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句常用俗語諺語集錦:風吹連檐瓦,雨打出頭椽

2019-11-05     語文夢工廠

【放著他的,擱著我的】(慣)

指把當時的情況放下不說,以後再看結果。老舍《四世同堂》四九:「長順的怒火重新燃起。『那小子一個銅板沒拿!甭忙。放著他的,擱著我的,多咱他走單了,我會給他個厲害!我要不用沙子迷瞎他的眼,才怪!』」

〇也作〔擱著你的,放著我的〕。老舍《龍鬚溝》一幕:「狗子:擱著你的,放著我的,咱們走對了勁兒再瞧。二春:你敢他媽的再來!」〔擱著他的,放著咱的〕。單田芳《燕王劍俠》一九回:「有帳不怕算,擱著他的,放著咱的,等倒過手來再說。」

【放著現成不吃,卻去等另做飯】(慣)

比喻有現成的東西或條件不知利用,卻在等待還不能利用的東西或條件。《歧路燈》一一回:「只要多讀詩文,俗話說:『好詩讀下三千首,不會做來也會偷。』讀的多,就會套。『砍的不如旋哩圓』,放著現成不吃,卻去等另做飯?這大相公聰明的很,他是看貓畫虎,一見即全套的人。」

【放著鐘不打待鑄】(慣)見「現鐘不打打鑄鐘」。

【飛不上天,入不了地】(慣)

比喻跑不掉。劉紹棠《瓜棚柳巷》五:「我嫁給了吳先生,飛不上天,入不了地,湯三圓子找上門來,吳先生性命難保,還得把我抓走去放鷹。」

〇也作〔飛不上天,鑽不進地〕。浩然《艷陽天》一二四章:「如今東山塢的緊張空氣跟扣押馬小辮的問題聯繫在一塊兒,這是關鍵所在,這一環一解,別的也就開了縫兒;放了他,飛不上天,鑽不進地,隨時可以再捉起來,不會有什麼不好。」

【飛到高枝上】(慣)見「爬高枝」。

【飛到九霄雲外】(慣)

形容跑得很遠或消失得無影無蹤。陳登科《風雷》一部三二章:「事先編好的那些詞,早已飛到九霄雲外,半句也想不起來,呆呆地一腳門裡一腳門外站下來。」

〇也作〔飛到九霄雲外去了〕。馮德英《苦菜花》五章:「他的病早飛到九霄雲外去了。他吩咐兒子和媳婦趕快用木頭頂住門,自己也不知從哪裡來的那末大的力氣,兩手端起百來斤的放水桶的大石條壓在木頭根上。」〔飛上了九霄雲外〕。劉流《烈火金鋼》二九回:「他們的最高指揮官,沉著有策的毛驢太君,這會兒一句咒兒也念不出來了!連他的魂魄也飛上了九霄雲外。」

【飛得高,跌得重】(諺)

物體上升得越高,跌下來摔得就越重。比喻貪婪的人名利地位攀升得越高,一旦失腳,受打擊受損失就越慘重。清·李漁《凰求鳳》一〇出:「只因他罪孽深重,尋常的果報不足以盡其辜,特地假之毛羽,使他飛得極高,方才跌得極重。」

〇也作〔飛得高,摔得重〕。蔡天心《大地的青春》一卷九章:「我擔心你們弄不好,弄到半路途中,真箇像俗話說的『飛得高,摔得重』,打了罈子灑了油,到時候,吃不了還得兜著走哪!」

【飛蛾撲火——自討死吃】(歇)

飛蛾向火焰撲去,必定被火焰燒死。指自招禍害,自去送死。元·楊顯之《瀟湘雨》二折:「我一向找他不著,他今日自來投到,豈不是飛蛾撲火,自討死吃的?」

〇也作〔老鼠舔貓鼻子——自己找死〕。劉子威《在決戰的日子裡》一四章:「(周大通)大聲說道:『這還了得!老子們打運動戰、殲滅戰是拿手戲,它暫三軍也運動起來了,還想合擊我們一下。這不是老鼠舔貓鼻子,自己找死嗎!』」〔耗子舐貓鼻子——找死玩〕。馮志《保定外圍神八路》:「劉魁勝眼下像跳進陷阱里的一匹野獸,他不甘心自己的倒霉,還想找個空子掙扎一下……『耗子舐貓鼻子——找死玩!』賈正斜白了劉魁勝一眼。」〔茅廁坑點燈——找屎〕。屎:諧「死」。譚談《畫中人》一:「『據說孫剝皮的頂頭上司雷師長打個電話,電話中大罵孫剝皮混蛋加三級。大民國年頭了,只許槍斃,哪裡作興活剝皮呢!』『這麼說大舌頭和小泥鰍非吃衛生丸不可?』『茅廁坑點燈——誰叫大舌頭、小泥鰍找屎(死)哩?』」〔屎殼郎跌進糞坑——找屎〕。姚自豪等《特殊身份的警官》三:「不是我阿鬍子膽小,實在是盤子盛不過大碗,雞蛋碰不過石頭,我們幾個人撞過去,還不是屎殼郎跌進糞坑——找死(屎) ?」〔提著籮筐拾糞——尋屎〕。辛民《黃河兒女》九:「人們見他往裡擠,說:『鄭艄公,你擠甚哩,莫非有意過河?』鄭艄公說:『那不是提著籮筐拾糞——尋死(屎)去。咱眼不好使,讓俺走近前看看。』」

