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記者從蘇州市相城區了解到,「陽澄湖大閘蟹」已於近日獲得農業農村部授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升格為「國字號」農產品。
陽澄湖是中國最為著名的大閘蟹產地,曾有詩云:「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蘇州。」長期以來,蘇州市也將陽澄湖大閘蟹視為一張聞名海內外的農產品名片進行傾力打造。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陽澄湖大閘蟹就作為蘇州的主要外貿產品之一遠銷海外。
此次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劃定保護範圍總面積為516.04平方公里,包含蘇州市所轄陽澄湖沿岸相城區的太平街道、陽澄湖鎮、陽澄湖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常熟市的沙家浜鎮;崑山市的巴城鎮;蘇州工業園區的唯亭街道,共計4個市(區)6個鎮(街道)及陽澄湖湖區。生產面積18408公頃,年產量預估近15500噸。
另據蟹農介紹,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並未對陽澄湖大閘蟹養殖造成較大影響。由於今年前期蘇州當地天氣較好,氣溫早熱,有助於大閘蟹提前脫殼。據推測,今年的陽澄湖大閘蟹產量有望進一步增加。
陽澄湖大閘蟹年年被冒充,農產品知名品牌亟待機制保障
農產品知名品牌,或者區域公用品牌,通俗地講,是指在特定區域內,企業、農戶等相關主體共同擁有,共同使用的農產品品牌。像陽澄湖大閘蟹、煙台蘋果、贛南臍橙等。由於區域公用品牌積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導致「傍名牌」的現象屢屢發生。
以陽澄湖大閘蟹為例,近年來,陽澄湖大閘蟹在網上的銷售十分火爆,但是一些不良網店用外地蟹冒充陽澄湖大閘蟹,賺取更高利潤,各種假冒陽澄湖大閘蟹的現象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其實,被冒用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遠不止陽澄湖大閘蟹一家。農產品公用品牌被冒用濫用,也暴露了公用品牌的保護困境。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市場與貿易研究室主任李國祥指出,保護知名品牌要靠行業自律,更需法律和機制保障。
在我們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或區域公用品牌經常被濫用。實際上,不僅僅是水產品,其他的像糧食、蔬菜、水果,基本上只要形成區域性公共品牌,有影響力,就有其他地方來冒用。
造成這種情況,首先,農民或其他生產者對品牌使用的合法性意識非常淡薄。有些農民自己生產農產品,貼一個別人的品牌,認為是無所謂的事情,或者說不是違法的事情。
第二,我們的法律嚴重缺位。公用品牌被冒用將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沒有相應的規定或者規定不是很明確,造成執法起來難度比較大,保護起來難度也比較大。
第三,與我們國家農產品市場整體上監管難度比較大也有很大關係,像農貿市場或批發市場,客戶和經營者都非常非常多,要監管起來難度是非常大的。此外,公用品牌被冒用還與追責體系、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很多方面制度都沒有建立健全起來有關,所以會出現公用品牌被濫用或被冒用的情況。
這種情況的放任,對我們國家整個農產品市場的發育,特別是優質優價、走質量興農的道路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將來我們國家要加強立法,根據法律加強保護,加強監管,加大處罰力度,更好保護消費者,保護公用品牌所有者的權益,這些方面還需要做大量工作。
當然,對於一般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確實需要加強教育,讓農民樹立起品牌使用和品牌保護的意識。改變農民的觀念,培養農民的意識,就要靠教育,靠普及。一方面注重自己農產品品牌的培育、品牌的保護,另一方面,在市場上不能冒用其他的農產品品牌。教育不僅僅是開個培訓班,也包括媒體教育,包括法律處罰的現場警示教育。這樣慢慢地才能把農民的觀念轉變過來。(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
【關鍵字】:大閘蟹陽澄湖品牌水產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