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AK首款真無線UW100的幾個觀點——寫在停產之際

2022-07-27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關於AK首款真無線UW100的幾個觀點——寫在停產之際

UW100在我這裡是一個期待值拉滿了的產品,畢竟AK作為國際聲譽最大的音頻品牌之一,在TWS這一大家都在強攻的戰線上顯得異常佛系,UW100問世的時候我腦子裡第一個反應是,「AK之前居然TMD沒有TWS?」

在把玩UW100期間,我對它的好感度還是很高的,光是這面板設計和質感都可以讓我撫摸半天了,音色表現依舊是意料之中的精緻、細膩、貴氣。而我個人對於塞在TWS中的獨立DAC這種結構完全不感冒,但是不得不說AK發布的東西每次都能在硬體賣點上找到非常合適的營銷方向、而且實現一個完成度很高的耦合匹配,頗有一種「我用的比你早、還用的比你好」的自信和強大資源整合能力。

關於設計&佩戴

不用我嘴巴上吹,大家也能夠從圖片感受到UW100的質感,把標誌性的光影設計從播放器、耳塞、一直沿用到了TWS真無線耳塞里。目前手機廠的TWS普遍抄襲AirPods系列的外觀、而其他國際大廠的品牌在設計上為了脫離AirPods系列的影子使出了渾身解數,但是能夠在設計層面讓人過目不忘的還真沒幾個,UW100應該算是其中之一了。

我非常喜歡UW100在面板、以及充電倉的設計,看著好看、摸著好摸、無死角的光影質感,只是充電盒的體積偏大、而且開合的阻尼感不夠,它的精緻停留在「靜態」層面。

關於PNI降噪

當一開始知道UW100帶降噪時,我心裡甚至想著,難道我可以更換掉手中的主力降噪TWS了嗎(萬魔新降噪豆EVO、索尼WFXM4)?但其實是我想多了,UW100的降噪並不是主動降噪,而是被動降噪,官方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無源噪音隔離」。而關於UW100的降噪效果媲美主動降噪的說法,我個人對這個結論持全盤否定態度,光是它碩大的外腔體就已經註定了不能夠滿足絕大部分人的舒適佩戴。

我承認它具備很好的被動隔音,但是建立在【佩戴良好】的基礎之上。UW100的腔體較大、導管不算深,我這種大耳朵戴著都會有一些虛位、貼合度不算高,也許在「理想狀況」下它可以實現非常強的被動隔音,但事實上,佩戴這種千人千耳的事,我並不看好UW100針對小耳用戶、女性用戶的佩戴。就像國產手機大廠的TWS為什麼還是喜歡抄airpods,當然是有他的道理。我自然是尊重客觀硬體測試所呈現的降噪能力的,但有一句話我建議大家聽進去,那就是「人耳並非人工耳」。

而為什麼UW100的腔體內側設計看起來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被動隔音卻能做的不錯?我猜測和單動鐵的結構有關。從結構圖上不難看到,也許是因為獨立的DAC晶片特別占空間、也許是想提高空間利用率,UW100的動鐵被放置在接近出音嘴的位置, 而且動鐵也不需要在腔體上開額外的泄氣孔。所以導致當你佩戴上UW100時,你的耳朵只要能和腔體貼住,幾乎就不存在什麼漏音的空間了,有時候不要小看多一個和少一個泄氣孔的區別,可以給隔音效果帶來完全不同的變化。此外,因為動鐵音嘴非常接近耳道,其懟出來的聲壓和帶來的耳道壓也會偏大,在開啟音樂的前提下,UW100的降噪效果確實在所有的非主動降噪TWS里是非常出色的,和我手頭Final ZE3000、Tanchjim ECHO這種動圈TWS拉開了很大差距。

不出所料,一向重視操控體驗的AK在官方APP的打造上也花了心思,UI設計、菜單直觀程度、易用性都非常好,用「高級」來形容也不為過,這部分就不細說了。

關於硬體配置

這裡的硬體配置主要是分兩方面,一個是耳機本體、一個是前端的電路和晶片。

UW100所使用的動鐵單元應該是樓氏的RAB系列,對應的是聲揚的2600系列,這個類型的單元應用的型號非常廣,光是Final家就有F7200、F3100/4100、天堂7-8等,以及傑士的X10-12。RAB這個結構的單元頻寬表現優秀、且本身的寬鬆度和聲場表現也較好,確實比較適合作為全頻單元來使用。把單元放在導管口的設計本身在多單元動鐵里也很常見、包括微動圈單元也有過此類設計,比如FD8,而後腔體的部分則可以用作調音腔室,而UW100這裡的後腔應該則是主要用來放置數字硬體了。

AK4332的獨立DAC無疑是UW100上的最大賣點之一,而且AK一直以來都非常擅長首發DAC的應用來吸引到全行業的關注,我知道很多人發自內心地認為AK的首發只是博眼球,但我得說句實話,AK是為數不多可以和DAC廠商達成深度合作的廠商、 他們的無數次首發絕非偶然,不是單純的「採購」層面可以達成的合作。先說結論,AK4332雖然看似是一個「可以、但沒必要」的配置,但只看結果的話,UW100確實把RAB單元發揮出了非常的潛力來,包括聲場、動態、密度、信息量表現,從「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角度來講,我個人對於TWS產品在獨立DAC方面的應用出於看好的態度、且未來可能會變成一個風向標。

