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雲端·特別報道】
1、河北雄安新區首個500千伏變電站開工建設
河北雄安新區首個500千伏變電站——雄東變電站近日正式開工建設。這是雄安新區能源輸送主通道的關鍵節點工程,將為新區大規模開發建設提供堅強電力保障。
目前,雄安新區已進入大規模開發建設階段,形成了塔吊林立、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記者從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了解到,按照規劃,500千伏變電站項目總投資4.6億元,計劃2022年5月竣工投產。
雄東500千伏變電站是我國較早全面應用北斗系統施工作業的變電站,也是河北省內首座500千伏綠色星級變電站。這一變電站建成後,將與500千伏易水變電站共同構成環繞雄安新區西北部的500千伏「C」形環網,成為新區能源輸送主通道,對滿足雄安新區用電負荷增長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將服務雄安新區發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全面貫徹《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和《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要求,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建設雄安綠色堅強智能電網。
近三年來,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累計投資超過26億元,推動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京雄高鐵牽引站配套工程、河西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一批電網工程開工建設,實現了新區從特高壓到低壓全電壓等級電網工程全覆蓋。
2、智慧水務項目落戶重慶高新區
2020年8月4日,重慶高新區管委會與中電建路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電建路橋)及重慶市水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投集團),舉行了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三方將在生態水利工程、智慧水務運營及海綿城市管理等方面展開多層次合作,共同推動西部(重慶)科學城的建設。
根據協議,中電建路橋和水投集團擬共同投資組建水資源產業公司(暫定名),公司總部將設在重慶高新區直管園範圍內。該公司將通過科技創新等方式,為科學城城市規劃和高質量可持續性發展貢獻力量,並搭建實施「智慧水務」平台,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中電建路橋和水投集團將發揮在涉水領域的技術、資本運作、管理等全產業鏈一體化綜合服務能力優勢,推動重慶高新區水資源保護及治理、水生態修復等。
中電建路橋隸屬世界500強企業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是全球城市/區域基礎設施一體化服務商和綜合型建築企業集團。水投集團是重慶市為解決制約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水瓶頸」問題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主要負責全市重點水源工程、供排水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的投資建設。
3、貴州畢節:金海湖新區聚力打造200億級鋰電池產業園
「2019年產值達到4億元,產品出口到印度、非洲和歐洲。」2015年落戶畢節市金海湖新區第一產業園以來,貴航新能源的發展順風順水。這是一家專業從事鋰二次電池的開發、設計、生產和服務的製造型高新技術企業。
「2019年產值3000萬元,2020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依然有信心讓產值至少翻一番。」貴州金沃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濟劉義樹信心滿滿。這是一家集鋰離子電池開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是金海湖新區第一產業園2017年9月招商引資進來的,正逐年發展壯大。
運料、配比、上料、煅燒、檢驗、包裝……2020年8月1日,走進貴州丕丕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車間,機器轟鳴,一派繁忙景象。該公司主要生產各類鋰電池正極材料,部分產品直接供應園區電池生產企業。
……
精準招商補齊產業鏈、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支持骨幹企業做大做強,近年來,金海湖新區第一產業園多措並舉,聚力打造200億級鋰電池產業園,鋰電池產業初步形成集群集聚發展,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產業鏈招商,要精準、有效,不僅鏈上產業要選准,還要鎖定目標企業。」園區招商辦負責人武孔鏵介紹,金海湖新區組建了招商專班,抽調業務能力強、招商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進入,圍繞目標企業主動出擊,實現了產業鏈招商的大突破,一批企業相繼引進。
引得進,還要駐得下,能夠快速投產。為此,金海湖新區依託畢節市在2011年規劃建設的畢節經濟開發區現有廠房,並對占而不用、圈而不為的「殭屍企業」進行清理,採取政府出資,各類企業、組織及自然人投資建設以及回購廠房等方式,確保招引的鋰電池企業進得來、駐得下、有保障。此外,還出台廠房免租、電費優惠、物流補貼等14條優惠措施,並在申請專利、建立實驗室、申請市級以上實驗室等方面給予相應補貼,為入駐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和獎補優惠。
金海湖新區還成立代辦服務中心,制定招商引資項目代辦服務工作制度,對入駐的招商引資項目無償提供行政審批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代辦服務。同時,派出幹部「一對一」包保企業,當好企業「服務員」,精準聚焦各企業突出問題,為企業排憂解難。
企業引進來,更要發展好。推動鋰電池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實現產品的互相聯結和配套,是企業之所想,企業之所急。為健全產業鏈,金海湖新區大力引進以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產品為主的鋰電池上游材料企業,全力扶持以生產鋰電池殼、手機電池、礦燈電池、無人機電池等產品為主的鋰電池中游製造企業,極力培育以鋰電產品為主要消費品的鋰電池下游應用企業,不斷健全鋰電池上、中、下游配套產業格局。
