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靈EM7:長處夠長的「三好學生」型流媒體台機

2022-09-27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山靈EM7:長處夠長的「三好學生」型流媒體台機

前陣子在臥室里重新整備了一套電腦桌和有源音箱,正好趕上山靈EM7發貨,現階段EM7作為我新桌面的唯一前端設備,也是承擔了PCHIFI+偶爾扮演床頭機的角色,它優秀的顏值、功能、操作、聲音表現,以及通過Eddict Player的遠程操控功能,把以前號稱所謂「all in one」的機器又進行了一個層級的超越。我這裡不敢說它在萬元內是一個選購台機的最優選,但看到標題你們應該知道,它「三好學生」的屬性絕對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不存在什麼天才體質,但絕對是全面發展、各科均衡的類型、並且有那麼一兩項自己足夠拿手的科目。

這塊豎起的螢幕是EM7上最有辨識度的地方,而老實講,我個人認為驍龍665在這樣的螢幕、解析度、以及操作介面上,實在是比較冗餘了。因為EM7的操作方式和菜單介面與EM5是一樣的,橫向的介面導致了有一些音樂APP並不能夠得到完整的體驗,類似QQ音樂這種都是使用的車機版的UI,雖然也能夠登陸帳號,但並不能同步近期播放、歌單等,分類和檢索功能也沒那麼好用。在我看來,EM7的螢幕抬起更多的是一個能夠起到增加逼格、增加觸屏便捷性的作用,而驍龍665+4+64G的配置用在一個非開放式安卓的機器上,誠意確實是拉滿了,即便是有種殺雞焉用牛刀的感覺,但有效的、大幅度提高了整個菜單使用、流媒體播放的流暢度和易用性。

這款5.8英寸的夏普1080P螢幕,不論是尺寸還是顯示效果都比EM5上的那塊有了質的提升,在顯示封面的時候、配合能夠抬起來的角度,確實是十分賞心悅目。更寬的尺寸,即便是不能使用到類似手機APP的那種完整軟體體驗,也在操作的跟手性上有加強。目前受限於螢幕尺寸和APP版本的問題,EM7的流媒體肯定和傳統的全開放式安卓機器有差距,如果未來EM系列還能升級,我是希望山靈能夠放棄這套系統,直接使用豎屏、或者能夠去旋轉螢幕的的方式來打造系統,使用原生安卓系統的APP、使得它更加近似普通的安卓播放器。也許這樣做出來以後會有人質疑存在模仿痕跡什麼的,但我認為,比起橫屏的流媒體操作體驗局限性,這樣的提升是眾望所歸的。

作為一個完整的台式產品,EM7提供了豐富的接口配置,正面板配備了卡農、4.4、3.5、6.35,而因為它本身具備數播屬性,數字部分則是既提供了輸入、又提供了輸出,包括USB、同軸、光線口,以及支持外掛硬碟的讀取。模擬輸出除了RCA以外也是提供了卡農口,在這樣的體積里已經是儘可能提供了更多的接口,吹毛求疵說一句的話,如果能夠增加一個AES真的就完美了。從沒有配備模擬輸出功能來看,官方對EM7的一個場景定位應該是包括作為純數播、純解碼、前級推有源音箱、以及直推耳機來使用,因此沒有開放它作為純耳放的功能。

螢幕抬起以後的一個設計變化就是把TF卡槽放在了螢幕的底部,但如果長期抬起用的話大家記得做做清潔,從圖片上也不難看出還是比較容易藏灰的。除了音量旋鈕本身具備開關機功能外,在電源接口的底部還有一個物理開關按鈕。

EM7在我這裡的主要使用場景就是USB DAC模式去作為驅動有源音箱的解碼前級,新桌面我一開始購買的是唐韹的HP-3限量版,現在已經重新添置了一對天朗Gold5。負責任地說我認為EM7驅動有源音箱真的得算得上是它的強項,不論是素質、音色、風格適配性,還是在使用場景的豐富性上,其豐富的流媒體配置、無線遙控功能、以及比EM5有所進步的USB介面,用起來都很省心。之前的EM5在USB DAC模式下聽流媒體的時候聲音有些發軟、信息量顯得很孱弱,如果是使用本地播放的話則有大幅度改善,而在EM7這裡我並不確定山靈是否更換了更好的數字介面的硬體,但只從聽感上來說,EM7作為USB DAC時的聲音素質表現還是十分全面、能發揮它的絕大部分水準的。