【飛蛾投燈焱,蒼蠅落滾湯】(慣)

焱(狔à狀):火花,火焰。滾湯:開水。比喻落入極危險的境地。明·無名氏《南牢記》四折:「都是你唆徐仁打妹成傷。今日個飛蛾投燈焱,蒼蠅落滾湯,到頭來你也遭殃。」

【飛機上掛暖瓶——水瓶高】(歇)見「電線桿上吊暖壺——高水瓶」。

【飛機上扔相片——丟人不知高低】(歇)

指人丟盡了臉面。元好民《宋老大吃烙粉》:「那些青年人,逗笑從來不把個分寸,當著一地幹活人衝著宋老大就喊叫:『宋大叔,你真是飛機上扔相片——丟人不知高低!宋家莊的人叫你給丟盡了,兩毛錢都花不起!』」

【飛來峰的老鴉——專一啄石頭的東西】(歇)

飛來峰:在杭州靈隱寺前,為石灰岩侵蝕殘留的孤峰,多異石。老鴉:烏鴉。本指飛來峰的烏鴉只會啄食石頭,轉以責罵人是蠢貨。《西湖二集》卷一六:「若是朱淑真的父母是個有針線的人,一去訪問,便知細的,也不致屈屈斷送了如花似玉的女兒。只因他的父母又是蠢愚之人——杭州俗諺道:『飛來峰的老鴉,專一啄石頭的東西。』——聽了皮氣球之言,信以為真。」

【飛鳥各投林】(慣)

比喻各人尋找各人的辦法、出路。張恨水《金粉世家》八一回:「翠姨冷笑一聲道:『屋能頂著嗎?要頂著天,也是替別人頂著,可攤不上我呀!我想到了現在,太陽落下山去,應該是飛鳥各投林了。』」

【非桃非李,可笑人也】(諺)

既不像桃也不像李,讓人看了可笑。比喻人沒有明確的名分地位,不便和人相處。《聊齋志異·阿英》:「妾此來,徒以嫂義難忘,聊分離亂之憂。阿伯行至,妾在此,如諺所云:『非桃非李,可笑人也。』我姑去,當乘間一相望耳。」

【非宅是卜,唯鄰是卜】(諺)

卜:占卜,選擇。確定住宅,不是看宅院如何,只是看左右鄰居如何。指選擇宅院,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好鄰居。《左傳·昭公三年》:「及晏子如晉,公更其宅,反則成矣。既拜,乃毀之,而為里室,皆如其舊。則使宅人反之:『且諺曰「非宅是卜,唯鄰是卜」,二三子先卜鄰矣,違卜不祥。』」

【肥處割膘,瘦處添油】(慣)

膘(犫犻ā狅):肥肉。形容不偏不倚,很公正。孔厥《新兒女英雄續傳》一五章五:「多數委員的意見是,肥處割膘,瘦處添油,乾脆一抹平,誰也不吃虧,誰也不占便宜:公平合理!」

【肥的瘦的一鍋煮】(慣)

比喻不論好壞一樣對待。李准《黃河東流去》一四章二:「明天夜裡就明天夜裡。干這個事,我那些弟兄們是手到擒來,跑不了他們。肥的瘦的一鍋煮!」

【肥漢相博——落得一聲兒喘】(歇)

肥:胖。博:同「搏」。相搏:摔跤。指肥胖的人摔跤,累得直喘氣。也指勞而無功。元·無名氏《獨角牛》四折:「獨角牛肥漢相博,呵吁他則落得一聲兒喘。」元·無名氏《陳州糶米》三折:「聽說罷氣的我心頭顫,好著我半晌家氣堵住口內言。直將那倉庫里皇糧痛作踐,他便也不憐,我須為百姓們可憐,似肥漢相博,我著他只落得一聲兒喘。」

【肥水不流外人田】(諺)

指肥水只許澆灌自己的田地,不可外流。泛指一切利益只能方便自家,不可讓給外人。朱仲玉《南唐演義》一回:「他已經懂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那番道理。看到父親領來一個相貌異常、又機靈又活潑的養子時,心裡就老大的不高興。」

