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最無奈的兒子,作惡多端,父親狄仁傑祠堂都被老百姓砸掉了

2019-11-06     謀士說

大名鼎鼎的狄仁傑,他的生祠曾被老百姓砸壞過。對於歷史上這個睿智,和善的老人形象而言,狄仁傑的生祠被砸,這種事情是讓人無法理解的。

而在我們的印象中,狄仁傑是一位嫉惡如仇,斷案如神,為人正直,愛民如子的大清官,官至宰相,卻心繫百姓,輔國安邦,功不可沒。在狄仁傑擔任魏州刺史時,政績斐然,人民安居樂業。

武則天

那砸生祠這件事情是怎麼發生的了?狄仁傑為何擁有這些生祠呢?原來狄仁傑再官拜宰相以後,結果出了一些事情,被貶為縣令的他正好遇見契丹人入侵,武則天把他提拔成魏州刺史,這個時候狄仁傑不僅完美的解決了契丹人的入侵,而且還把這個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條,當地老百姓崇拜狄仁傑,所以建立了這些祠堂,用來表示對於狄仁傑的尊重。

說到狄仁傑生祠被砸,還得由他的兒子說起。在封建王朝統治時期,有一個不太好的地方,就是裙帶關係影響很深。狄仁傑有三個兒子,狄光嗣,狄光遠,狄景暉,他們都因為狄仁傑的原因入朝為官,長子狄光嗣為官清廉,為人正直,曾任職淄、許、貝三州刺史。次子狄光遠很有孝心,官至州司馬。

由於古代官員任用時還是比較注重避嫌的,所以我覺得可能是狄仁傑覺得自己在魏州有一定的群眾基礎,主動舉薦小兒子狄景暉前往魏州擔任一官半職加以歷練的,畢竟狄仁傑的大兒子和二兒子都比較省心,大兒子還得到過武則天的誇獎,唯獨這個小兒子口碑不怎麼樣,到了魏州,也許會瞻仰一下老爸的功績,興許會有所改觀。

狄仁傑的無奈

但是狄仁傑的三兒子狄景暉,就沒那麼讓狄仁傑省心了。他也依靠著狄仁傑的名望入朝為官,他外派就職的地方,正是狄仁傑曾經擔任刺史的魏州,最開始狄景暉也還算規矩,為官謹慎,比較清廉正直。但是隨著官職步步高升,狄景暉就開始放縱自己,特別是在狄仁傑做了宰相之後,他在魏州的權勢更甚,貪污腐敗,欺行霸世,一個妥妥的黑惡勢力,整個魏州被他禍害的雞犬不寧,老百姓們更是對他恨之入骨。

狄景暉在魏州犯下了累累罪行,但是由於他的父親是狄仁傑,乃當朝的宰相,很多官員並不敢得罪他。狄景暉在狄仁傑面前又很會做面子工程,狄仁傑並不知道他在魏州的所作所為,狄仁傑的屬下們也不敢把實情告訴他。但是這樣事情放到老百姓的眼裡,就變成了狄仁傑在包庇狄景暉,於是,魏州的百姓一怒之下,便將為狄仁傑所修建的生祠給砸了,也許此時的狄仁傑在他們眼中看來,不過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然而,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狄仁傑最後還是得知了這件事情,他非常的氣憤,他要求狄景暉罷官回鄉,並讓朝廷停止了發放狄景暉的俸祿。

元芳,你怎麼看

養不教,父之過。這件事還真不能怪魏州的老百姓,狄仁傑雖然是一代名臣,為官清廉,但是卻沒有教育好狄景暉,也差點讓自己晚節不保,狄仁傑在這之後,也這樣告誡了狄景暉:"賢者當舉,貪者當罰。這是用人之道,興邦之法。"從這件事上,我們也可以看出來,狄仁傑是一位大公無私的好官。

其實百姓也不是恨狄仁傑,只是恨他生了個這樣的兒子,雖然狄仁傑的一生幾乎沒有污點,但在他死後,他的兒子卻為自己抹黑不少。

像這種因為怨恨兒子,便將氣撒到父親頭上的事,雖說有,但也絕對不多,之所以在狄仁傑這裡表現的這麼明顯,主要還是因為狄仁傑的名聲太好了,而越是這樣的人,越是容易被苛求,百姓自然就更容易將氣撒到他身上。

即便到了如今,也是這個樣子,對你的期待越大,反差越大,那麼反應也就越大,更遑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狄仁傑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WV1EPm4BMH2_cNUgwrt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