隨著一家家企業落地投產,產業鏈不斷完善,金海湖新區鋰電池產業已從材料、市場「兩頭在外」轉變為生產、銷售「園內配套」的格局,極大地降低了園區企業的生產成本,切實提高了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2020年目標是產值達到1億元。」貴州聚誠識別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生產原料園區裡面就能解決,節約了很大成本,「落地金海湖新區第一產業園,讓企業發展變得越來越有優勢。」
「2020年計劃引進正極、隔膜、鋼殼三家生產企業,為下游的電池包等生產企業提供保障,為園區鋰電池產業向高精尖方向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武孔鏵說。
4、河北廊坊開發區3374萬元重獎優秀企業
「好麗友落戶廊坊開發區20多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公司數次追加投資,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逐漸成長為跨越4大品類、渠道遍及全國、年銷售額超60億元的綜合性食品企業。這都得益於廊坊開發區良好的服務機制和一流的發展環境。」2020年7月31日,廊坊開發區對2019年度經濟高質量發展優秀企業進行表彰,獲得2019年度「傑出貢獻獎」的好麗友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揆洪作為企業代表發言,對廊坊開發區營商環境表示讚賞。
李揆洪介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給企業經營帶來了挑戰,為此他們積極響應廊坊開發區的號召,用足用好各項幫扶政策,努力強化自身競爭力,同時持續推動開展多年的倫理經營活動。2020年上半年,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業績回報。
表彰大會上,廊坊開發區對華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新奧集團、好麗友食品有限公司、榮盛集團等2019年高質量發展綜合實力60強企業,東綸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等69家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榮譽的企業,廊坊英博電氣有限公司等多家創新創業企業,以及工行開發區支行等優秀金融企業進行表彰獎勵,共獎勵資金3374萬元。
2019年,廊坊開發區經濟態勢穩中向好。主要指標有為有位。地區生產總值548億元,同比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16億元,同比增長13.9%;限上消費品零售額112億元,同比增長110.5%。招商引資有聲有色。成功舉辦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招商推介會,簽約18個高端項目,總投資42億元,引資150億元。華大基因生命健康產業城正式簽約落戶,總投資24億元,推進六大板塊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建設。項目推進有序有力。實施億元以上建設項目33項,當年計劃投資48.4億元,完成投資54億元。省重點項目京東華北雲數據中心基地開工建設,完成投資7000萬元;市重點項目10項,當年計劃投資18億元,完成21.66億元。項目建設水平和投資建設速度全市領先。轉型升級有型有效。深入實施百企轉型,累計盤活存量低效用地1500多畝,美國華平智能製造基地、聯東U谷五大企業港等轉型升級代表項目加速實施,廊坊綜合保稅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封關運營,2019年完成進出口額5.1億元。
近年來,廊坊開發區通過召開表彰大會等方式,大力營造重商親商安商富商濃厚氛圍,用真心、真情和實際行動當好企業的「服務員」,真正把國家和省、市、開發區的政策紅利轉化為企業發展紅利。2020年上半年,廊坊開發區廣大企業深入落實《支持企業控疫情穩增長二十四項措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積極復工復產,推動開發區在大考之年交出高分答卷,圓滿完成目標任務。截至2020年6月底,廊坊開發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19.56億元,占全年目標的60.31%。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完成66.1億元,同比增長49.7%。實際利用外資完成2.26億美元,總量全市第一,全市經濟發展主力軍的地位持續鞏固。
5、山東濰坊高新區:多項經濟指標逆勢上揚
2020年上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濰坊高新區科學統籌疫情常態化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決貫徹落實各項決策部署,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加快推進,上半年全區經濟先降後升,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經濟運行穩步復甦。初步核算,濰坊高新區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GDP)239.9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4.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1.2個百分點。
創新招引方式。積極適應疫情防控新常態,對全區200個在談項目,積極採取「線上洽談」「雲端簽約」「視頻開工」等招引方式,保持招商不斷鏈、項目不斷檔。2020年1—6月份,全區簽約省外項目21個、簽約投資額295.65億元,立項項目22個、立項投資額74.86億元,新開工(開業)項目19個,省外納統項目到位資金41.06億元,境外到位資金6246萬美元,新引進高端技術人才32個、科研院所合作平台項目4個。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27億元,增長1.3%,增幅高於全市平均5.3個百分點。其中,財政稅收收入30.61億元,增長0.8%;非稅收入3.66億元,增長6.3%。第三產業提供稅收29.55億元,增長9.1%,增幅高於全市平均15.8個百分點。
助推項目開工。註冊資本135億元的山東渤海灣港口集團總部項目,6月3日簽訂落地合同,7月4日舉行了揭牌及奠基儀式;華豐高端裝備智能製造基地、聯東U谷•濰坊創新谷、俊富幻影新材料、華豐發動機核心零部件、惠風精密智能機電、簡森高端氣體分裝等總投資128億元的19個重點項目相繼開工開業,作為主會場或重要分會場參加省市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4次。上半年,11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94.51億元,增長3.1%;高新技術產值489.58億元,增長7.6%,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82.4%,增長3.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68.71億元,增長4.1%。
