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我眼中的鈺龍DA1——寫於作為主力機使用半年後

2022-05-02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說說我眼中的鈺龍DA1——寫於作為主力機使用半年後

應該已經有不少朋友知道我去年從官方渠道入手了一台鈺龍DA1紅色限量版,包括原裝的分體式電源,這小半年的時間裡,DA1一直是我的桌面主力解碼耳放一體機+驅動天朗Gold5的前級,同時它本身也是一台極為全能的、把它的各項功能拆開使用都非常優秀的全面手,也有圈內好友在拿DA1來做自己音響系統的純解碼等。

雙階的老錢說過一句對用戶很實用的話,「不要看KOL吹什麼,要看KOL用什麼」,而關於DA1在我心目中的素質水準、調音修養,其實當你知道這是我主動入手的產品時,應該已經知道了「DA1是否值得購買」的答案。這篇文章並不是一篇正兒八經的評測,可以理解為是在分享我的入手經歷、以及長期作為主力使用後的體驗感受罷了,如果嫌囉嗦的可以直接拉到倒數幾段去看聲音部分,但篇幅不會太長。

作為旗艦產品呢,DA1是我心目中的國產解碼耳放一體機的萬元檔天花板,而且即便是上市許久,依舊在我心目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尤其是在我知道了主理人龍哥的調音歷程後更是開滿了腦放。龍哥在DA1上市之前跑遍了珠三角地區很多的幾百萬的系統、對比了包括DCS、Prismsound在內的很多大品牌知名「神器」,得到了這些系統用家的高度認可後才讓DA1得以問世,當然了,碰壁的經歷自然也有的——而且作為一體機產品,這還沒涉及到針對耳機方面的調教。

看到以上內容你可能覺得這是我在變相做軟廣營銷、宣傳玄學概念,但實話實說,DA1的這一小部分調音歷程其實都是我在別的用戶群交流時由用戶告知我的,龍哥私底下和我隻字未提、也從未要求我去寫一個字的分享。我於去年10月份在深圳展會上經由雷音羅姐介紹才第一次接觸到龍哥本人,他衣著樸素、不善言談,我在場分享了我曾經把玩金絲雀、天鷹座、DA9等機器的感受,他也只是點頭不語。而在「九段琦談」的交流群里,他則化身一個「HIFI話癆」,樂此不疲地分享這分享那,大到音響系統的核心選件、小到接觸地面的線材托架,他都是以玩家的身份在跟大家交流,而且碰到觀點衝突時也十分的較真。

而對我來說,我對於鈺龍的印象積累是非常長期的過程,或者說早期鈺龍的產品並沒有給我留下太過深刻的印象,直到去年上海展時我在鈺龍展位上聽了非常之久的HD800——這是我印象中我聽過的最好的HD800之一,而且還是建立在展會現場電源環境較為惡劣的前提下。而我這裡也不避諱去談我被問到的最多的對比,主要集中在高登和曠世的同價位競品中。

不瞞大家說,我當時在現場聽HD800時,反覆對比的系統剛好就是高登的序曲解碼+GAX耳放和鈺龍DA1分體式套裝,二者雖然形態不同,前者是分體式解碼耳放、後者是一體機+獨立電源,但在嘈雜的展會現場,兩套系統最終呈現的聲音素質表現我沒有能夠分出高下、卻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調音取向。DA1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整體的安定感、中頻的密度、以及對於流行和器樂的兼顧,它在不削弱人聲韻味的前提下也擁有非常頂尖的兩端延展度和良好的透明度,而且人聲的部分並沒有刻意去加厚,通過適度的蓬鬆度來削弱人聲部分基於高密度下的那種緊繃感,顯得十分高級、富有情感,而聲場沒有明顯的增益、較為規整,能夠還原出高端頭戴上的圓形聲場來。