〇也作〔肥水不落外人田〕。歐陽平《黑鳳凰》一七:「容太太,這可是一本萬利的生意啊!你和師長是親家,所以才請你搭股,算是肥水不落外人田。」〔肥水不澆外人田〕。張恩忠《龍崗戰火》一〇章:「肥水不澆外人田。這塊肉絕不能讓它落在姓金的嘴裡。」〔肥水不外流〕。趙劍平《青色的石板街》一:「都說『肥水不外流』,你大姨娘怕人家姑娘撿了便宜,才好心叫你去給她當媳婦。」

【肥田不如瘦水】(諺)

肥沃的田地,也比不上有一股不含肥料的清水。指種莊稼,水比肥料更為可貴,更為有利。清·張培仁《妙香室叢話》卷一:「一遇乾旱,則優劣立見。禾在田中,以水為命。諺云:『肥田不如瘦水。』」

【肥皂泡——吹得再大也要破】(歇)

指吹噓得再厲害,最終也要破滅。武劍青《雲飛嶂》四章:「肥皂泡,吹得再大也要破。你的後台和後盾都遠隔重洋,只好過過嘴癮就是。」

【肥豬拱廟門——十分好的運氣】(歇)

肥豬拱廟門:肥豬自己送上門來當供品。指運氣好,不費事地得到送上門來的好處。張恨水《夜深沉》二四回:「月容把整疊銀元依然放在桌上,卻拿了一塊在手,緩緩的輕輕的在桌子上敲著,帶了一些微笑道:『這也是合了那句話,肥豬拱廟門,十分好的運氣。趁著這好運氣,我倒要去想一點兒出路。』」

【肥豬拱廟門——自來】(歇)

指自己送上門來。張恨水《八十一夢》一五:「我告訴你們,天下沒有不開張的油鹽店,我不能永久倒霉。許多人想走賴夫人這條路子,花錢受氣,總走不通,你瞧,我這裡可是肥豬拱廟門,她自來。」

〇也作〔肥豬往屠夫家裡跑——送上門來貨〕。陳登科《活人塘》四:「孫在濤如今當了還鄉團……他回來好嘛,他回來正是肥豬往屠夫家裡跑,送上門來貨,殺著當菜吃。」

【肺都氣炸了】(慣)

形容氣憤到極點。高玉寶《高玉寶》一三章:「我一見你爹活活被鬼子折磨死,肺都氣炸了,操起一根槓棒就奔鬼子打去,一下把鬼子打倒了。」劉紹棠《運河的槳聲》一四:「富貴叔,我看張順那小子那麼蠻橫不講理,肺都要氣炸了。」

〇也作〔把肺氣炸了〕。黎汝清《海島女民兵》三章:「若是大家知道陳家祖祖輩輩用水銀秤來坑害我們漁家,非把肺氣炸了不可,哪能不齊心?」〔氣炸了肺〕。劉紹棠《水邊人的哀樂故事》一〇:「她走不了幾步就一溜小跑,跑起來更是一溜煙兒,龍蛋子脹破了肚皮氣炸了肺,也還是望塵莫及追不上她。」

【肺腑而能語,醫師面如土】(諺)

而:如果。指人的內臟如果能說話,就可證實醫生的診斷是否正確,那會使醫生嚇得面如土色的。泛指只要有事實作證,就容不得人信口亂說。魯迅《且介亭雜文· 〈草鞋腳〉小引》:「中國有一句古諺,說:『肺腑而能語,醫師面如土。』我想,假使肺腑真能說話,怕也未必一定完全可靠的罷。」

〇也作〔山川而能語,葬師食無所;肺腑而能語,醫師色如土〕。葬師:選擇葬地的風水先生。清·林伯桐《古諺箋》卷七:「『山川而能語,葬師食無所;肺腑而能語,醫師色如土。』核實也。天下事,蹈虛則易,責實則難。」

【費唇舌】(慣)

指費了許多話去解釋、勸說或表白。《紅樓夢》九九回:「有時寶玉順性胡鬧,多虧寶釵勸說,諸事略覺收斂些。襲人倒可少費些唇舌,惟悉心伏侍。」郭沫若《虎符》二幕二景:「信陵君:……唉,為了請求國王動員晉鄙的兵,我同許多朋友不知道費了多少唇舌。」

〇也作〔費口舌〕。路遙《平凡的世界》四八章:「老哥都是為你們好,要不,我也不願為這些事費口舌。」〔費唾沫〕。劉流《烈火金鋼》二六回:「那麼好吧,文華,你願意怎麼辦就怎麼辦,咱們不要多費唾沫。」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慣)

形容花費了極大的力氣。《文明小史》九回:「昨日的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容易調停下來,他非但不見情,而且還出這個難題目叫我們去做,真正懊惱。」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裡》四章四:「後來常思俊得了肺病,老工程師在五六個工程界的朋友協助之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常思俊送進北京一個醫院。」

