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雨星野二代的一些閒扯

2023-08-17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水月雨星野二代的一些閒扯

星野的二代是一個延續了前一代ID、但是在振膜架構以及聲音內核上都完全顛覆了的作品,按我的理解來看其實就是填補一下他家500-1K檔的空缺,畢竟水老闆本人並不喜歡目前便攜領域的平板單元,包括他自家的群星Stellaris也未能倖免。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心目中的星野2是一個Kato的風格變種版本、又或者說是平行版本,二者的硬素質差距已經很小了,甚至我個人會更喜歡星野2一些,和前作有一定相似度、卻在綜合表現力上是兩種級別。

單論顏值來說的話,星野2也是目前水月雨的耳塞里我很喜歡的一款,配色、外殼質感、包括面板圖案的設計都是很有辨識度的,接插件的部分也做了和腔體的呼應,藍色的線體(Litz結構鍍銀)、金色的接插件也對應上了藍色的面板和金色的紋路/螺絲,腔體的總體形狀和前代基本保持不變,和自家的Aria近似。

在技術結構上,星野2和前代已經完全沒有什麼關聯,從碳納米管振膜換為了更加輕量化和高剛性的鋰鎂合金球頂復合振膜,鋰的密度僅有0.534g/cm3,鎂的密度也僅有1.74g/cm3,均低於鈹的1.85g/cm3,而且具備非常出色的阻尼係數,可以說是非常理想的振膜材料。過去水司在處理這種類型的高剛性振膜方面是有一定經驗積累的,比如DLC大火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能夠很好地發揮出單元性能、又能夠壓制住高頻部分的「火氣」,減少細碎感和刺激度。而星野不論初代還是這代,本身也是相對不那麼「水月味兒」的、有更好的中頻厚度的型號,甚至從我個人審美來說,星野2的中頻悅耳度在水系家族裡僅次於日輪2。

星野2按理說並不難推,但是從前端適配性的角度來說,它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東西,我在展會上用SP3K驅動時覺得它是一個非常層次分明、很典型的高素質向、器樂向的塞子,用水月雨自家水解2驅動時,又覺得它中低頻的部分仍帶點HUFI感、音色純凈度不高(尤其是聽流媒體時),再切換到新款的水解2Ti,中低頻的部分依然有很好的厚度、但是聲音乾淨通透了一截。所以,如果說你本身對於星野2的期待就是上一代那種HUFI聲底的疊代款,那麼隨便拿什麼推它都沒問題,手機有3.5就懟3.5,電腦能直推就直推,也不是非得加個解碼器不可;而如果你手頭有充分推力的東西來推,星野2和上一代比的話,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前兩天在渣浪上面簡評了一下星野2,主要提了一個我特別欣賞的點,那就是低頻部分的處理,在這裡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前兩天我在成都出差,正好也去水司路過玩了一下,坐在了水老闆尊貴的992 TurboS上,他開始跟我分享近期喜歡的一些JPOP音樂,並且語重心長地來了句,「這些歌還得tm是低頻多一點才好聽啊」。後來延展到一個我們兩個彼此都同意的觀點,那就是針對大部分以電子合成器所製作而成的流行曲目而言,裡面的低頻元素本身都是沒有什麼細節、質感可言的,那麼一個絕對「正確」的低頻此時去聽該類曲目,那個低頻必然就是梆硬梆硬的,這個例子可以適用於以小4為首的絕大部分「科HI」產品。同時,我還持有另一個觀點,那就是「低頻量感是質感的前提」,一個具備優質的彈性、細節的低頻,如果沒有一定的量感支撐,那它的低頻素質就毫無意義。說個不恰當的例子,當一些老司機在討論一個女生的胸型好看,真挺拔、真圓潤,是不是都建立在一定「尺寸」的基礎上?

星野2的低頻就是我目前見過的、至少在低端耳機中,用最克制的量感、做出的最高質量的低頻,我能想像星野2在曲線上其實具備一個非常平滑的、健康的響應標準,但如果從聽感層面來說,它的下潛之深、細節之好、結像之正確、彈性之自然,我們很少能在這樣的低頻量感中感受到。我能猜到仍然有人會有人說星野2是一個低頻HUFI塞,但其實仔細去考究的話,它的低頻清晰度、結像凝聚力、總體的量感控制,其實都非常的合理與高級,有很好的分離度、和人聲的剝離感。

中高頻及人聲的部分,我要收回我在展會上給出的結論,星野2的中高頻依然是柔順的、人聲也沒有什麼明顯的齒音,當時我可能是沒有選對合適的耳塞套造成了輕微漏音。水月私底下說星野2的中頻模仿了某日系大廠的萬元經典動圈型號,如果以唯結果論的來看,他的模仿方向是站得住腳的,人聲的好聽來自於潤澤度而非冷暖層面的染色,細節沒有靠顆粒感來達成,而是顯得較為平滑、細密,比Kato這種風格的人聲要更有厚度,尤其是男聲的部分顯得更醇、更有符合其年齡段的音色,而非Kato那樣有些年輕化。當然了,如果你口味更重——你可以選擇隨機附贈的膠塞來堵住前腔的開孔,不僅是能夠給你足夠帶勁的致死量低頻,加上人耳的掩蔽效應,整體的氛圍都會有著巨大的改變。

聲場的表達,星野2和絕大部分水司的塞子都是接近的,在有限的規模內做到足夠的規整,不會給你帶來很開闊的聽感和邊際模糊化的處理,星野2因為本身的混響比Kato這種塞子稍多一點,所以在聽覺上會更近似一個飽滿填充型的聲場、邊緣有稍稍擴開的感覺,但縱深的部分不是很容易出的來,如果拿SP3K、P6P這種驅動下的聲場做參照的話,對大部分用戶來說可能並不具備參考性,姑且就把縱深當作是星野2為數不多的短板吧(相較於水月雨體系的其他耳塞),可能為人聲的厚度部分做了一定的讓步。

星野2我是打算未來換根線好好玩玩的,做個備胎人聲、小編制古典塞很合適,東西好看、音色比起Kato這種風格來說更符合我的審美、那種日次二刺猿傾向要弱了很多,高頻也內斂一些。和前代比的話其實大方向接近、但素質高出了一大截,前代如果說就是個典型HUFI風、那這代則最多只是「HUFI向」,可以當做是Aria普通版、星野一代這種「非典型水月味」的一個上位替代之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9dc6857441f6a5c9ef10a12e5ffbe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