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A股大閱兵:湖北如何趕超湖南安徽

2020-06-12     支點財經

原標題:中部A股大閱兵:湖北如何趕超湖南安徽

近年來,中部A股上市公司數量之首的較量,主要在湖南、湖北、安徽之間展開。三省你追我趕的白熱化態勢,引發熱議。

目前,湖南A股上市公司總數為112家,居中部第一,安徽為110家, 湖北以109家位居第三。而在2015年之前,湖北一直是「中部龍頭」。

這一背景下,6月11日下午,湖北省召開資本市場建設工作會議並確立2020年工作目標:全省新增上市公司總數保持中部前列,直接融資額、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企業家數不低於上年。

湖北經濟總量領先於湖南、安徽,但在A股上市公司數量上未能維持優勢。在「中部A股大閱兵」之中,湖北如何正視差距、重回第一?

總數滑至「中部第三」

上市公司被譽為區域經濟的「晴雨表」,直接反映了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和活躍度。截至6月11日,A股上市公司共3862家,其中,廣東(634家)、浙江(471家)、江蘇(440家)上市公司數量穩居全國前列,三地經濟總量也位居全國前四。

中部六省中,河南經濟總量占優,但在A股上市公司數量排行榜上並不突出。因此,這一數量之爭主要在湖南、湖北、安徽三省之間展開。

2015年之前,湖北A股上市公司數量一直在中部位居榜首。然而,2016年與2017年,分別被安徽、湖南兩省反超,一度位居第三。

這一背景下,湖北在2018年初提出「上市公司倍增計劃」,力爭通過5年左右的時間,實現上市公司數量倍增。

2018年,湖北喜添5家A股上市公司。截至去年9月30日,湖北、湖南、安徽三省A股上市公司數量「打平」,均為104家。

實際上,各個省份都推進過類似計劃。

早在2015年9月,安徽便出台了相關意見,提出到2020年末,全省在滬深港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數量力爭達到200家。

湖南則在去年年底實施「破零倍增」計劃,定下了2025年全省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達200家以上,暫無上市公司的市州要實現「零突破」的目標。

你追我趕之下,湖北再度被湖南、安徽反超。截至今年6月11日,湖南、安徽、湖北A股上市公司總數分別為112家、110家、109家。

經濟體量排序,則是另一態勢——2019年,湖北、湖南、安徽三省GDP分別為45828.31億元、39752.12億元、37114億元,湖北優勢明顯。

「在中部,湖北上市公司數量與經濟體量很不匹配。」湖北省政府諮詢委員、武漢大學高級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鄒薇對支點財經記者說。

當然,與上市公司數量相比,質量也同樣重要。目前,從市值、經營數據角度來看,湖北位於安徽、湖南之間。

截至6月11日,海螺水泥總市值3007.88億元,2019年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570.3億元、335.92億元。

但是,聞泰科技、三安光電都屬於以「借殼」形式實現上市,註冊地在湖北,辦公地卻分別在浙江、福建,第三名中信特鋼的註冊地、辦公地都標註為湖北,但支點財經記者採訪對方獲悉,該公司實際辦公總部已位於江蘇。

「剔除部分『殼公司』,以及註冊地在湖北但主要項目位於外省的上市公司後,湖北A股上市公司『提質增效』的緊迫性更強。」鄒薇說。

找原因:疫情並非核心因素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葉學平向支點財經記者表示,湖北A股上市公司數量與湖南、安徽的差距再度拉大,與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並無直接關聯。

「一個公司上市要準備幾年,今年上市的企業,可能早就在籌備了。因此,疫情影響的是未來幾年上市公司的新增速度,而非直接影響當下。」葉學平說。

那麼,原因究竟初出自哪裡?採訪中,多位專家也表達了自身觀點。

首先,湖南、湖北宏觀層面的差距正逐步減小。

「上市公司數量的比較是表層的,經濟發展的質量比上市公司數量更加重要。近十年來,湖北經濟總量一直超過湖南,但湖南的追趕勢頭很強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宋清華對支點財經記者說。

2017-2019年,湖北GDP分別同比增長7.8%、7.8%、7.5%,湖南同期數據分別為8%、7.8%、7.6%,略高於湖北。此外,去年湖北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湖南同比增長8.3%。

