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病」,被稱作沉默的殺手,奪命於瞬間。
猝死。
我們時不時就能在網上看到和猝死相關的消息,搜尋引擎上,關於它的新聞資訊就有36萬篇。
最近,又有一則令人扼腕的新聞:
據錢江晚報報道,38歲的章先生是一家科技創業公司的CEO,為了第一個新產品的順利上市,今年入夏以來他幾乎沒有一夜睡過三個小時以上。
盛夏的一天晚上,一直潛伏於他身上的高血壓對他發起了瘋狂進攻,因為年輕人的血管彈力好,血斑迅速掉落,最終引發了腦卒中猝死。
章先生一向自信於身強體壯,不屑於把小毛病當回事。「其實今年的體檢報告,就提示他患有高血壓要及時就診,但他竟然都沒和我說……」夫人啜泣道。
「忙完這一陣,我們就去馬爾地夫!」這是章先生給夫人最後的承諾,卻無奈隨風消逝。
像章先生這樣的高血壓患者,一旦疊加上壓力大、飲食不規律、熬夜等不良因素,會誘發非常兇險的病情。
而即使沒有高血壓,熬夜帶來的過度疲勞,也會加重猝死風險。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僥倖心理,讓很多人自我洗腦:我還年輕,自己身體好,不會是那個「倒霉的人」。
就像上面那位章先生一樣,覺得這段時間熬夜加班不會有事的,等撐過這陣子了,再好好休息放鬆補回來好了……
然而,有些人等來的不是期望中的假期,而是死神突如其來的召喚。
36歲的二胎爸爸齊智勇,是某知名企業的工程師,他是家中的頂樑柱,也是唯一的經濟來源。
從2017年1月到2018年10月,齊智勇連續22個月一直在國外工作,沒有回國休息過一次。即便是當地的節假日,他也全天留在客戶處值守。直到去世前,他還有多達33天的年假沒休
截圖來源:齊智勇妻子日記
事發當天,他在非洲肯亞當地,剛跟客戶開完會,在開車回住處的路上,他突然感到頭痛欲裂。他迅速把車停下,很快全身就失去了意識,並嘔吐了起來。
隨後齊智勇被同事送到當地最近的醫院,醫生搶救了十二個小時,依然沒能挽回他的性命。
截圖來源:齊智勇妻子日記
去世前一周,齊智勇曾經發微信給妻子說:自己可能挺不過了。
然而,他並沒有就此放下手頭的工作,出事前2天,他仍舊在通宵工作!
最終,這份遲到的「休息」,讓他再也沒能醒過來,而他用生命在呵護的小家,也就此碎了...
還有一部分年輕人則是為了玩,看電視劇,看電影,玩遊戲,刷朋友圈,聚會....而主動熬夜。
「熬夜」兩個字,在年輕人中仿佛成了「流行趨勢」,敷著最貴的面膜,喝著最好的枸杞,吃著最多的保健藥,然後熬著最長的夜...
然而死神並不會因為你年輕,就對你手下留情的。
據國家心血管中心統計,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而且越來越趨年輕化,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熬夜。
無數網友也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這幾位網友無疑是幸運的,可有的人卻「就那麼走了」...
不管你是主動的長期熬夜,還是不得已的長期熬夜,這一行為都是極度危險的。
它不僅會導致脫髮、皮膚變差、發胖、加速衰老...最可怕的結果就是猝死。
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謀已久」,導致猝死的原因有很多,而長期的熬夜、缺乏足夠睡眠,就是「幫凶」之一!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壓力研究所和卡洛琳斯卡醫學院的研究者對38,015名成年人進行了為期13年的追蹤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在每晚睡眠不足5個小時的中青年人中,死亡率較高。
再來說說猝死有多可怕!
猝死發生之前可能沒有什麼明確的預兆。
而且大部分的猝死,從感覺身體不適到死亡的過程時間很短,可能不超過 12 小時、6 小時甚至 1 小時。你或許沒有任何時間,和你的家人、朋友告別,甚至來不及看他們最後一眼...
要想降低猝死的風險,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極為重要,這裡面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
但是,關於熬夜標準的判斷,很多人有誤解,他們覺得早睡就不算熬夜,超過12點睡就一定還是熬夜。
並不是這樣!丁香醫生公眾號曾發文解釋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熬夜:
睡眠的一個重點是「要規律」,另一個是「要睡夠」。
如果生物鐘不規律,會導致內分泌紊亂;而醒的時間越長,就越感到疲倦,越需要睡覺。前面提到的熬夜危害,包括睡眠不規律、睡眠不足以及整夜不睡。
但如果一直都是凌晨 4 點睡、中午 12 點起,你會發現:呀,前面說的兩個因子好像都滿足了呢。
沒錯,如果你已經習慣了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慣了 12 點之後才睡,確實都不算熬夜,是「晚睡」,或者說是「睡眠時相推遲」。
如果睡眠時間長度和睡眠質量都槓槓的,晚睡真心沒什麼問題。
對於睡眠時間,醫生給出的答案是:成年人應該每天保證 7 - 9 小時睡眠,不低於 6 小時。
希望熬夜的人
真的能懸崖勒「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