〇也作〔費了五牛二虎的力氣〕。老舍《小坡的生日》二章:「小坡把寶貝從腰中解下來,請妹妹幫著,費了五牛二虎的力氣,把妹妹的幾個最寶貴的破針全利用上,做成一個小紅圓盔,戴在頭上。」〔費了五牛二虎的力量〕。老舍《文博士》一五章:「這個大包圍已漸次布置完密;用不著說,唐先生是費了五牛二虎的力量。」

【費力不討好】(慣)見「吃力不討好」。

【費手腳】(慣)

指事情複雜或麻煩,不好辦。《蕩寇志》九七回:「王三聽畢,板著那臉,一手不住的捋那兩根狗嘴須,沉吟半晌道:『這事費手腳了。』」《水滸後傳》二回:「那小孩子在床上呱呱地哭。孫新道:『前日斬草不除根,又要費這番手腳,留這惡種何用。』」

【費周折】(慣)

指經過許多曲折。《紅樓夢》九八回:「寶玉和你們姑娘生來第一件大事,況且費了多少周折,如今才得安逸,必要大家熱鬧幾天。」李曉明等《平原槍聲》五:「可是小董弄清杜平這些病,是費了很大週摺的。」

【分不出東南西北】(慣)

形容頭腦不清醒或手足無措。劉紹棠《花天錦地》六:「他好酒貪杯,愛戴高帽兒;兩盅酒下肚,一頂炭簍子扣頭,就分不出東南西北了。」

〇也作〔分不出東西南北〕。劉紹棠《荊釵》一六章:「嫂子,我從小沒出過遠門,過了河不見咱村的樹梢,就心慌得分不出東西南北,你陪我進京看望狗嫌兒去吧!」〔認不清東南西北〕。劉紹棠《青枝綠葉》二:「你這可是太陽從西出來,別樂得駕起雲,認不清東南西北,有本事天天保住!」

【分不出青紅皂白】(慣)

比喻分不清好壞、是非。袁靜《淮上人家》六章二九:「誰偷懶耍滑,照樣能混……反正吃大鍋飯,核桃棗兒一壘壘數,分不出青紅皂白了。」

〇也作〔分辨不清青紅皂白〕。李劼人《大波》一部四章五:「在關外搞久了,手搞滑了,輸得五心不作主,連青紅皂白都分辨不清了!」〔分什麼青紅皂白〕。《活地獄》四三回:「這些官府,分什麼青紅皂白。人家說什麼,他便當什麼。」

【分家如比戶,比戶如遠鄰,遠鄰不如行路人】(諺)

比戶:緊挨的鄰居。指兄弟分家後,就成了各分另住的兩戶人家,相互之間的關係也就越來越疏遠。張恨水《金粉世家》一〇八回:「這個你會不曉得?俗言道得好:『分家如比戶,比戶如遠鄰,遠鄰不如行路人。』」

【分開八片頂陽骨,傾下半桶冰雪水】(慣)

比喻突然聽到或遇到令人震驚的事情而驚恐萬狀。《水滸傳》三一回:「兩個人進樓中,見三個屍首橫在血泊里,驚得面面廝覷,做聲不得。正如分開八片頂陽骨,傾下半桶冰雪水。」《警世通言》卷三〇:「不看猶可,看時,眾人都吃了一大驚:分開八片頂陽骨,傾下半桶冰雪水。」

〇也作〔分開八塊頂梁骨,傾下半桶冰雪來〕。《金瓶梅詞話》八回:「那西門慶不聽萬事皆休,聽了此言,正是:分開八塊頂梁骨,傾下半桶冰雪來。」〔分開兩扇頂門骨,無數涼水澆下來〕。《儒林外史》二〇回:「話說匡超人看了款單,登時面如土色,真是『分開兩扇頂門骨,無數涼水澆下來』。」〔劈開兩片頂陽骨,傾下一盆冰雪來〕。《醒世姻緣傳》七回:「晁知州見了這牌,就如劈開兩片頂陽骨,傾下一盆冰雪來,嚇得軟癱成一堆,半日說不出話來。」

【分一杯羹】(慣)

比喻分得一份好處。金庸《天龍八部》四三:「鳩摩智點頭道:『不錯!倘若宋朝既有外患,又生內亂,不但慕容先生復國有望,我吐蕃國也能分一杯羹了。』」

【分銀子都會有人罵】(諺)

給大家分銀錢,也會有人發怨言。指再有益的事情,也會有人不滿意;或人多了,再好的事,也難保人人都稱心。陳殘雲《香飄四季》六:「好比俗話說的:『分銀子都會有人罵。』火照對媽解釋:『搞社會主義,是件翻天覆地的大事,總有些人不滿意。』」

【粉刷的烏鴉——白不久】(歇)