關於聲音表現

先說結論,UW100的部分聲音水準確實能夠躋身音質頂級的行列,包括但不限於聲音的純凈度、高頻延展、解析力、動瞬態表現,在此基礎之上UW100依舊延續了AK家一貫的優秀音樂性,尤其是高頻部分的靈動鮮活度,會讓我想起SE180的SEM1上的表現,有衝勁兒、有張力,也和推開下的Zero1有著音色的相似度

當年在撰寫單動鐵耳塞合集時是真的遇到了無數的槓精來無腦diss單動鐵的聲音能力,暫且不談小4、X10、FIBASS等經典中的經典,其實以韻味著稱的GR10也是單動鐵結構,對於一些初燒來說可能已經算是冷知識了。而單動鐵往往最大的短板會在低頻的部分,這一點UW100也沒能倖免(但不代表單動鐵中沒有非常好的低頻,比如FIBASS、HeavenS、IE-C1、HEM1等),雖然做出了一定的量感和寬鬆度,但是下潛就顯得聊勝於無了,更不用談極低頻的部分。UW100對於常規的流行曲目中的低頻元素滿足了氛圍呈現,但是對於高質量的低頻回放能力十分有限,尤其是對於低頻深度的營造。

而也許是獨立解碼的功勞,UW100的信息量表現我認為已經發揮出了RAB應有的大部分水準,解析不僅充足、而且解析的層次較為自然,既不會過於暴力導致不耐聽、也沒有綿里針的那種肉呼呼的感覺。此外,UW100的聲底依舊是符合一個典型動鐵的表現,瞬態乾淨利索、密度可圈可點,中高頻部分也符合AK家族之聲中對於甜潤感的塑造,依舊是不嚴謹地拿播放器來舉例的話,UW100的人聲清麗感、細膩度,頗像SR15、SR25這類機器所呈現出來的質感,會是那種願意讓人長期聽下去的聲音。聲場表現不是UW100的強項,雖然總體橫縱規模都還不錯,但總體的結像都會偏後凹一些,吹毛求疵點說的話會帶有一定的頭中效應,並不適合聽Live型的曲目。

關於一些你可能會在意的缺陷

首先關於「環境聲模式」,AK提供了三檔可調節,而且也很實在,沒有跟風學習蘋果去非要講一個「通透模式」,事實上蘋果、三星、JVC、索尼等廠商確實能夠無限接近模擬出環境的真實聽感,但UW100這裡則只能起到一個普通的收聲作用,環境聲的收聲回放並不自然、悶悶的那種感覺和通透截然相反,所以建議你不要對UW100的環境聲模式抱有太高期望。

此外,雖然官方專門使用了一個文案頁來描述UW100的通話音質、環境降噪等,但真實效果卻非常不理想,其通話音質和我手頭某國產199元的TWS處於差不多的水準,在戶外嘈雜環境下基本不具可通話性,即便是安靜環境下的人聲收音也是顯得又遠、又虛、又糊,如果只是發發微信短語音倒是尚可,拿來煲電話粥或者遊戲語音就還是算了。

考慮到UW100這麼大的體積、並且不帶主動降噪功能,它的單體續航6小時的成績並不算突出,對比一下競品的話,索尼和JVC的兩款旗艦在關閉降噪的情況下可以做到12小時和9小時,索尼開啟降噪也能做到8小時。6小時不是不夠用,但我相信大部分用戶對於「大體積」TWS的續航水準一定是抱有較高期望值的,但無奈,誰讓UW100得給獨立dac供電呢。

關於我的推薦態度

我們不去和傳統數碼大廠的競品去比綜合體驗的話,我認為在HIFI領域中,UW100算是一個好產品,有著領先於絕大部分HIFI品牌的設計與質感、以及優秀的聽感表現,而結合到其2199元的售價,我不認為UW100算是一個走性價比路線的東西,而且我個人猜測UW100的立項非常之早、但是也許出於種種原因現在才得以上市,如果UW100再早誕生個一年,我會非常願意強烈推薦這個產品,但考慮到目前HIFI品牌TWS競品的實力和售價,UW100的品牌溢價顯得略高了一些。

總之,如果你的預算無上限、我相信UW100的音質表現是可以讓你滿意的,但我這裡想引用一段我在另一篇文章中講過的話:「當Bose祭出了頂級的主動降噪,當索尼WFXM4的拼夕夕價格殺到1K出頭、當JVC的木振膜和K2技術也殺入高端TWS市場,以及各種手機廠商在幾百元檔位給出了綜合體驗非常優秀的大眾化產品」,UW100的表現放眼整個TWS市場,其表現真的遠沒有自家的播放器那麼光芒耀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87c06d87ba92287986a8b2d8b991b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