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常見的10種建築形式

2023-09-28   歷史百家匯

原標題:中國古代建築常見的10種建築形式

中國古建築是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審美的珍寶,如同一顆顆無價的珍寶點綴在大地上,成為歷史最深厚的見證者!

這些建築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記憶,它們以獨特精美的外觀和建築技藝令人驚嘆,它們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彰顯著中華民族的獨特審美情趣和智慧精髓。中國古建築的發展歷經千年,已形成完善的體系,每種形態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文化內涵,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髓。下面介紹十種常見的古建築形式!

1、殿堂

殿堂

殿堂是古代建築群中的主體建築,包括殿和堂兩類建築形式,其中殿為宮室、禮制和宗教建築所專用。堂、殿之稱均出現於周代。

「堂」字出現較早,原意是相對內室而言,指建築物前部對外敞開的部分。堂的左右有序、有夾,室的兩旁有房、有廂。這樣的一組建築又統稱為堂,泛指天子、諸侯、大夫、士的居處建築。

「殿」字出現較晚,原意是後部高起的物貌;用於建築物,表示其形體高大,地位顯著。自漢代以後,堂一般是指衙署和第宅中的主要建築,但宮殿、寺觀中的次要建築也可稱堂,如南北朝宮殿中的「東西堂」、佛寺中的講堂、齋堂等。

2、樓閣

樓閣

中國古代建築中的多層建築物。樓與閣在早期是有區別的。

樓是指重屋,閣是指下部架空、底層高懸的建築。閣一般平面近方形,兩層,有平坐,在建築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

樓則多狹而修曲,在建築組群中常居於次要位置。後世樓閣二字互通,無嚴格區分,不過在建築組群中給建築物命名仍有保持這種區分原則的。

3、塔

中國的古建築往往只有一、兩層,少數樓閣可以達到四、五層,在無數「匍匐」於地面的古建築之中,唯有一種古建築敢於向上突破它便是--塔。

塔原本產生於印度,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經、僧人遺體等的建築,隨著佛教的傳入,它與中國本土的建築形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種具有中華民族傳統特色的建築類型。

4、亭

亭(涼亭)是一種中國傳統建築,源於周代。多建於路旁,供行人休息、乘涼或觀景用。亭一般為開敞性結構,沒有圍牆,頂部可分為六角、八角、圓形等多種形狀。因為造型輕巧,選材不拘,布設靈活而被廣泛應用在園林建築之中。

5、廊

廊是指屋檐下的過道、房屋內的通道或獨立有頂的通道。包括迴廊和游廊,具有遮陽、防雨、小憩等功能。廊是建築的組成部分,也是構成建築外觀特點和劃分空間格局的重要手段。如圍合庭院的迴廊,對庭院空間的處理、體量的美化十分關鍵;園林中的游廊則可以劃分景區,形成空間的變化,增加景深和引導遊人。

中國古代建築中的廊常配有幾何紋樣的欄杆、坐凳、鵝項椅(即美人靠)、掛落、彩畫;隔牆上常飾以什錦燈窗、漏窗、月洞門、瓶門等各種裝飾構件。

6、台榭

台榭

台榭,中國古代將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稱為台,台上的木構房屋稱為榭,兩者合稱為台榭。春秋至漢代的六七百年間,台榭是宮室、宗廟中常用的一種建築形式,具有防潮和防禦的功能。最初的台榭是在夯土台上建造的有柱無壁、規模不大的敞廳,供眺望、宴飲、行射之用。

7、壇

壇,是古代舉行祭祀大典用的高台,以土和石築就,也指佛教、道教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壇式建築是為表達對天地、祖先的崇敬和感恩而舉行各種慶典活動的場所,亦稱禮制建築,如北京的社稷壇、天壇、月壇、日壇、先農壇等。

8、影壁

影壁,也稱照壁,影牆、照牆,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用於遮擋視線的牆壁,是古代寺廟、宮殿、官府衙門和深宅大院前的一種建築,即門外正對大門以作屏障的牆壁。影壁的功用是作為建築組群前面的屏障,以別內外,並增加威嚴和肅靜的氣氛,有裝飾的意義。

9、牌坊

牌坊

牌坊,也被稱為牌樓,是中華特色建築文化之一。它主要由單排立柱構成,沒有屋頂的牌坊被稱為牌坊,加上屋頂的則被稱為牌樓。牌樓的立柱上端常常高出屋頂,這種形式又被稱為「沖天牌樓」。

牌坊是封建社會中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等所立的建築物。一些宮觀寺廟也以牌坊作為山門,或者用來標明地名。牌坊也是一種門洞式的紀念性建築物,它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功德。此外,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屬建築物,常被用於標識祠堂或神祇的入口,也是表達對祖先或神祇崇敬的一種方式。它們通常被建在路口、橋樑、道路等重要的位置,是古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牌樓常常建立於離宮、苑囿、寺觀、陵墓等大型建築組群的入口處,顯得莊嚴、肅穆,為建築組群的前奏,同時陪襯主體建築。而在城鎮的街衢要衝位置,如大路起點、十字路口、橋的兩端以及商店門面,則可以建立沖天牌樓,這種形式在豐富街景的同時,也標誌了位置。江南有些城鎮中,還可以看到一連多座的牌坊,多用於「旌表功名」或「表彰節孝」。

華表是一種成對的立柱,起標誌或紀念性作用。漢代時稱為桓表,元代以前主要為木製,上插十字形木板,頂上立白鶴。明以後華表多為石制,下有須彌座,石柱上端用一雕雲紋石板稱為雲板,柱頂上原立鶴改用蹲獸,俗稱「朝天吼」。華表四周圍以石欄,華表和欄杆上遍施精美浮雕。明清時的華表主要立在宮殿、陵墓前,個別有立在橋頭的,如北京盧溝橋頭。明永樂年間所建北京天安門前和十三陵碑亭四周的華表是現存的典型。

10、廟

南京夫子廟

廟,是中國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不僅是一種建築藝術,更是一種文化傳承。這些建築不僅展示了古人對祖先、聖賢和自然神的尊敬和崇拜,也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大致可以分為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