比喻偽裝難以持久。黎汝清《萬山紅遍》三一章二:「你不要高興得過早,你是『粉刷的烏鴉——白不久』,早晚要露真相的。」

〇也作〔粉刷的烏鴉——白不長〕。唐亢雙《鬧海記》一二:「(魚炮說:) 『常言道:魚戀魚,蝦戀蝦,烏龜王八結親家,這有什麼好奇怪的?有什麼花招就讓他去耍吧,翻不了天!』(戴子炳說:) 『那,那我們也得表個態嘛。』魚炮一揮胳膊,斷然地說:『粉刷的烏鴉,白不長!』」

【糞不臭,挑起來臭】(諺)

指糞便不動它不臭,要是挑動它,就臭不可聞。比喻見不得人的醜事,不張揚則已,一旦張揚開就難以收拾。柯藍《瀏河十八灣》一章:「病老倌聽十漆匠講他的話不通,他反正是個沒事人,轉過來,說:『我的話不通,好,糞不臭,挑起來臭。你要不嫌臭,我倒要聽聽你的。』」

〇也作〔屎不臭,挑開了臭〕。賈萬超《玫瑰夢》三三:「是嘛,屎不臭,挑開了臭。在這個問題上,女人是善於吃啞巴虧的。」〔屎不揭不臭〕。星城《立體交叉戰爭》八章:「突然,管津瑤感到像是被人耍弄了一樣,想著對策,說:『屎不揭不臭啊!』」

【糞堆上開花兒——臭美】(歇)

譏諷人顯示自己漂亮或能幹。康濯《東方紅》一章一:「『呸呸!沒話找話!耗子磨牙!百花齊放,你這是放的個臭美,鬧了個糞堆上開花!』愣姑娘又脆嗓利聲的登登往起一站。」

〇也作〔放屁聽響聲——臭美〕。王東滿《大夢醒來遲》二章:「別你媽放屁聽響聲——臭美!當心老『公』聽見叫你小子再進宮(公)。」

【糞堆上長出靈芝草】(慣)

比喻條件、環境差的地方出了優秀的人才。元·關漢卿《陳母教子》二折:「第二年二哥也做了官,又罵的娘不好。擺著頭答,街上人道這個是誰?是陳媽媽第二個孩兒。嗨嗨嗨!糞堆上長出靈芝草。」

〇也作〔糞堆上長靈芝,鵲窩中生出鸞〕。元·賈仲名《對玉梳》三折:「原來這夫人也許俺娼人做,我則道盡世兒常為妓女,不想糞堆上長靈芝,鵲窩中生出鸞。」

【糞堆上長連枝樹,淤泥中生比目魚】(慣)

連枝樹、比目魚:均喻夫妻。比喻在條件差的地方,也有美好的姻緣。明·王德信《北西廂》二〇出:「那裡有糞堆上長連枝樹,淤泥中生比目魚,不明白展污了姻緣簿。鶯鶯呵,你嫁個油炸猢猻的丈夫,紅娘呵,你伏侍個煙薰貓兒姐夫。」

【糞坑裡的攪屎棍——聞不得,舞不得】(歇)

聞:諧「文」。舞:諧「武」。指既不能文,又不能武,哪一個行當都幹不了。王成君《蕭讓三戲「混毛蟲」》:「花母雞說:『你這殺才,自幼只知尋花問柳,胸中點墨全無,如今落得個糞坑裡的攪屎棍——文(聞)不得,武(舞)不得。不找幾個識文解字的貼身隨從,你咋去作他娘的官呀?』」

〇也作〔茅坑裡的攪屎棍兒——文不能文(聞),武不能武(舞) 〕。曹業海等《草包總編》:「這位『東皮』先生做報告是語無倫次,笑話百出;讀文章別字成籮,令人噴飯。簡單一句話,他是茅坑裡的攪屎棍兒——文不能文(聞),武不能武(舞)哇!」

【糞桶改水桶——臭氣還在】(歇)

責罵或譏諷人身上的壞毛病、壞習氣還沒有改掉。周肖《霞島》一〇章:「趙好佬厭惡地瞪她一眼,煩躁地轉過身來,對秀女嘆道:『這人是糞桶改水桶,臭氣還在,有什麼辦法。我看,今天已經批評過了,就先這樣囉,等研究之後,再加強教育吧。』」

【糞桶也有兩個耳朵】(慣)

耳朵:原指糞桶上的提手,實指人的耳朵。糞桶尚且有耳朵,人竟連糞桶都不如,沒長耳朵。斥責人消息不靈通,不了解情況。《醒世恆言》卷三:「九媽道:『糞桶也有兩個耳朵,你豈不曉得我家美兒的身價!倒了你賣油的灶,還不勾半夜歇錢哩。不如將就揀一個適興罷。』」

〇也作〔糞桶還有兩個耳朵〕。陳登科《風雷》一部四四章:「呸!糞桶還有兩個耳朵,你就沒有長兩個耳朵。你到莊上去聽聽,見不得人的事情多得很。」〔盆罐都有耳朵〕。《金瓶梅詞話》一一回:「西門慶便問:『是誰說此話欺負他?你對我說。』婦人道:『說怎的,盆罐都有耳朵。你只不叫他後邊去,另使秋菊去便了。』」〔瓶兒罐兒,也有兩個耳朵〕。《水滸傳》七八回:「這王文德兜住馬,呵呵大笑道:『瓶兒罐兒,也有兩個耳朵,你須曾聞我等十節度使累建大功,名揚天下,大將王文德麼?』」