EM7不論是堆料能力還是最終呈現出來的指標都非常到位,從供電設計到晶振、自研I/V轉換、針對9038Pro的專用穩壓晶片、運放、以及單晶銅機內線、鍍金的母座等,在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都下足了料,具體的技術細節我就不在這裡展開了。

高功率輸出一直是ESS家晶片的強項,它的ASRC特性能夠通過插值來消除抖動,實現兼顧超高功率輸出和低失真的效果,但缺點是它本身就自帶了很重的數碼味、聽起來的「火氣」比較大,調教9038Pro的音色一直不是件容易的事。EM7交出的答卷,在我看來和自家隨身里的M7是非常接近的,和EM5上使用4493所呈現出來的那種帶點溫吞水的HUFI感不同,EM7的聲音總體是硬朗的、一耳朵下去具備很強的清晰度與凝視的結像框架的,和山靈家所喜歡強調的「潤FI」調音並不完全匹配,EM7是一個脫胎於M30/EM5,在「素質感」上表達的比較充分的型號

考慮到EM7是一個卡在萬元價位的產品,且同價位或者近似價位又有著不少可以去對比的競品,但實事求是地說,EM7這種all in one的形態並不能夠指望它在硬體水準上完全和同價位的傳統台機看齊,因此EM7的這種相對直白、突出素質和大推力表現的風格,能夠讓它在進行所謂橫向AB的時候減少自己的劣勢、或者說在搭配得當的前提下儘可能接近、甚至超越同價位的傳統台機型號。

在驅動力和適配性表現上,EM7的功率儲備和控制力俱佳,驅動HD800S時能夠打造出一個頗具規模的聲場框架和良好的動態表現,和更高階的台式機相比,除了素質上的差距外欠缺的主要是高頻音色鮮活度和一些安定從容感,而如果你在意的是HD800S在大編制表現時的大動態衝擊力、瞬態的凌厲與優秀的光澤度表現,那EM7在這方面其實和同價位的傳統台機差距是沒有想像的那麼大的,甚至單純從器樂表現上看的話妥妥的符合萬元檔一體機的應有水準。而它的人聲雖然沒有EM5上的那種溫潤,但人聲的結像形體依然是豐滿的、對於流行控們來說,EM7並不能夠賦予HD800S它什麼額外的暖意、或者韻味,但是能夠保證人聲距離、口型、細節質感的呈現。

以上的內容看似我並沒有對EM7驅動HD800S的組合給出什麼過多的溢美之詞,而如果考慮到EM7本身的形態、價位,這在過去是很難想像的事情。EM7驅動下的HD800S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符合它的風格和素質表現的聲音,並不會在某一方面明顯瘸腿、也沒有什麼突出的點,能夠把HD800S的每一項素質發揮出80分的水平,除了對前端本身的素質有極高要求外、也是極為考驗機器的調音功底和均衡性的。HD800S是一個尺子、也是照妖鏡,它除了能夠探測系統的上限、也更容易檢驗出「木桶效應」的那塊短板,而EM7經受住了這個考驗。

EM7的大功率表現非常適合拿來驅動平板頭戴,比如我手頭的和聲力G200、Meze Liric。它能夠把一個線條清晰分明的聲音賦予良好的寬鬆感、從容感,低頻的部分沒有刻板印象里平板單元的那種緊繃感,下潛夠深、殘響的聲浪能夠滿的開。G200本身是一個密度極高、需要前端的表現懂得適度做「減法」的頭戴,否則那種過猶不及的密度和撲面而來的信息量會影響耐聽度和樂感。雖然前文提到了EM7是一個素質很突出的機器,但如果用一個詞來區分的話,它所提供的更多是基於耳機本身的「釋放」、而不是額外的「賦予」,山靈這個品牌調音給我的感覺一直都是,知道「過猶不及」的界限在哪裡,他們寧願把味道做濃、也不願意去做一個隨大流的聲音,對素質的表達很有分寸。

