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看開點

2019-12-17     普華文化

沒人願意不開心,真沒有。有些人看似沉迷於悲傷中,但這僅僅局限於這種傷痛處在安全閥值內。「低位者無患跌落」說的就是這種人。如果傷心的人難以爬出泥沼,總歸是有原因的,要麼是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做,要麼是他們擔心自己會陷入另一種困境中。



比如,親近的人離世總會讓人感到悲傷,如果不傷心就會覺得有負罪感。所以總覺得能做的就是選擇一種困境去面對。除此之外,我們也許會注意到,有些感受比別的感受更讓人難以面對。

很多人都會告訴我們,他們感到的是憤怒,而不是沮喪。他們願意承認對某件事的擔憂,而不願意承認自己其實長時間處於某種焦慮狀態中。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有些與家庭教育有關,不過總體來說人們總是傾向於對某件特定事件的憂慮,而不願意承認自己處於長期的心裡負擔中。所以,你可以說你擔心賣不掉房子,卻很難承認自己有慢性焦慮症。你可以說跟同事之間的糟糕相處讓你很憤怒,但不會承認自己有長期的憤怒管理問題。你可以承認父親的去世讓你心情低落,卻不會承認這讓你長年累月處於極度憂傷之中。



許多人都持有這樣的觀點:長期的、非特異性的、明顯非理性的負面情緒時軟弱的特徵。他們不願意承認傷心、孤獨、焦慮、抑鬱,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應該擺脫這些負面情緒。然而總是事與願違。人們不願意談及自己感受的原因之一,在於他們擔心你會說「站直了」「看開點」「振作起來」「放下過去,積極面對」。聽著,如果事情真這麼容易,為什麼他們做不到呢?事情問題不是這麼簡單的。你跟他們說應該振作起來,他們根本聽不進去,這樣只能讓他們本就絕望和無助的情緒更加惡化,你根本幫不到他們。甚至是專業的心理學家在幫助有這些情緒的人時,也會面臨很大的挑戰。如果解決問題只需要告訴他們振作起來,心理醫生何必為此訓練那麼多年呢?人的情感極其複雜,更何況每個人的情感都各有不同。因此,當有人經歷分手或喪親之痛時。你說「看開點兒」,或者當有人焦慮或者抑鬱時,你說「振作起來」,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這麼說也許對你是湊效的,可如果對他們管用,他們可能早就這麼做了,何必向你敞開心扉、親訴心聲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b76IG8BMH2_cNUg6FKE.html










別說看開點

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