【豐年要當歉年過,有糧常想無糧時】(諺)

豐年:五穀豐收的年景。歉年:農業遭災的年景。要把豐收年當作歉收年過,有了糧食時不要忘記挨餓時的苦。指生活富裕了,也必須注重節儉度日。李滿天《水向東流》一一:「這稀化看不見,浪費起來可了不得!咱們要把錢用在最當緊的事情上,正像俗語說的:『豐年要當歉年過,有糧常想無糧時。』」

〇也作〔豐年要當歉年過,遇到歉年不挨餓〕。張亮《節約備荒》:「年年有儲存,荒年不慌人。豐年要當歉年過,遇到歉年不挨餓。」〔豐年要想歉年苦,有糧常想無糧時〕。姜升《常備無患》:「人常說:『豐年要想歉年苦,有糧常想無糧時。』可不是麼,手裡有糧,心裡不慌,有了儲存就能抗住災荒。」

【豐年珠玉,儉年穀粟】(諺)

儉年:五穀歉收的年景。豐收年裡,人們珍愛的是珠寶玉石;遭災年景,人們關心的是口糧。指供玩賞的是珠寶,關民命的是糧食。元·翟思忠《魏鄭公諫續錄》卷上:「兵仗農器,非鐵不可;金銀珠玉,唯有豐年人以為貨。故諺云:『豐年珠玉,儉年穀粟。』」

【風不露,雨不透】(慣)

形容一點兒消息也泄露不出去。曲波《橋隆飆》九:「肖元山道:『重兵重威武,輕兵重出沒。我們是輕兵,重的是兵在形不露:動起來,風穿岩縫;住下來,水滲沙灘。咱飆字軍住宿有兩訣:大股專住小村,一封鎖,風不露,雨不透。』」

【風不搖,樹不動】(諺)

風如果不刮動,樹枝就不會搖擺。借指凡事總有個起因,絕不會無緣無故地發生。《金瓶梅詞話》七五回:「也沒見這個瞎曳磨的!『風不搖,樹不動』。你走千家門,萬家戶,在人家無非只是唱。人叫你唱個兒,也不失了和氣,誰叫他拿班兒做勢的?」

〇也作〔風不吹不響,樹不搖不動〕。《西湖二集》卷七:「『風不吹不響,樹不搖不動』,『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這樣光景,斷難兩存,不是他,就是我!」〔風不來,樹不動;船不搖,水不渾〕。《水滸全傳》二〇回:「那張三見這婆惜有意以目送情,等宋江起身凈手,倒把言語來嘲惹張三。常言道:『風不來,樹不動;船不搖,水不渾。』」〔風不刮樹不搖,虱子不咬人不搔〕。胡英《發生在柳樹灣的故事》:「好了,好了,不必再反覆辯說。人常說的:『風不刮樹不搖,虱子不咬人不搔。』事情總有個起因。」

【風潮過了世界在】(諺)

風潮:比喻群眾性的運動。風潮來了一陣子,過了以後一切又照常。指人不可盲目趕潮流、趕風頭,要冷靜處世,把眼光放遠,把腳跟站穩。清·馮班《鈍吟雜錄》卷一:「俗語亦有益人處。吳人諺云:『風潮過了世界在。』吾一生用之,雖經歷事變,至今無大患。」

【風吹連檐瓦,雨打出頭椽】(諺)

連檐瓦:瓦房上放置在檐口的瓦。出頭椽:露在房檐外的椽頭。指連檐瓦風來先吹著,出頭椽雨來先打著。比喻冒尖人物往往容易先受衝擊。張行《武陵山下》三六:「唉,風吹連檐瓦,雨打出頭椽。像高二佬這樣千個里難選一個的人,死得好苦!」

【風吹牆頭草——東吹西倒,西吹東倒】(歇)見「房上的草——哪邊颳風哪邊倒」。

【風后暖,雪後寒】(諺)

指大風過後,氣溫回升,人會有暖和的感覺;雪融化時,需吸收熱量,因此天氣會更加寒冷。舒麗珍《巒城火焰》一四章:「今年又是一個多雪的冬天,剛過立冬就下了兩場大雪。俗話說得好:『風后暖,雪後寒。』」

【風裡來雨里去】(慣)

形容非常辛苦、勞累。白危《墾荒曲》一部三七:「耿冒齡聽了很不受用,想想自己風裡來雨里去,吃盡千辛萬苦,到頭來還是免不了受批評,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比喻經歷過許多事情。周而復《上海的早晨》二部三:「朱延年是風裡來雨里去的人,經過大風浪,見過大場面,這點小事體哪裡會放在他的心上。」

