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00後成「斷親族」,過年不再跟親戚往來,原因現實又殘酷

2023-01-19     母嬰參考

原標題:越來越多00後成「斷親族」,過年不再跟親戚往來,原因現實又殘酷

越來越多00後成「斷親族」,過年不再跟親戚往來,原因現實又殘酷

春節,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在此期間,我們可以走親訪友,四處跟人聯絡感情,盡享闔家歡樂。

可殘忍的事情是,如今的「年味兒」是越來越少,大多年輕人都會選擇宅家過年,或者全家出去旅遊,很少再跟親戚往來。

明明是血脈相連的家人,為何長大後反而「老死不相往來」呢?原因其實很現實。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越來越多00後成「斷親族」?

文軒生於02年,他的整個童年都是在姥姥家度過的,這段時光於他而言,無疑是值得珍藏的。

姥姥家位於某個小山村,那裡處處都是人情味,低矮的土牆,瓦上的青苔,稻田裡的蛙叫,滿是風情,不像鋼筋水泥澆灌的城市那般冰冷。

那裡的人也熱情好客,小孩子們都是吃「百家飯」長大。文軒最愛的還是春節,可以跟著姥姥和舅舅,走親訪友,大家都會拿出各種零食招待。

小時候親戚們留下的好印象,一直讓文軒懷念至今。可今年一次久違地返鄉,讓他也徹底加入了「斷親族」。

剛到姥姥家,就見舅舅的孫子過來要紅包,而且還擅自把他的書包打開,翻裡面的東西,一副十足的「熊孩子」模樣,毫無分寸感,文軒雖然心裡不舒服,但礙於舅舅的情面,並沒有聲張。

隔天,又有一大波所謂的親戚們湧進來,茶餘飯後便開始打聽起文軒的工資如何,有無女朋友,得到答案以後,他們又開始說各種「風涼話」。

整個回鄉的經歷,徹底打破了文軒的童年濾鏡。

文軒的經歷,可能不少年輕人都深有體會,如今很多90後、00後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自小對親情的觀念都比較單薄,與親戚們的互動和交流比較少。

原因現實又殘酷

1、再親近的家人,也存在利益糾紛

對親戚的印象可能僅僅停留在兒時的記憶中,可孩子和成年人的視角難免存在偏差。

我們小時候認為關係親近的親人,可能等到長大才發現,你們的關係中涉及到更多的現實因素,例如金錢往來,人情往來等等。

一旦觸及到雙方的敏感點,涉及到金錢糾紛,個人利益糾紛,再親的感情也可能「變質」。再加上有很多「低質量親戚」,他們可能「嫌你窮又怕你富」,動輒就使用PUA。久而久之,親情可能就會走散。

2、對親情的認知不同

長輩們從小就生活在大家庭之中,他們習慣了彼此依靠、彼此需要的生活,對團體的概念意識很強,所以擁有強烈的親緣觀念。

就喜歡一大家人過年的時候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全家人都團團圓圓,才算是幸福。

可90後、00後,他們的生活主旋律就是「一個人的孤獨」,尤其是在城市長大的獨生子女,他們的童年大多數都是一個人度過的,娛樂活動也多通過虛擬的網際網路來實現。

可90後、00後,他們的生活主旋律就是「一個人的孤獨」,尤其是在城市長大的獨生子女,他們的童年大多數都是一個人度過的,娛樂活動也多通過虛擬的網際網路來實現。

習慣了獨來獨往的世界,導致這批年輕人不會隨便向別人託付真心。再加上父母的工作繁忙,回老家的次數屈指可數,與親友的聯絡較少。

這些現實問題,均會導致年輕人與親戚之間缺少溝通的橋樑,最終走向「斷親」的局面。

3、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人們每天忙於工作,尚且不能分出時間和精力來給自己和家人,更別談其他的親戚。

996、007的快節奏生活,放假還要調休,休息時間只想好好睡了懶覺,壓根不願意應酬。

再加上如今的很多傳統文化開始消逝,特別是春節,年味越來越淡,年輕人不願意返鄉,各路親戚也就越走越遠,關係慢慢變得淡薄,不再像過去一樣聯繫得緊密。

尤其是這幾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年輕人可能幾年都沒有回過家,對大家庭的變化一無所知,本就淡漠的親情,在時間的催化下,變得愈發僵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斷親」很多時候可能並不是說現在的年輕人比較冷漠、無情,更多的可能是社會發展的自然結果。

「一代無親,二代無表,三代四代誰能不曉。」這可能就是未來的趨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a07af49b4f88b513f78a3c8734f7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