序曲解碼+GAX的組合,則在兩端延展的表現上更為亮眼、也更加符合HD800本身的古典底子,發揮出了更加明顯的聲場彌散感(或者說聽起來更加的開闊、尤其是橫向延展度好)、結像線條清晰度,高頻部分的泛音不僅比DA1亮和多、而且也有一些不明顯的Delay感,比DA1更為透亮和鮮活、只是稍稍犧牲了中頻部分的厚底和情感表達,屬於把HD800本身的優勢往極端去推動的路子。如果我是一個純器樂黨、喜歡更為偏向大編制、電影OST的聲音、對於高頻的需求要大於中頻,那麼我也許會選擇高登的組合。而如果你了解過我近一兩年玩過的頭戴的話,像森海HD580、Sendy 孔雀、Meze Elite/Empyrean、ZMF Vérité Closed、Timsok 1024等,我個人會更加喜歡DA1所呈現出來的全頻段紮實感、以及對於流行、爵士、ACG等曲風更為兼顧的搭配性。

而說回DA1本身來。

這台機器本身的功能、接口適配性什麼的我就不多講了,「解碼耳放前級一體機」這幾個字足夠概括,而我選擇的這台紅色限量版的工藝堪稱「絕」,配上我家的紅木桌子後每次都會被來家裡的朋友圍觀一番。表面細膩的噴砂質感好看、好摸、就是拍照起來實在是有些為難,想把實物的那種紅而不艷的高級感呈現出來實在是太考驗我的攝影功底了。

DA1的單機價格是13800元,分體式電源的價格為8800元,而關於是否需要購買這個電源,我覺得最終還是看你的荷包、以及驅動的產品類型,「需要不需要」的優先級必然是高於「好不好」。如果是在前級模式下驅動我的天朗Gold5、或者類似Sendy孔雀這種比較易驅的平板頭戴,那自然是可以把電源的錢省下來,提升幅度不能說沒有、但確實有限,8800的價格都已經足夠去買一副旗艦級頭戴、一對高端有源音箱、或者更新自己的音源了。而在使用分體式電源的前提下,驅動Timsok 1024這種極為考驗聲音修養和控制力的頭戴時,呈現出了更加安定和飽滿的聽感,而類似ZMF Vérité Closed這種不算太難推、卻有不小潛力的封閉式旗艦時,電源套裝的表現絕對有著物超所值的提升,尤其是在我另外升級了電源線和USB線以後,整體除了推力、細節、動態的提升,更是有著非常舒展、可凝聚可鬆弛的全頻段結像表現,在感受完「衝擊力」以後,留下的更是「不動如山」的從容與溫婉。

DA1在我心裡是一個非常百搭的、可「參考」、可「悅耳」的機器,不僅是我的主力前級、耳機前端,也是我心目中一個非常優秀的試音夥伴,從耳機到耳塞都可以勝任。就像我前文說的一樣,它除了高素質的底子,更在不引入明顯音染的前提下實現了非常溫厚細膩的人聲表現,微微的蓬鬆、但不HUFI,稍稍的暖意、但不影響背景的寧靜。從當年金絲雀的溫暖HUFI向、到DA9這種突出「素質感」的前旗艦、再到天鷹座這種乾淨直白略監聽向的中端「水桶機」,我感受到了鈺龍在聲音素質和美感之間的摸索、調和、斟酌、甚至是糾結。

用戶對於國產旗艦機的苛刻程度是遠遠高於進口產品的、這類產品也很容易遭受非黑即白的二極體式評價,但我所了解到的針對DA1的極高風評可以說是達到了現象級的程度,「素質服務於聽感」何嘗不是幾乎所有廠家都在追求的目標,但談何容易。雖然我過去玩過、也寫過鈺龍的機器,但我在DA1看到的是品牌對過去的總結、反思與升華,拋開素質不談,我心目中DA1確實是鈺龍歷史上最「好聽」的機器,而不是單純的比他們低價位的東西「強」而已。在本該去秀肌肉的價位段上,DA1打動我的是靠音色、調音修養、百搭性、各個硬體部位沒有哪一款拖後腿的全面追求。雖然確實帶著一些個人口味在裡面,但鈺龍DA1雖已上市許久,目前仍舊是我心目中、國產一體機的扛鼎之作。

預告:雖然只是入門級價格,但鈺龍的新品Aurora是一台我認為在「好聽程度」上可以和DA1平起平坐的產品,文章會在不久的將來和大家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afc596c05f942479a89c46e6377f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