而在驅動封閉式的Liric、或者一些本身不那麼強調聲場規模的頭戴時,還是不難發現EM7對聲場縱深的表達並不算充分,對於聲場較為平面的頭戴來說,EM7的驅動沒有這方面的補足作用。它所具備的大功率、強推力表現,更多的是體現在動瞬態、聲場橫向規模、整體的飽滿度上,縱深、立體感的表達並不能達到我對它所呈現的功率數字對應的預期上來,這也側面說明不能盲目相信參數,不論是功率、還是聲道分離度的值,都並不能反映出聲場的全貌。

EM7驅動耳塞時的控制力是令我頗為滿意的,不論是純凈度、控制力、還是之於隨身設備在素質層面質的飛躍,都能夠符合你對一個台機的需求、又不易造成過推情況,最低增益即可發揮出各種旗艦耳塞的潛力,比如NG Khaos+萬隆Salmk這種古典風格的組合。搭配山靈近期新品MG600、MG800,其聲音表現就好像是給自家M7加上了一台高端耳放的聲音,直白但又並不會顯得寡淡乾澀,結像形體和聲場規模都有著等比例的放大,是那種飽滿的、很有「填充感」的聲場,而非單純去增強聲場邊緣混響的擴散感。

EM7和EM5一樣都對著電源信號、USB信號較為敏感,作為長期的PCHIFI主力機來說,我給它加上了享聲PA1和ddHIFI家的USB線,以及搭配了我手頭的諸多電源線。考慮到它的價位並不高,所以我不會貿然給大家推薦什麼醬油貴過雞的型號,因為我自己也從來對於線材的更換都是夠用即可、不強求發揮極限。PA1的USB再生能力加上線材賦予了其更好的純凈度和信息量表現,能夠讓EM7的背景黑度、安定感有著可聞的提升,而且因為我給這套系統使用的的是一個普通的濾波排插和國標牆插,PA1在此時的提升能力比在我的主力系統上更為明顯。

對電源線的選擇,我傾向於給EM7更換一條聲音厚密感強、不那麼突出線條感的電源線來互補,千元內低價位的選擇包括銅彩的PennySE,以及自製的范登豪Mainsserver,能夠讓它的中高頻厚度增強、增強人聲表現力,前者更突出厚度、後者則能夠增強一些輕盈感。再高一檔價位可以推薦iFi的Nova/SuperNova,除了具備ANC有源消噪技術以外,聲音也擁有很好的綿密感,而非他家排插上的那種較為突出清晰度和線條銳度的風格;Zephone官方的單晶銅鍍銀電源線,1.5米長度下根據插頭插尾的規格有2-3K檔的選擇,是一根在聲音素質、器材適配性、樂感層面有著很全面的表現的電源線,能賦予EM7顯著的素質提升和樂感表現。再往上的價格我就只推薦大廠的型號了,而且也和EM7的價位有所相悖,但能夠肯定的是,給EM7在USB信號或者電源方面的提升絕對是能夠得到回報的投資(順便吐槽下,我認為EM7原配的白色外皮USB線有點影響整體桌面的色彩搭配)。

EM7我認為是一個山靈把用戶思維貫徹得非常徹底、能夠滿足多種適用人群的產品,作為音源、解碼、前級、以及直推耳機時的表現都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中正的聲底、超高的功率結合多重增益能夠兼顧燒友對不同風格、不同靈敏度、不同單元類型的耳機。優秀的操作、非常百搭的解碼前級音色風格,不論是作為台機領域的新手入門還是全能退燒機、驅動耳機還是作為有源/無源音箱的主力解碼,都有著板正的素質、和良好的適配廣泛度,只是需要注意別搭配本身過於數碼聲、結像偏銳的耳機/音箱即可。

從市場的角度講,EM7不論是其價位還是其形態來說都不太有值得AB的器材,能夠選擇EM7的用戶往往也並不會指望它能夠在同價位和傳統台機PK硬素質上限,但當EM7的「其他」方面做的過於優秀時,它卻具備讓我非常意外的聲音水準,畢竟台機本身就是山靈的老本行。EM7的所呈現出來的、聲音在能打之餘、對於流媒體層面的精進和綜合體驗上的新高度,這樣的反差感、驚喜感,才是它讓同價位各路傳統機器黯然失色的「checkmat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8d674bc2de961a0dc7c705db960b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