〇也作〔風裡闖,浪里鑽〕。黎汝清《海島女民兵》二章:「我那爺爺和奶奶,不分春夏秋冬,一年到頭出海捕魚,風裡闖,浪里鑽,還是吃不飽穿不暖。」

【風裡言風裡語】(慣)

指不確切的消息或傳言。《金瓶梅詞話》二五回:「西門慶被老婆一席話兒,閉口無言,問的急了,說:『是來興兒告訴我說來。他每日吃醉了,在外風裡言風裡語罵我。』」《紅樓夢》三二回:「我近來看著雲丫頭神情,再風裡言風裡語的聽起來,那雲丫頭在家裡竟一點兒作不得主。」

〇也作〔風裡言風裡話〕。《金瓶梅詞話》九一回:「只是經濟風裡言風裡話,在外聲言發話,說不要大姐,寫了狀子,巡撫、巡按處要告月娘,說西門慶在日,收著他父親寄放許多金銀箱籠細軟之物。」

【風裡楊花——滾上滾下】(歇)

本指楊花隨風上下翻滾,轉指人感情、態度等變來變去。《金瓶梅》七二回:「你那吃著碗里,看著鍋里的心兒,你說我不知道?想著你和來旺兒媳婦子蜜調油也似的,把我來就不理了。落後李瓶兒生了孩子,見我如同烏眼雞一般。今日都往那裡去了?止是奴老實的還在。你就是那風裡楊花,滾上滾下,如今又興起如意兒賊歪刺骨來了。」

〇也作〔球子心腸——滾上滾下〕。《金瓶梅》二六回:「婆娘甚是埋怨,說道:『你原說教他去,怎麼轉了靶子,又教別人去?你乾淨是個球子心腸,滾上滾下。』」

【風流不在著衣多】(諺)

人的風流倜儻不在於衣裳的華美與多樣。指風流在神韻,不在裝飾。明·李開先《寶劍記》四五出:「短壽命,你怎麼曉得?我愛穿尋常粗布衣,最嫌脂粉污顏色。風流不在著衣多,有情那管人憔悴!」

〇也作〔風流不在衣履新〕。嚴霞峰《況公案》二六回:「那憐憐見了霍青,心中也暗吃一驚!只見他長得齒白唇紅,眼秀眉清。舉止穩重可人心,風流不在衣履新。下筆千言倚馬就,出口成章令人敬。」

【風流茶說合,酒是色媒人】(諺)見「茶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

【風馬牛不相及】(慣)

比喻人或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左傳·僖公四年》:「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明·湯顯祖《南柯記》二九出:「太子,君處江北,妾處江南,風馬牛不相及也,不意太子之涉吾境也何故?」《活地獄》二七回:「蔣明允恨極了,時常想同我們做對,但是從沒有交涉的事。又是一個居鄉,一個居城,風馬牛不相及的,也沒有新鮮法子。」周而復《上海的早晨》一部四九:「宋其文問:『信老,你怎麼忽然岔到英國人身上去了?這和我們的談話內容,有點風馬牛不相及啊!』」

〇也作〔風牛馬不相干〕。《萬花樓》一二回:「我與他風牛馬不相干,不知他為何生心害我?」

【風是風火是火】(慣)

形容著急、慌張或冒失的樣子。梁斌《播火記》六:「二貴正在門口吃飯,看見老驢頭手裡拿著菜刀,風是風火是火地跑過來,慌忙迎上去說:『大伯!你這麼大年紀了,拿刀動杖幹什麼,有什麼話不好說呢?』」馮志《敵後武工隊》八章一:「待老松田陪同津美聯隊長,帶領四五百名鬼子,坐著土黃色的卡車,風是風火是火地從保定城裡趕來增援時,已是『正月十五貼門神——晚了半月啦』。」

【風水不便,客人背纖】(諺)

背纖:人在岸邊用繩拉船前行。行船遇到逆風或逆水,乘船的客人也只好下船背纖。借指事到無奈時,只好勞動尊客。夏衍《芳草天涯》二幕:「你歇歇,這裡舒服一點。真是,太不像話了,我在這兒聊天,要你來替我張羅,俗話說:『風水不便,客人背纖。』」

【風匣板修鍋蓋——受了冷氣受熱氣】(歇)

風匣:風箱。氣:本指氣體,轉指欺負、欺壓。指接連受氣。嚴亞楚《龍感湖》三六回:「何秉忠剛受游擊隊的訓斥,本想回來向主人訴說苦衷,得到一些安慰,沒料又是劈面三斧頭。這真是『風匣板修鍋蓋,受了冷氣受熱氣』。」

【風有風頭,雨有雨頭】(諺)

