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古代佛教是如何過端午節的?

2023-06-23   歷史百家匯

原標題:說說古代佛教是如何過端午節的?

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自古以來也受到了佛教的重視,因此我們在佛教典籍當中也能夠找到許多關於佛教徒如何過端午的記載。

端午安康

吃粽子、插艾草、喝菖蒲茶

吃粽子、插艾草、喝菖蒲茶是端午節的傳統民俗。佛教徒也不例外,在端午節這天也會進行相關的活動。

比如《敕修百丈清規》中有:「端午日早晨知事僧堂內燒香點菖蒲茶,住持上堂次第建青苗會。堂司預出諸寮看經誦經單。」

《續古尊宿語要》所記:「端午雲。庚午太歲五月五。東湖向舊灸瘡盤上更著艾炷。」

《率庵梵宗禪師語錄》中亦有:「今朝正當端午節,衲僧倒用真妙訣。轉聖作凡,點金成鐵,卻把山茶,以替竹葉。角黍(粽子)滿盤,菖蒲細切。雖然,俗氣未除,也要大家暖熱。正與麼時,百草頭邊,艾人歡悅。」

接受皇族召見

佛教高僧在端午節接受皇權貴族的召見和賞賜,其中也含有貴族布施財物、供養僧眾以做功德、求福報之義。

如《起信論疏記會閱卷首》中有「有旨命京城十大德,為師(賢首國師)授滿分戒,賜號貴首。復詔師於太原寺講華嚴。端午節,天后遣使。送衣五事」。

但是,從文中可知,這是需要有一定的身份地位的僧人才能在這一天得到召見,所以這樣的記載只是少數。

開堂講示

與上面的活動不同,在佛教典籍中能夠找到許多關於禪宗祖師於端午節讓眾人集於堂上,為僧徒講示記載。

比如《虛堂和尚語錄》中:「端午上堂,僧問:『文殊令善財採藥。財云:無不是藥者。此意如何?』師雲『引出落風蓮。』僧云:『善財拈草,度與文殊,殊云:此藥亦能殺人,亦能活人。又作麼生。』師云:『一人傳虛萬人傳實。』僧云:『學人通身是病,作麼生醫。』師云:『佛手也醫爾不得。』」

《應庵曇華禪師語錄》中記載「端午上堂。舉文殊令善財採藥因緣。師云:『善財能采,文殊解用,雖然眼辨手親,檢點將來漏逗不少,焦山今日終不效他先聖。只是各人吃一杯菖蒲茶,任是貪病嗔病痴病身病心病佛病祖病,一時頓愈。雖然如是,知恩者少,負恩者多。』」

關於這樣的記載有很多,這裡只是略舉一兩例而已,這些記載表明了佛教徒對於端午節的重視,認為這是一個參禪修法的好時機。

著作起筆、成書

在佛教歷史上,也有許多僧人將端午節作為一個極其重要的時間節點,因此許多佛教典籍著作、翻譯的起筆之日、成書之日或成書過後為其作記之日也在端午節,比如唐代不空大師所譯的《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序》和《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慧超所譯《一切如來大教王經》和《瑜伽秘密金剛三摩地三密聖教法門述經》,志磐所撰《佛祖統紀》等等。

由此可見,端午與佛教的聯繫有深刻的文化意義。端午正是這樣,它紮根於中華民族文化的底層,通過演變發展,突破了民間文化的範疇,深深地積澱在佛教文化中,這顯示了中國文化的深厚根基與巨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