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大學作弊被抓的嚴重後果已經人盡皆知,面對越來越嚴格的審查和預防,不少同學主動打消了耍小聰明的念頭。不過,為了一紙好看的分數「鋌而走險」的仍然大有人在,他們只是探索起更隱蔽的作弊方式。
「合約式作弊」讓大學束手無策?
在所有的新興作弊方式中,「合約式作弊」可以說是最難識別,也最難對付的一種。所謂「合約式作弊」,就是指學生付錢給他人替自己完成學術作業、論文、考試等學術工作。一項專門調查作弊作弊的學術研究發現,「從2014年到現在,有大約15.7%的學生承認,自己曾付錢來找別人替寫作業。」 這還僅僅是願意接受調查的學生得出的數據,學者和教育者們普遍認為,真實的比例顯然比15.7%要高得多。「合約式作弊」儼然已經變成了商業世界中利潤可觀的細分領域,也成了全球範圍內的學術問題。
更令人無奈的是,現在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都更強了,找一個陌生人到考場「替考」已經不是大家的首先。更多的「合約式作弊」都是在網上完成的。提供「代寫」服務的一方出於經濟利益,當然不會輕易出賣自己的顧客信息。而由於法律對學生隱私的保護,學校也很難完成調查取證,因此那些作弊的學生也幾乎不會面臨懲罰。這從客觀上挑戰了大學維護學術誠信的決心和權威,助長了作弊者的僥倖心理。
「臥底機器人」的奇襲
當然,作弊行為本身影響的不僅是學校的榮譽和紀律,對於其他遵守規定、辛勤付出的學生來說,作弊行為也深深傷害了他們的感情和利益。幾個月前,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師生們聯手,推出了他們的「反作弊」武器——一個名叫傑克·沃森的臥底機器人。
臥底機器人傑克·沃森潛入數百個提供作弊服務網站,假扮成可以提供代寫服務的寫手。當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學生提出需求,想要讓別人來完成他們的工作的時候,機器人寫手就前去「應聘」。學生選擇了機器人寫手之後,機器人就會給學生髮送一份教授精心製作、帶有隱秘「水印」的作業。一旦學生把帶有「水印」的作業提交上去,他們的作弊行為就會當場暴露,沒有任何辯護和抵賴的餘地。
截止到2019年8月,該機器人已經幫忙「抓包」了9名學生。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數字。考慮一下機器人的工作流程,它要先進入作弊網站,然後冒充寫手,設下專門針對喬治亞理工學院的「誘餌」等待學生上鉤,然後還要期待能被學生選中,完成帶有專屬水印的作業並發送給學生,最後等待學生提交這份作業才算是完成任務。從這個角度來說,抓到9個學生已經實屬不易,充分說明參與「合約式作弊」的學生數量有多麼龐大了。
臥底機器人的設計者說,他們希望傑克·沃森能被其他大學廣泛使用。畢竟,「抓住」所有的作弊者是不現實的,更好的辦法是讓有作弊想法的人明白,沒有任何一種作弊方式是「安全」的。只要能起到一定的震懾和警醒作用,臥底機器人的任務就算是圓滿達成。
更加值得我們思索的一點是,喬治亞理工學院已經是美國最好的理工科大學之一,是世界頂尖的研究型大學。傑克·沃森的工作成果可謂是幫助我們「管中窺豹」,讓教育者明白,即使是在學術聲譽很高的知名大學,維護學術誠信的道路上仍然是荊棘重重。
名校學生為何作弊?
「合約式作弊」在名校廣泛存在這一現象,也應該引起美國教育者和學者的重視。需要探究和調查的不僅包括學生作弊的行為和心理,還有作弊背後更為深刻的原因。
在大眾的觀念和意識當中,能夠入讀名校的學生,應該至少具有學習能力突出、學習習慣良好等特點。加上美國校園的誠信教育幾乎貫穿了小學到大學整個階段,也不能說是「預防針」不到位。那麼名校學生為什麼會選擇作弊呢?
根據耶魯大學2019年的校內問卷調查,,超過1400名本科受訪者中有14%的人表示他們在大學期間作弊,而24%的受訪者表示在去年秋季學期抄了其他學生的作業答案。承認抄襲或作弊的學生中,理工科比社科文科學生所占的比例更大。這一點不難理解,理工科作業(特別是數學和屋裡等科目)更加量化,更可能具有「標準答案」,需要花費的平均時間往往很長。如果抄襲或者作弊成功,直接得到正確的步驟解答,不但省了很多時間,被識別的機率也更小一些。
大學生不規律、缺乏自律的生活習慣也可能成為作弊行為的導火索。從高中繁重的課業壓力釋放出來之後,很多學生都會改變自己從前的生活習慣。熬夜、酗酒、藥物濫用等惡習在大學校園非常普遍,即使是大學前別人眼中的「乖孩子」,也無法避免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這些習慣可能會讓學生狀態低迷,效率低下,無法集中精力,越來越不自信,把作弊當成一根「救命稻草」。
學生運動員比起其他學生群體,作弊比例更高。學生運動員需要兼顧訓練、比賽、學習、社交,壓力本來就比正常學生大很多。但是由於名校的嚴格要求,教授很少「破例」,如果學生運動員學術表現不佳,仍然可能遭到開除或者無法正常畢業。為了維持名校身份,不少人最終選擇冒險。
此外,2019年的美國大學錄取醜聞也充分說明,即使是名校,也存在著相當數量學術資質不能滿足要求的學生,他們在進入大學之後,無法適應高強度的課業節奏和壓力,也不一定珍惜或喜愛周圍寶貴的資源,所以會想盡辦法「走捷徑」。如何從錄取標準和流程上找到漏洞,填補漏洞,也是維護學術誠信的重要環節。
隨著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的日趨成熟,越來越多像傑克·沃森這樣的機器人和新技術會投入保衛學術誠信的工作中。但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是美國大學作弊被抓的新聞越來越少,反作弊的技術創新變得不再必要,青年一代共同創造更誠實、更透明、更積極的學術大環境。
【獨家稿件聲明】本文為美國續航教育原創,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如需轉載,請與美國續航教育聯繫;經許可後轉載務必請註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Z_Agj3AB3uTiws8KsbS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