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汽車,「大象」正在轉身

2024-01-19     支點財經

猛士917(圖源:東風公司官網)

「轉型升級三年行動」提速,2024年銷量目標270萬輛。

元月份,國內車企相繼發布2023年銷量數據,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也發布了2023年產銷快報,公司全年累計汽車銷量為208.82萬輛,同比下降約15.27%。其中,累計銷售新能源車34.8萬輛,同比增長0.5%。

東風集團股份母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東風公司)全年累計汽車銷量為242.12萬輛,同比下降約17%。

2024年,東風集團股份定下270萬輛銷量目標,其中乘用車銷量目標為228萬輛,商用車銷量目標42萬輛。

去年,東風公司實施「轉型升級三年行動」,推動產品由主要以燃油車為主,轉向燃油與新能源並重。第一年已經過去,東風公司有哪些變革?

承壓的2023年成績單

2023年,東風集團商用車繼續發力,全年銷量為34.3萬輛,同比增長10.33%。乘用車全年累計銷量為174.48萬輛,同比下降19%。

2023年東風集團股份產銷情況

儘管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但合資品牌東風日產、東風本田、神龍汽車一直是東風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去年,東風日產(含東風英菲尼迪、啟辰)累計售72.31萬輛,東風本田售60.48萬輛,中法合資的神龍汽車銷量約8萬輛。

自主板塊中,東風乘用車公司和東風柳汽累計銷量分別為9.98萬輛、8.57萬輛。

東風公司與國內其他國企汽車集團面臨同樣的問題,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發展加快,一是合資車企緩慢的轉型速度拖累了銷量,二是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的車型研發和銷量沒有形成規模。因此,東風公司對自主品牌寄予厚望,做大做強自主品牌勢在必行。

高端品牌嵐圖,目前已成為東風公司新能源車的亮點,三年實現SUV、MPV和轎車三品類布局,並逐漸得到市場認可,成為東風公司銷量增長最快的品牌,去年銷量5.23萬輛,增幅達159.08%。其中12月銷量過萬,已經超過部分新勢力品牌。

東風公司的另一個豪華越野電動車品牌猛士,對標悍馬(Hummer)EV等豪華電動品牌。去年8月,正式推出首款車型猛士917,售價超過60萬元,受到市場矚目。

去年,針對不同細分市場,東風公司加速推出自主新能源品牌,相繼發布eπ、納米品牌。東風公司旗下三大產品系列品牌定位進一步明晰,東風風神將加快從燃油車向節能車轉型,東風eπ定位為面向主流市場的電動化品牌,東風納米為面向小型細分市場的純電品牌。

好飯不怕晚?「轉型升級」任重道遠

過去一年,汽車市場前所未有「卷」出新高度。作為國家隊汽車集團之一,東風公司轉型步伐逐漸加快,組織架構、人員管理、戰略方向都有新的調整和規劃。

去年3月,東風公司前黨委書記、董事長竺延風因年齡原因卸任,由時任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楊青主持工作。楊青是一位身經百戰的東風「老將」,從業30餘年一直在東風汽車公司體系內工作。去年10月27日,楊青正式擔任東風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去年4月,東風公司發布「轉型升級三年行動」,圍繞乘用車的新能源轉型提出更清晰的路線和方向:2024 年,東風自主乘用車主力品牌全新車型100%電動化;到2025年,東風自主乘用車與合資品牌的銷量比例達到1:1,各2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占自主品牌的50%,占自主品牌乘用車的70%。

去年8月中旬,東風公司宣布實施東風乘用車新能源「躍遷行動」,對自主乘用車新能源事業進行重大管理體制調整。集團一體化管理「東風」品牌旗下的東風風神、東風eπ、東風納米等三大產品系列品牌,實現商品企劃集中、製造集中、營銷集中。此番調整的意義在於總部直接運營自主乘用車品牌,壓縮管理層級,提升決策效率,發揮協同效應,儘可能把握住新能源轉型的窗口期。

支點財經記者 陳勇 攝

一系列內部改革,劍指管理效率的提升。去年9月7日,東風公司舉行新車型項目目標責任書及對賭協議簽字儀式,推動PM(車型項目總監)制管理轉型,匹配相對應的責權利。

近日,東風汽車報發表了標題為「公司PM制管理轉型展現新氣象」的報道,其中這樣描述PM管理制的效果:「PM制管理轉型打破以前上級管下級的垂直化管理模式,強化了橫向支撐,實施矩陣式管理。PM作為甲方,與作為乙方的項目副總監,零部件、金融等支持單位,公司人力資源部、戰略規劃與科技發展部、財務規劃部、經營管理部等集團職能部門簽對賭協議。PM擁有對乙方的考核權,真正調動了公司所有相關資源。」

研發體系上,東風同樣有大調整。去年11月6日,東風公司宣布實施新能源「躍動工程」,成立東風研發總院,構建「1+n」研發體系,聚焦新能源轉型升級,深度整合集團研發體系及研發資源,全面提升研發效能。

合資品牌的電動化轉型,也是東風公司的重要布局。

去年9月,合資品牌東風本田推出了獨立新能源品牌「靈悉」,這也是國內主流合資車企第一次推出獨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東風本田計劃在2025年之前,旗下車型電動化比例達到50%以上,在2030年之前,推出至少10款純電動車型。

另一合資品牌東風有限(東風日產母公司),去年11月發布全新戰略「啟DNA+」,宣布在2026年底前,將向中國市場新投放本土開發的新能源汽車10款,包含日產四款車,以及啟辰和東風品牌,首款自主研發的日產品牌新能源汽車將會在今年下半年投放市場。

支點財經記者還了解到,東風日產將使用東風公司最新發布的量子智能電動架構中的S純電平台,用來研發和生產日產旗下純電車型。這樣一來,將大大縮短合資車企的開發周期,降低研發投入。

東風公司副總經理尤崢曾表示,「大眾選擇用上汽、小鵬、零跑的平台、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技術填補(MEB平台)的空窗期,也可以縮短企業的開發周期。豐田的開發周期都是在48個月左右,如果用了國產的技術,開發周期可以縮短到24個月。」

短短一年時間,多項重磅改革落地,疊加深厚的技術積累,相信三年轉型升級之後,東風公司將煥然一新。

記者 張帆

編輯丨劉定文 胡馨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db2d4a603587d97ae1ea63e9c563f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