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不等於缺鐵,這些貧血原因一定要弄清楚

2020-10-30     營養師媽媽藍弧

原標題:貧血不等於缺鐵,這些貧血原因一定要弄清楚

寶寶貧血,很多人會直接給寶寶補鐵,殊不知,貧血不等於缺鐵,貧血類型有多種,補鐵只適合單純缺鐵性貧血,那麼貧血如何知道什麼類型,怎麼更對症調理呢?

要弄懂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血液里有些啥?

血液包括了血漿血細胞,其中,血漿包含水、無機鹽、葡萄糖、二氧化碳等,血細胞包含血小板、紅細胞、白細胞(我們經常在化驗單看到的嗜酸性、中性、嗜鹼性粒細胞等等,都是白細胞)。

血液的55%是血漿,另外45%是血細胞。

那麼,血細胞是怎麼來的呢?

血細胞共同的「祖先」是骨髓。

骨髓製造出了造血幹細胞,造血幹細胞再分化為骨髓祖細胞和淋巴祖細胞,骨髓祖細胞是血小板、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紅細胞共同的「媽」。

其中,紅細胞有個非常重要的功能--運輸氧氣,我們熟悉的血紅蛋白,就是紅細胞內的一種蛋白質,它和鐵結合綁定,負責氧氣運輸。

貧血的本質,就是血液里的紅細胞數量減少,從而導致對氧氣的運輸能力下降,進而影響身體各個機能的正常運轉。

那什麼原因會導致紅細胞的數量減少呢?

紅細胞數量減少,除了人為因素丟失過多(比如外傷導致失血)、紅細胞本身被破壞比如酶異常、珠蛋白異常(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即地中海貧血)、紅細胞消耗太大(紅細胞消耗太大,骨髓造血又來不及代償,從而導致溶血性貧血),

主要就是生成數量不足。

最常見的貧血,是紅細胞數量生成不足造成。還記得紅細胞是從哪裡來的吧?沒錯,骨髓。

骨髓是製造紅細胞的,如果紅細胞數量不足,要麼骨髓本身功能有問題,要麼制造紅細胞的原料不足。

骨髓本身功能問題比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就是一種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跟造血幹細胞損害有關;比如先天性紅細胞生成異常性貧血、造血系統惡性克隆性貧血,還有骨髓基質和基質細胞受損導致的貧血、造血細胞凋亡亢進......

是不是暈了,貧血不是主要缺鐵嗎?是的,但非缺鐵因素也很多,貧血的整體原理我們要了解,以免誤診耽誤孩子。

現在再說製造紅細胞的原料不足。

缺鐵,就是造成血原料不足的一部分。

骨髓製造紅細胞需要三種基本原料:鐵、葉酸、維生素B12(注意是基本,造血原料還有很多比如蛋白質、銅等),製造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要麼生不成,要麼生成的紅細胞質量不過關,都會導致攜帶的氧氣就變少,身體組織細胞就容易缺氧,進而會出現面色蒼白、食慾差、睡眠差、煩躁、指甲脆薄、發育受阻等貧血症狀。

造血原料不足,也就是飲食攝入不夠,又叫營養不良性貧血,分為缺鐵性貧血缺維生素B12和葉酸的貧血以及鐵、維生素B12、葉酸都缺的混合型營養性貧血三種,兒童以缺鐵性貧血居多。

缺鐵性貧血的時候,紅細胞的體積偏小或者正常,血紅蛋白數量減少,也就是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的貧血的時候,紅細胞體積大,也就是大細胞性(又叫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如何判斷是缺什麼貧血呢,臨床上可以參考如下數據:

貧血的類型很多種,缺鐵性貧血,補鐵才有用。

不貧血不代表不缺鐵,也不代表不需要補鐵,因為鐵本就是日常所需,飲食攝入不夠的,就需要額外補。

接下來,我們再聊聊缺鐵性貧血。

孩子是如何從食物中獲取鐵的?

鐵在食物中有兩種存在形式:「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

非血紅素鐵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注意,蛋黃中的鐵也是非血紅素鐵),比如芝麻啦、黑木耳啦、菠菜,它是三價的形式,會和食物中的胺基酸、有機酸結合成復合物。

這個復合物消化吸收起來有點麻煩,它需要在胃裡的胃酸和胃粘膜上的一些物質的幫助下,把鐵和胺基酸、有機酸這些有機物分開,把鐵還原成二價鐵離子,才能在小腸粘膜被吸收,所以,這種鐵吸收率非常低,像小麥、玉米里的鐵,吸收率只有1-5%。

而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的鐵(比如紅肉啦、動物肝臟、動物血啦),是血紅素鐵,它本身就是二價的形式,它省掉了那個拆解復合物的過程,所以可以直接被腸粘膜上皮細胞吸收,吸收率也就高多啦,像動物肝臟、肉類的鐵吸收率可接近30%。

鐵在小腸粘膜吸收後,去了哪兒了呢?