其次,湖南在民營經濟活力方面也略勝一籌。

「如今的上市公司數量之爭,重點就在於民營經濟活力之爭。與湖南相比,湖北民營經濟沒有明顯優勢。」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支點財經記者說。

目前可查詢的數據顯示,2018年湖北民營經濟占GDP比重為55.7%,安徽為57.8%。湖南僅有2018年1-9月數據,民營經濟占GDP比重為58.1%。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副院長歐陽紅兵則向支點財經記者表示,企業要上市,經營方面、管理方面都要達到一定水準,「湖北民營經濟發展還要再加把勁,要更大力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培育更多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

此外,湖北中介服務機構實力還需增強。

企業在A股上市,需聘請保薦機構(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等專業中介機構,來完成業務核查、整改等相關工作。

其中,券商是最為重要的中介機構。一個地區的股權投資生態及新增上市公司數量,與當地券商的業務水平也有很大關聯。

「總部位於湖北的長江證券、天風證券尚屬於中型券商,業務能力與中信證券等一線券商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鄒薇說。

除上述因素外,一些企業對資本市場不夠了解、上市意願不強,也影響了湖北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增長速度。

把政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目前,湖南A股上市公司數量僅超過湖北3家,這一差距看起來其實很小。但鄒薇強調,一定要有充分的緊迫感,不能掉以輕心。

「如果湖南的『破零倍增』計劃順利進行,當地上市公司數量會迅速增長。湖北不能滿足於每年僅僅新增5-6家上市公司,要儘快『倍增』。」鄒薇說。

要將「倍增」從口號變為實際,還需採取一些有效舉措。

其一,把政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新冠肺炎疫情給湖北經濟帶來巨大挑戰,但也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實施好支持湖北發展一攬子政策,支持保就業、保民生、保運轉,促進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

據了解,證監會對註冊在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的相關企業,實施公司債券、資產支持證券發行綠色通道政策,實行專人對接、專項審核。另一方面,結合正在推進的深化新三板改革,對相關企業掛牌和股票發行設置綠色通道。

「湖北要積極爭取相關項目,譬如能否在湖北建立『全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運行中心』,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再造』一個九州通、『再造』一個人福醫藥;譬如加大『新基建』投資,形成產業集群……這都是可行的。」鄒薇說。

在國家支持下,湖北將有一批重大投資項目落地。鄒薇建議相關部門做好相關協調服務、後勤保障工作,「讓項目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壯大,切實起到提振、帶動地方經濟的作用」。

其二,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及上市服務體系。

「湖北還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譬如更大規模地實行減稅降費政策,破除限制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條條框框。另外,還亟需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體系,培養上市預備梯隊。」歐陽紅兵說。

目前,湖北按照政府推進、企業主體、中介指導、市場導向的原則,實施上市後備企業培育計劃,已有超過150家重點上市企業進入湖北2020-2021年度上市後備「金種子」「科創板種子」名單之中。

湖北省政府諮詢委員、湖北省「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秦尊文向支點財經記者表示,下一步湖北應特別深挖武漢以外各市州的企業資源,實行梯隊培育,「當然,如果一些企業真的不願上市,政府也不能為了比拼中部第一去『生拉硬拽』。」

其三,抓住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的機遇。

如今,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正在推進之中。一旦落地,有望給各地帶來更多上市公司增量。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湖北證監局局長李秉恆表示,目前湖北有百餘家企業納入了創業板後備企業庫,50多家被列為重點培育對象,「接下來還將深入各地市州,通過多種方式,挖掘更多符合創業板定位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

另外,有實力的企業都會傾向於選擇有實力的中介機構。

湖北除了培育壯大長江證券、天風證券本土中介機構外,還要大力引進全國甚至全球頂級的投行、會計師事務所在鄂建立區域總部,做大做強湖北資本市場中介服務業。」鄒薇說。

記者丨蔣李 實習生 吳馨怡

編輯丨何輝 吳玲

【小編推薦】 湖北兩企業闖關新三板精選層,離A股更近一步

【小編推薦】 「地攤經濟」大火,不僅是「救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Z1dup3IBd4Bm1__YGc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