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本田CEO: 中國電動車有技術,但不多!

2023-10-31     汽車扒一扒

因為中國製造業的崛起,日系車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滑。

日前,索尼本田出行公司CEO表示,中國電動車的確成功起步比較早,但核心技術並不多,只停留在視頻、聽音樂這種層面,排列螢幕軟體並不是核心技術,也不是競爭力優勢。

索尼本田出行是一家全新的公司,成立短短一年時間,按照規劃其將會在2025年前後銷售索尼品牌電動化產品,本田將會是技術輸入方。

不過從索尼本田出行的視角來看,有很強的蔑視中國電動化成績的意思。

日系企業沉浸在成功的歷史中太久,其實從此次47屆東京車展就能看出日系產品仍然停留在傳統燃油車時代,和2019年的46屆東京車展相比,此次日系車所展現出的技術、產品並沒有本質意義上的提升。

全球已經是一個逐步智能化、電動化的市場,按照數據預期分析,今年的電動化銷量全球層面將會達到2000萬量級,滲透率將會進一步提升。

日系陣營作為立足全球市場的重要車系,面對電動化轉型其實已經遇到了明顯的阻力,北美、歐洲、中國三大市場的接受度逐步增強,但日系陣營卻拿不出一台足夠出色的電動化、智能化產品出來。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日系板塊轉型速度較慢的核心原因,其實還是和核心供應商有著巨大的關係,過去幾十年日系企業培育出來了共同成長的零部件企業,這些核心的零部件企業有上百家,都圍繞著小排量內燃機、不插電混動技術發展。

在面對電動化轉型的時候,日系陣營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在保證成本控制、穩定性的基礎上,做到很好的產品價值輸出。

簡單來說,企業想要轉型,背後的供應商有點跟不上了。

索尼在造車路徑上沒有太多的沉澱和意識,對中國產品的進化速度沒有明確的認知,退一步從2019年到2023年的中國產品來看,已經有了本質上的飛躍。

智能汽車,的確語音娛樂是一個重要的板塊,但不是唯一板塊,還有三電系統、自動駕駛輔助系統、5G互聯技術,這些重要的產品力,但在索尼看來,座艙傳媒似乎成了唯一的評判標準。

或許是想要引起輿論爭議,或許就是對中國智能化汽車不夠了解,但無論如何輕蔑中國智能化汽車都將會被中國車企搶走大量的市場份額。

今年以來,日系車整體下滑速度明顯,雖然全球市場份額守住了,但中國市場這個巨大的板塊正在被擠壓,豐田、本田、日產無一不是如此,而且三菱也在不久前退出中國市場。

說明,中國消費理念正在發生變化,日系企業需要去生產出能夠讓中國消費者心動的產品,在定位、設計、性能、操控、科技以及價格定以上,都需要重新投入精力。

這並不是盲目誇大中國企業的進步速度,目前電動化全球核心供應商,已經有一些中國企業的影子,比如說華為、寧德時代,中國供應商的出現,這是過去燃油車時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造車其實拼的就是背後供應商的實力,有供應商才有說話的權利,中國市場的電動化滲透率將會在今年突破40%,核心的推動者是中國品牌自己,我們不否認日系企業的技術沉澱和優秀的可靠性以及居家屬性。

但在未來的消費環境中,中國企業會定向優化產品缺點,在未來的電動化轉型過程中, 日系企業如果不努力轉變發展方向,必然還會有額外的市場份額被中國品牌搶走。

站在產業的角度來看,這是一件好事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d7d3ae85ea42c5096f173fd56a507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