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8時51分,大陽黃經達45°時,我們將迎來「立夏」節氣。
立者,建始也,立夏標誌著夏季的開始。
天氣
立夏時節天氣轉暖,溫度升高,陽氣漸旺,此時植物繁盛,雨水增多,南方地區已有明顯的夏熱跡象。
5月5日,粵北和東南部沿海市縣多雲有雷陣雨局部大雨,其餘市縣多雲間晴,有分散(雷)陣雨。
最高氣溫:粵北偏北地區和南部沿海市縣29~31℃,其餘市縣31~34℃,其中部分市縣可達35~36℃。
時令
我國古人將立夏分為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意思是孟夏之初,螻蟈起鳴,蚯蚓掘土,王瓜開始肆意生長。
養生
中醫認為,夏季氣候炎熱,在五行中屬火,與人體五臟中的「心」對應,也就是說夏季心陽最盛,有利於人體心臟的生理活動。
但立夏時節正處於春夏交替時期,此時心陽始旺而未盛,若起居飲食稍有不慎則易受寒而傷陽,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活動,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因此,護陽養心是立夏時期養生調理的重點。
情緒調節,靜心寧神
立夏時節,氣溫升高,心火漸旺,暑熱天氣容易使人心浮氣躁。
有些人平時溫文爾雅,不急不怒,可到了夏天,卻變得心煩易怒,易發脾氣,這是因為氣溫升高加劇了人們的焦躁情緒。
此時應多做些安神靜心的事情,如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可以調節情緒,寧神制怒,讓心緒平靜。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的心理、情緒與軀體可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互相聯繫、互相影響。情緒的波動起伏,不但影響內分泌功能,還會引起免疫系統紊亂,引發各種疾病。
特別是立夏時節老人年的情緒波動更易誘發心血管疾患,如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等。
所以,在立夏之初就要做好自我調節,保持良好的心態,維護心臟正常生理功能,以利平安度夏。
起居作息,保證睡眠
立夏時期氣溫升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較大,人們往往容易感覺疲倦,出現上班、上課打瞌睡的現象。
夏季的日照時間延長、活動量增加,人們睡眠的時間相對減少,睡眠不足必然會影響精力狀態。
因此,保證充足的睡眠對促進身體健康、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醫一向主張睡子午覺,所謂子睡養陰,午睡養陽,在子午時分天地陰陽之氣交匯之際,需要靜臥休息,平調氣血,勿擾陰陽,以利交接。
立夏作息,首先應做到起居有常,儘量保證晚上11點(子時)以前上床睡覺。
其次,應注意臥室通風、涼爽,但不宜當風而睡,以免夜間著涼。
再次,要保持心情平靜,避免睡前飲濃茶、喝咖啡,也要避免睡前背誦記憶、過度思考,以免入睡困難,睡中夢多,影響睡眠質量。
最後,適當午睡半小時至1小時,以補充夜間睡眠不足。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睡眠過深,下午醒時頭腦不清,反而影響工作和學習。
飲食清淡,忌冷喝冰
入夏後南方地區氣溫升高,暑熱漸盛,出汗較多,身體脫水,人們常感疲勞、口渴。納涼避熱、經常飲水是這一時期的通常做法。
但飲水過多衝淡了胃酸,影響了脾胃的消化功能,又易出現食慾下降。特別是運動出汗後身熱難耐,人們常常喜歡飲冷喝冰,會進一步損傷脾陽,引發腹痛腹瀉等胃腸道不適。
因此飲食調理宜清淡、易消化,忌肥膩、冰冷、辛辣、飽食。即使汗多口渴,也宜少飲多次,避免一次大量飲水加重胃部負擔。
如果出現食少便溏,舌苔黃膩、口乾口苦等濕熱症狀時,可適當多吃一些具有清熱利濕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冬瓜、絲瓜、黃瓜、鴨肉等,清熱而不傷陽,利濕又不傷正。
另外,入夏之後食慾欠佳,還可經常喝點健脾利濕粥,如淮山芡實粥、薏仁小米粥、扁豆茯苓粥等,既可健脾養胃,又能利濕化濁,可謂是一舉兩得。
運動鍛鍊,不宜過汗
經過冬季的休養,春季的熱身,入夏後便接來了運動的旺季。
隨著氣溫的升高,運動量的增大,人們出汗也越來越多,但出汗過多容易傷「心」。
中醫認為,汗出過多,津液大傷,必然耗及心精、心血,出現心慌、心悸症狀。心又藏神,汗液的生成與排泄受心神的主宰與調節,如情緒緊張、激動、勞動、運動及氣候炎熱時均可見汗出現象。
因此,立夏時節要注意不可過度出汗,運動後要適當飲水,及時補充體液。
入夏後運動鍛鍊也不宜過於劇烈,可先選擇相對平和的運動,如打太極拳、八段錦、健步走、慢跑等,隨著夏季節氣的推移,再逐漸增加運動量。
粵食
甘草酸梅湯
【材料】甘草10克,烏梅20克。
【製法】甘草、烏梅放入煲內,加水適量,水煎15分鐘後放溫飲用。
【功效】酸甘化陰,生津斂汗。適合汗出較多,食慾欠佳之人。
扁豆茯苓粥
【材料】白米100克,扁豆30克,白茯苓30克,陳皮5克。
【製法】白茯苓搗碎,扁豆、陳皮洗凈,白米淘洗乾淨,然後將上述材料一同放入煲內,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煲至粥成,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利濕,理氣開胃。適合脾虛濕重,食慾欠佳之人。
棗仁寧心湯
【材料】酸棗仁30克,白茯苓30克,元肉10克,生薑3片,紅棗5枚,陳皮5克,豬瘦肉500克。
【製法】將上述材料洗凈後一同放進煲內,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養血補虛,寧心安神。適合勞神透支,心血不足,心悸失眠之人。
雲浮融媒中心
來源:南方+客戶端
責編:莫穎琳
值班主任:趙軍鰻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