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成為皇帝的寵臣?這位歷史上的「奸臣」,可以告訴你答案

2019-09-25     謀士說

遍觀中國歷史上的皇帝身邊總是會有一些親近之人,他們或為宦官或為用起來得心應手的文人武官。我們都聽說過天子之怒這個說法,天子發怒之時,方圓千里都會遍布流血的屍體,當皇帝位居高位之時,他們的脾氣亦是不好揣測,能夠成為皇帝親信的人必定有一些尋常人沒有的特質。今天我們就從這位北宋的「奸臣」身上,看一看這能夠成為皇帝的寵臣都需要哪些才能。

高俅

提起高俅想必大家都會想到水滸傳,正是如此,大多數都是通過這部名著初始高俅的。這位小說之中的反派可謂是「功德」滿滿,設計殺害林沖、盧俊義等等,就連宋江的死都有他的一份參與。雖然我們從歷史記載上卻找不出太多高俅是大反派的證據,但他既然會被施耐庵定為一個壞人的角色,也必定是有根可循的。

首先高俅的入仕之路便不是那麼的光彩。這一切要從他與趙佶的相遇開始。那時候的趙佶還只是一個閒散的王爺,無心於朝政整日潛心於玩樂之中。一日,高俅被當作一個小廝被派去給他送一把刀,正巧碰上了王爺在院子裡踢球,也許是趙佶的技術並不好,在一旁觀看的高俅眼眸中流露出了輕慢的情緒,被王爺發覺後挑釁得問他也會玩蹴鞠嗎?鋒芒畢現的高俅立馬回答說會,並且全力以赴的與王爺對局。就這樣兩個心比天高的少年便相遇了,高俅被留在了王爺的身邊,成為了他的親近之人。

然而我們要知道,倘若僅會玩蹴鞠,那高俅只能是算作一個陪練,要成為趙佶的親信,高俅還是要靠更高的個人魅力。最早高俅是大文豪蘇軾身邊的一個小跟班,憑藉著自己的一手好書法與平易近人的性格得到了蘇軾的賞識。也許是在大文豪身邊沉澱了許就,高俅的文學造詣也非同尋常。不僅是文采,高俅一生一中最高身居太尉之職,雖無太多的戰功的記載,但他的領兵能力也不容小覷。高俅的才能也不止拘於此,善於洞察人心的他知道自己的主子趙佶平生最是好功名圖虛利,抓住了這個的高俅對趙佶更是想盡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去討好他,也許正是這樣一個能文又能武的人,以自己異於常人的脾性才能奪得皇帝的寵愛。

高俅

高俅作為一朝的太尉,卻沒有太多的正史記載,我們從某些角度來看可以說他在其位卻沒有謀其事了,身在高職卻沒有心向百姓,而是一心致力於討好皇帝,為自己的未來鋪上一條平坦的道路,正史上雖沒有太多罪過但也許正因為他的不作為,他才會施耐庵在水滸傳中書寫成一位讓人厭惡的奸人。

縱看高俅的一生,似乎有一些勵志卻又有一些讓人遺憾。從某些角度來看,他似乎從未忘記人性的是非,他出身寒微,能夠得人賞識,便非常珍惜自己的機遇——據說趙佶曾將他放入軍隊的基層之中從一個小吏開始自己的官途,他不以官小而不滿,而是看準了方向一躍平步青雲終成北宋的一太尉。他從未忘記自己的來處——他經蘇軾賞識,從未忘記蘇家給他的恩情。每當蘇家的子弟前來京城趕考或有其它事故時,他都會熱情的接見並給予一定的養恤。年少時他受人賞識,待他年老時,他亦是慧眼識珠——一代抗金名將劉錡便是經過他的賞識,而後推薦給了朝廷,正是有這樣的人才在,宋朝的江山才更加穩固。

高俅

這樣一個有才華的人,卻在富貴中迷失了自我。這便是高俅令人遺憾的地方了。也許是因為出身貧寒,高俅的眼界並沒有其他人那樣的寬廣。在獲取了名利之後,他的權力也日益壯大,但手握著幾十萬禁軍的他卻沒有把訓練軍隊當作自己的責任,甚至在本應建造軍營的地方建起了自己的私宅。這樣的高俅著實是讓人惋惜。

從高俅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出成為一個皇帝的寵信著實是不易,這也難怪造成了清廉並且一心為百姓的人似乎總是難得皇上的青睞,而那些蠅營狗苟之輩卻總是能摸清君王的喜好,官位卑微時只為平步青雲,一朝成為重臣心中更是裝不下這個天下了。皇帝的寵臣不好當,卻也要問一問那些清高之人到底是否願意來當這寵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GQcTZm0BJleJMoPM3xn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