k」的魚系列,比如帝王鮭、藍鰭金槍魚,進一步拉寬一下聲場、削弱一點混響和低頻Delay感。

認真聽完了Zeta以後,心裡冒出一句,這居然是海貝做的塞子?但另一個聲音在腦子裡冒出,叫做「不愧是龍哥」。在播放器/前端廠家跨界做的耳塞里,我認為Zeta就是最好的那副,足夠能打的素質、有修養的調音,就產品論產品而言絕對方言在今年的所有國產耳塞里都是非常亮眼的存在,唯一可能影響用戶購買決策的就是,你是否願意為前端廠家的萬元級耳塞買單呢?不如把這篇文章再讀一讀吧,看看它的產品是否能戳中你的審美喜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741cb9da45eb8c0ed5db96000a6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