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之後一天能賣7000台?華為狠起來,新勢力還真不是對手!

2023-10-08     汽車扒一扒

原標題:降價之後一天能賣7000台?華為狠起來,新勢力還真不是對手!

24天大定5萬台,問界發了瘋的多次強調這個數據,我隔著螢幕都能感到余承東都快哭出來了。

當然,這是幸福的眼淚,問界太不容易了, 或者說華為自從高端手機無5G晶片之後,門店的生存環境就急劇惡化。

華為做過一組數據統計,華為撤出了高端手機市場之後,這個市場還沒有新的選手進來,說明華為也在等機會,同時也在進行一些業務整合。

問界是賽力斯和華為共同設計的產品,屬於聯合研發。

華為多次表示,其不會參與到基本的生產工作中,這會浪費掉大量的精力和實力,所以問界的產品板塊其實分為兩部分。

一個是賽力斯進行的基本車身架構設計、生產、製造,機械板塊由賽力斯這種傳統企業完成, 另一個則是華為技術注入的智能座艙、自動駕駛以及三電技術。

電動化產品的核心是自動駕駛、智能座艙、三電技術,問界的核心主導是華為。

問界系列過去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其早期產品定價較高,又無法在過去兩年進行很好的調整,在今年6月份之前,問界M5入門版車型的定價還在26萬左右,問界M7的入門版車型定價還在29萬左右。

我們不能說問界系列是有缺陷的產品,但其21年標準的定價體系的確在2023年的市場中不具備競爭力,隨著新能源市場的逐步成熟、造車成本的逐步降低、產業格局的變化以及利潤的重新分配,問界定價高的問題隨之而來,且亟待解決。

今年下半年,問界對核心產品的定價進行了調整。

其中,問界M5的價格下調了一萬,增程器馬力、純電續航能力都有明顯提升,增強終端競爭力,而問界M7則進行了更大幅度的調整。

指導價方面下調了4萬元整,並且增程器馬力增強、純電續航能力提升,增設一部分科技配置,優化出行體驗感,與其說降價,不如說問界M7回歸了產品價值。

很多人有一個問題, 為什麼問界M7能給出超過4萬的降幅,而問界M5降幅卻只有一萬,而且兩台車的入門車型價格已經完全相同。

原因很簡單,因為賽力斯意識到了一個關鍵的問題,23款問界M5上市之後銷量也只有2000多台,說明調價、增配依然達不到市場預期。說明25萬級市場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電動化市場變化太快已經成為了既定事實,今年7月改款的問界M5還是顯得誠意不足,在長城、吉利、比亞迪、特斯拉、小鵬等對手面前,問界M5都顯得太弱了。

內部市場調研、權衡利弊之後,決定將更大尺寸的問界M7放在問界M5的市場中。

畢竟問界M7可是一台尺寸超過5米的中大型電動化產品,這在25萬級市場中也算是獨一份的存在,所以問界M7在很短的時間內爆單了,如果官方數據沒有水分,那麼問界M7在11月初將會爆出更讓人詫異的數據。

換個角度來看,問界M5的價格還能降,放在20萬左右是合理的,畢竟其尺寸不足4米8,同尺寸的對手是比亞迪唐、領克08等產品,而這些車型的入門車型定價都已經是20萬。

不否認華為的實力,但在乘用車賽道中,比華為更專業的選手大有人在,而問界也清晰的認識到,用戶對問界M7的肯定,其實也是對問界M5定價失策的一種肯定。

目前問界規劃了M5、M7、M9三款車型,按照尺寸、企業規劃、產品力梯隊分析。應該以目前成功的問界M7為原點,向下調低問界M5的價格,大約5萬一個開度,入門車型做到20萬才有可能和比亞迪、吉利等選手對抗,而更大尺寸的問界M9同樣是5萬一個開度,30萬起售價和更強的新勢力對抗。

網傳,問界M7改款之後一些新勢力坐不住,如果屬實,那麼最終受益的是消費者自身。

電動化的確帶來了更好的出行生活,但同樣也讓購買成本翻了一倍不止,自主車型的價格遠超外資品牌,不是不允許自主高價產品的出現,而是對於工薪階層來說,高價就意味著無力購買。

理想、蔚來動輒超30萬的定價,電動化的轉型並沒有讓它們服務工薪階層,反而在資本市場玩的爐火純青,目前理想L7終端價格降價幅度達到兩萬左右。

如果問界M7能繼續上量,理想L7的價格就還會鬆動,你說該喜笑顏開的是不是消費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82caf99bd5b597e60dfcd39354c1f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