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比李鴻章差在哪兒

2022-06-05     後知後覺吳

原標題:張之洞比李鴻章差在哪兒

晚清四大名臣,按照年齡排序的話:

老大曾國藩(1811年-1872年),湘軍領袖,湖南長沙人。

老二左宗棠(1812年-1885年),民族英雄,湖南長沙人。

老三李鴻章(1823年-1901年),淮軍領袖,安徽合肥人。

老四張之洞(1837年-1909年),清流領袖,直隸南皮人。

曾國藩主要功勞是為清朝鎮壓了太平天國。

左宗棠是民族英雄,沒有他,新疆不保也。

李鴻章是北洋大臣、張之洞是南洋大臣,都活到了二十世紀。

按名氣、論實力,就像年齡一樣,李鴻章都要壓張之洞一頭。

為什麼呢?

清末,南方省份經濟實力不比北方省份差。

北方有直隸,南方有廣東;

北方有天津,南方有上海。

張之洞出身名門,又探花出身,深得慈禧信任。

張之洞才華橫溢,志向遠大,同時是個實幹家。

然而,南洋的實力和北洋的實力相差卻很大,何也?

1861年,兩次鴉片戰爭,大清帝國被列強連續兩次揍的鼻青臉腫。

痛定思痛,清政府決定向列強學習,學習開礦啊、建鐵路啊,建工廠啊等等。

再加上,通商、海防、軍務、關稅等方面,也需要和洋大人及時溝通,清政府專門設立了總理外國事務衙門,總覽洋務事宜。

地大物博,所以總理衙門設立了「南洋」、「北洋」兩位大臣。

怎麼劃分呢?

很簡單,以上海吳淞口為界限,往北的歸北洋大臣管,往南的歸南洋大臣管。

南洋大臣由兩江總督兼任,掌管上海及長江沿線以及浙、閩、粵三省。

北洋大臣由直隸總督兼任,掌管上海以北的各省。

擔任過南、北洋大臣的人很多,最出名的,自然是張之洞和李鴻章。

李鴻章,洋務運動最積極的人,沒有之一。

號稱「東方俾斯麥」,在洋人那兒吃的香啊。

在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的基礎上,建立了龐大的淮軍。

打著「洋務運動」的旗幟,大力發展北洋軍,特別是北洋海軍。

1870年即同治九年到1895年甲午戰爭戰敗,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長達二十五年之久。在這四分之一世紀裡,李鴻章負責大清朝的外交、籌建北洋海陸軍、籌辦輪船、電報、煤鐵、紡織等民族企業。

就憑藉北洋水師和新建陸軍,以及和洋人的「良好」關係,李鴻章足以傲視朝廷內外。可以說,除了慈禧,誰都不好使。

李鴻章的存在,讓北洋大臣的地位不斷提高,權利不斷擴大。

北洋大臣掌管了清朝的軍務、政務、財務、外交等眾多權利。

張之洞,不管是在湖廣總督任上,還是在兩江總督任上,其對實業和教育的投入和貢獻,占據了大半個履歷表。

張之洞一生都致力於辦學:辦過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前身)、湖北農務學堂(華中農業大學前身)等等。

軍事上,張之洞在1896年開始訓練新軍,即後來的湖北新軍。

湖北新軍到了後期是唯一能和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媲美的軍隊了。

湖北新軍在張之洞的領導下,對新式思想比較包容,比較認可。

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其實是袁世凱自己的軍隊——只效忠於袁世凱,是新式武器、舊式思想的軍隊。

張之洞的湖北新軍,卻是新式武器、新式思想的軍隊。

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武昌起義,正是由湖北新軍發起的,這是張之洞沒想到的,但卻是國家之幸。

張之洞在工業上的貢獻比較突出,最有名的是漢陽鐵廠——當時全亞洲最大的鋼鐵廠。另外,張之洞還興建了湖北槍炮廠、大冶鐵礦、漢陽鐵廠機器廠、鋼軌廠等等。甚至修建過鐵路——盧漢鐵路,從盧溝橋一直修到漢口。

張之洞因此被稱為「武漢之父」。

然而,張之洞卻比不上李鴻章,何也?

一、張之洞吃虧在年齡小。他比李鴻章小了整整14歲。且張之洞出生在官宦家庭,父親張鍈官至知府,是一名典型的官二代。

李鴻章跟著曾國藩東征西戰時,張之洞還是父親的助手,尚未出仕;

李鴻章組建淮軍,在戰場上揚名立萬時,張之洞剛剛被欽點為探花;

李鴻章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時,張之洞還是一名學政、一位研究詩詞歌賦、四書五經的清流領袖。

總之,張之洞既沒打過仗,成名也比較晚。

誰讓張之洞是既官二代,又是個文化人呢。

二、張之洞文章寫的好,對洋務運動又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觀點,頗得慈禧讚賞,所以升職挺快。

但張之洞在兩廣總督、兩江總督這兩個崗位上,來回調動好幾回。

李鴻章在北洋的地位,無可撼動。

張之洞在南洋的地位,顯然不是如此。

北洋是李鴻章一家獨大,南洋卻是兩派:

以劉坤一為首的湘軍;以張之洞為首的自強軍。

鬼蜮伎倆都是一樣的:清廷利用各派系,互相牽制、互相利用。

最早時,用李鴻章的淮軍,牽制實力越來越大的湘軍。

這時候,又讓劉坤一和張之洞互相牽制,以達到平衡的目的。

所以,張之洞和劉坤一被頻繁來回調任。

南洋,終究沒能和北洋一樣,成為一股能左右朝政、左右全國政局的勢力。

至於李鴻章,有「洋大人」罩著,清廷可不敢折騰李鴻章。

即使甲午戰敗被免職,李鴻章很快東山再起,擔任兩廣總督。

八國聯軍進北京後,李鴻章又被重新任命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沒辦法,清廷需要李鴻章和列強打交道。

本文由寂寞火爐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

晚清四大名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0c7cc6bf7d9f258d57248f7596983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