它會被小腸粘膜上的銅藍蛋白又氧化為3價鐵,要麼轉為鐵蛋白,存儲在體內以備不時之需,要麼就是和運鐵蛋白結合參與造血。

其中,鐵蛋白以及肝、脾、骨髓中存在的含鐵血黃素,我們叫它儲備鐵,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倉庫,倉庫存貨大概25%。

剩下75%的鐵,我們叫它功能鐵,功能鐵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在物流途中運輸的,另一種是擺放上貨架供日常使用的。

物流途中的是運鐵蛋白中的鐵,擺放上貨架的,是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中的鐵。

鐵的吸收受很多因素影響,血紅素鐵還是非血紅素鐵、孩子胃酸分泌不夠、胃腸粘膜功能不好、有毒重金屬鉛超標、麩質不耐受、感染有鉤蟲病,都會影響鐵吸收。

另外,幾乎所有的營養物質,比如蛋白質不夠、維生素A、維生素C缺乏、維生素B2缺乏,都對鐵吸收有影響。

不貧血不代表不缺鐵

回到前文說到的:不貧血不代表不缺鐵,也不代表不需要補鐵。我們一起來理一理這裡面的意思。

任何疾病的診斷,都是達到某一個特定指標後才算確診。

缺鐵的嚴重程度也分三種:鐵減少期,缺鐵性紅細胞生成期,缺鐵性貧血期。

第一階段鐵減少期,也就是儲備鐵缺乏,倉庫的貨不夠了,但是物流和貨架上的還充足,這時候孩子缺鐵,但是還沒到貧血的地步;

第二階段缺鐵性紅細胞生成期,這時候狀態是,倉庫的貨不夠了,物流和貨架上的還剩一點勉強度日;

第三階段缺鐵性貧血期,倉庫、物流、貨架上的貨都不夠用了,到了缺鐵性貧血期就是非常嚴重的狀況了。

所以一般化驗出來貧血或者孩子有明顯貧血症狀的時候,鐵缺乏已經到嚴重程度。

缺鐵性貧血該如何處理

缺鐵了,就要補夠,把倉庫、物流和貨架上的貨都補上,補充劑可快速精準補鐵,食物不僅補鐵,還攝入其它的營養物質綜合改善營養,食補和補充劑應同步一起。

先說食補。

補鐵三劍客:動物肝臟、紅肉、動物血,其中肝臟和血,選其中之一一周吃1-2次便可。

同時要注意多吃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它可以把三價鐵還原為二價鐵,促進鐵吸收,比如鮮棗、油菜、芥藍、甜椒、豌豆苗、獼猴桃等等都是好選擇;

保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比如魚禽肉類;

草酸高的食物,比如菠菜、茭白,沸水中焯一下去掉草酸再烹飪;

植酸高的食物,比如穀類,可以用發酵的方法減少植酸含量,比如給孩子吃饅頭、包子等等,提高鐵的吸收率。

孩子缺鐵的情況下,β胡蘿蔔素無法轉為維生素A,孩子容易出現維生素A缺乏,這是一種對於孩子粘膜免疫非常重要的營養素,別忽視,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蛋黃、海產品等等。

要額外說下長期被誤解的紅棗。紅棗的鐵是非血紅素鐵,吸收差,靠它補鐵太低效,但是,重點來了,它可以補血哦。

紅棗中含有一種叫環磷酸腺苷(cAMP)的物質,它可以刺激骨髓幹細胞造血,像朝陽圓棗、阿克蘇駿棗、和田駿棗這些品種,環磷酸腺苷的含量都挺高,家長可以有意識給孩子的三餐中加點紅棗,但是紅棗含糖量也高,孩子吃的時候需要注意減少水果的量,擔心糖分超標,可以直接喝紅棗提取液。

再說下補充劑。

寶寶出生後,從母體帶出來的鐵只夠他使用4-6個月,0-6個月寶寶鐵需求量為每日0.3mg,6-12個月則為每日9mg。

可以看出,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對鐵的需求量增加很多。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早產兒出生2個月左右開始預防性補鐵至1周歲,足月兒母乳喂養(至少占一半以上)的,從4月齡開始,預防性補充鐵劑每天每公斤體重1mg,直到開始吃富含鐵的輔食。

對於已經出現缺鐵性貧血的孩子來說,吃鐵劑是快准狠的方法,市面上有很多種鐵補充劑,其中胺基酸螯合鐵、酵母鐵都不錯,酵母鐵是利用生物發酵技術,把鐵離子溶合進酵母,吃酵母的同時就補了鐵,這種方式非常溫和,吸收率也高。

鐵劑吃夠後血紅蛋白一般2周後就會明顯上升,1-2個月後達到正常水平,要注意,不要馬上停鐵劑,要持續服用2-3個月,確保倉庫的貨也充足。

還有很多並不是單純的缺鐵,而是營養不良導致的貧血,那麼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A、葉酸、B12等可在專業營養師指導下視情況補充。

作者:藍弧,母嬰自媒體營養師,12年深耕營養領域,諮詢可V+ lanhuyy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LygienUBd8y1i3sJ7pw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