風刮來時,先有風頭;雨下來時,先有雨頭。比喻任何群體行動,總得有個帶頭的。侯樹槐《高山春水》三四章:「俗話說:『風有風頭,雨有雨頭。』這股分隊風,由誰來挑頭呢?」

【風中之燭,草上之霜】(慣)

比喻上了歲數的人,身體衰弱,經不起折騰。《施公案》四六回:「九十老如風中之燭,草上之霜,絕不該納妾合歡。」

〇也作〔風前的殘燭,瓦上的霜雪〕。梁斌《紅旗譜》二一:「一個年紀老了的人,生命就像風前的殘燭,瓦上的霜雪,受不起風吹日曬,經不起意外的震撼了。」

【封山不育林,等於白費神】(諺)

封山:禁止在山上牧放、採伐、燒荒等。育林:種植、護理林木。只知封山,不知育林,山林仍然不能發展。指要發展山林,就必須封山與育林並舉。錢太平《新生事物老話題》:「『封山不育林,等於白費神』,『常年抓護林,重點在冬春』。這兩條林業諺語經驗性很強,照著做不會有錯。」

【瘋狗咬人無藥醫】(諺)

瘋狗:患狂犬病的狗。指瘋狗咬過的人,被傳染了狂犬病,無藥可治。比喻奸惡者對忠貞者的栽贓陷害,往往是致命的。司馬文森《風雨桐江》一三章:「『瘋狗咬人無藥醫』,遠避為上。鄉團不辦看來是過不了關,應付應付也是個辦法。」

【瘋癆臌脹膈,閻王請下客】(諺)

舊時認定,凡患瘋、癆、臌、膈這類病的,都屬於不治之症,必死無疑。清·程世爵《笑林廣記·避首席》:「有一患瘋病者延醫調治,醫曰:『瘋癆臌脹膈,閻王請下客。即要催請,不必服藥。』」

〇也作〔瘋癆臌膈,閻羅王請的上客〕。《無聲戲》八回:「繼軒在外,憂鬱太過,原帶些病根回來;此時見兒子一舉一動,看不上眼,教他如何不氣?火上添油,不覺成了膈氣之病。自古道:『瘋癆臌膈,閻羅王請的上客。』那有醫得好的!」〔癱癆氣蠱噎,閻王請到的客〕。《醒世姻緣傳》五三回:「癱癆氣蠱噎,閻王請到的客。這癆疾什麼指望有好的日子?只怕一時間撾撓不及,什麼衣裳之類,你替我怎麼算計;什麼木頭,也該替我預備。」〔癆病水臌癱瘓症,閻王早請定〕。劉江《太行風雲》一:「娘也知道自己不行了,她給觀音保說:『兒啊,媽也舍不下我兒,可是老人們常說,癆病水臌癱瘓症,閻王早請定。』」

【蜂刺入懷,解衣去趕】(諺)

指黃蜂要是鑽進衣襟里,就必須馬上解開衣襟趕跑它。比喻情況緊迫時,不容有任何遲疑,必須立即採取緊急措施。《水滸全傳》六九回:「你省得任何人事?自古道:『蜂刺入懷,解衣去趕。』天下通例,自首者即免本罪。你快去東平府里首告,拿了他去,省得日後負累不好。」

〇也作〔蜂蠆入懷,隨即解衣〕。蠆(犮犺à犻):蠍子一類的有毒動物。《水滸全傳》一七回:「蜂蠆入懷,隨即解衣。若還楊提轄在這裡,我們都說不過;如今他自跑的不知去向,我們回去見梁中書相公,何不都推在他身上?」〔蜂蠍入懷,各自解衣〕。郭明倫等《冀魯春秋》五章:「二虎哥,蜂蠍入懷,各自解衣。死著心眼讓人家當槍使,可要吃大虧呀。如今世道變了,不能再順著老杆子爬啦。」

【蜂蜜舌頭砂糖口】(慣)

形容甜言蜜語,說的話非常好聽。明·徐霖《繡襦記》一三出:「自小聲名屬教坊,而今弄得鬢如霜。蜂蜜舌頭砂糖口,心腸似鐵性如鋼。」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諺)

馮唐:漢文帝時名臣。李廣:漢武帝時名將。指文帝以年老為由不重用名臣馮唐,武帝因非嫡系而不封名將李廣。泛指真正的人才往往不被賞識,不被重用。老舍《新時代的舊悲劇》一:「『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才難,才難!但是知人惜才者尤難!」

【逢廟就得上貢,見寺就得燒香】(諺)

上貢:獻上貢品。見到寺廟就得上貢燒香。比喻要想辦成一件事,就得到處求情、使錢、說好話。郭燦東《黃巢》一章:「誰叫咱們做上這路買賣!『逢廟就得上貢,見寺就得燒香』,把屎殼郎當神敬,想想也窩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VhgO24BMH2_cNUgnUCY.html





名家構思拾趣

2020-01-31










楹聯趣話8則

2020-01-19



勵志語錄100句

202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