促進項目簽約。微醫數字健康、新城·吾悅廣場、儲能產業園等總投資295.65億元的21個項目簽訂合作協議,其中投資25億元的華控航空發動機項目,將助力濰坊集成陸、海、空、天全鏈條動力體系。當前正在積極推動投資10億元的中車四方、8.6億元的順豐電商產業園、5億元的中國平安健康(檢測)中心、3.1億元的龍港新材料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落地。上半年,實現出口總額73.54億元,增長25.1%,增幅高於全市平均27.5個百分點,居全市第一位;實現進口總額94.24億元,增長7.6%,增幅高於全市平均2.9個百分點,總量居全市第一位;進出口相抵,貿易逆差20.7億元;實際到帳外資6246萬美元,增長84.5%。
6、成都高新區:市場主體存量破20萬
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2020年8月4日,成都高新區發布數據,上半年該區共新增各類型市場主體2.65萬戶,同比增長25.86%。其中,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大幅增長。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成都高新區累計市場主體存量超20.5萬戶,註冊資本(金)超1.76萬億元。其中企業14.06萬戶,註冊資本(金)超1.75萬億元。
頒發首張異地營業執照
上半年市場主體同比增長近26%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央及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加緊出台了一系列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扶持政策,為小微企業的復工復產及發展提供了及時有效的幫助。
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企業註冊處相關負責人分析說,從市場主體類型看,成都高新區上半年新增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1.28萬戶,占新登記市場主體總量48.4%,同比增長77.67%,資金數額7.79億元,同比增長36.67%。「以上數據表明,系列扶持措施成效明顯,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新增量逆勢高速增長,為擴大就業、保障民生、活躍市場和穩定社會提供了積極支撐。」該負責人表示。
從國民經濟行業分布來看,2020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區新增企業主要分布在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占新增企業總數的23.47%;其次分別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占21.48%)、批發和零售業(占19.66%)、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占15.92%)。
從區域分布來看,新增住所(經營場所)在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內企業占成都高新區新增企業數69.61%。其中外商投資企業101戶,註冊資本(金)31.67億元。 2020年4月1日,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迎來掛牌三周年。作為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區域,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充分利用自貿這塊「先行先試」的試驗田,充分釋放改革紅利,累計形成110餘項改革創新案例。
成都高新區深化「全域通辦」」一網通辦「註冊登記服務
深化「放管服」改革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為支持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成都高新區還相繼出台科技攻關、金融支持、房租補貼、人才招引等系列政策舉措,深入開展「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為企業紓危解困。
與此同時,「放管服」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優化市場准入,在四川省率先試行企業經營範圍備案制,將「企業登記、印章刻制、申領發票」整合為一個環節,申請材料精簡至5件以內,將企業開辦耗時壓減至6小時,實現企業開辦線下「一表申請」「一窗通辦」,並免費提供一套印章和郵寄服務。深化「政銀」合作,在中國銀行等8家銀行試點開展企業開辦「銀行幫辦」工作,由銀行網點全程輔導企業登記、刻制印章、銀行開戶等業務。 企業服務工作向基層延伸。
2020年7月7日,在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環球中心、通威國際、CPB中央商務花園、OCG國際中心等20家試點樓宇「樓宇企業服務站」揭牌。將打通企業服務「最後一公里」,真正「貼身」服務企業。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背景下,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管局與重慶高新區市場監管局簽訂《深化成渝高新市場監管一體化合作助推中國西部科學城建設框架協議》,構建跨區域市場准入服務系統和「市場准入異地同標」便利化准入機制,真正實現證照異地互辦互發。
2020年6月10日,市民譚先生在成都高新區順利領取了一張特殊的營業執照,意味著他在重慶的分公司拿到了營業許可,這是成渝兩地高新區探索市場監管一體化合作後首張異地頒發的營業執照。
2020年4月初,《成都高新區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2020-2021年)》出爐,進一步明確高新區營商環境2.0版「作戰圖」,推動新一輪營商環境改革下深水、顯實效。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圍繞成都市「創新提能年」要求,全面推進各項改革措施落地落實,提升企業和辦事群眾的服務體驗,全力營造有利於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營商環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UecZy3MBeElxlkkassS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