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別克E5視角看Model Y:都是美系車,你為什麼賣的這麼貴?

2023-10-22     汽車扒一扒

後期發力,用來形容別克我覺得非常合適。

從去年到現在,別克一直困頓於無新能源可賣的尷尬處境,E5的確是拯救別克困局的一台車,此前的版本22.99萬起,價格看似很合理,但隨著自主品牌價格戰的打響。

別克還是hold不住了,不久前推出了價格更低的16.99萬版本。

很顯然,不到17萬的別克E5打的就是新勢力,畢竟來得更晚,一定要重新刷新自己的定位,中國的新能源發展歷史,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以特斯拉、比亞迪為起點,特斯拉將高定價產品推向市場。

新勢力以特斯拉為學習對象,瘋狂發展,帶動了整個產業的發展。

貫穿過去10年電動化歷史,別克的話語權非常弱,一方面是通用本身在全球戰略發展方向上,EV一直都不是重點,另一方面國內市場還有銷量,轉型速度必然非常慢。

但2023年,通用發起了激烈的猛攻,顯然從成本上來說,17萬的別克E5很難找到利潤窗口。

大眾ID.3表示目前單車虧損幅度在4萬元左右,而這只是一台續航450km,尺寸較小的A級產品,別克E5則是一台尺寸超過4米8的中型SUV,續航超過500km。

從成本上來說,別克E5很難盈利。

但為了打開窗口,鋪平市場,保證品牌在電動化路徑上的活性,17萬的別克E5至少在策略上是成功的。

一方面,產品基本面優勢很足。

尺寸接近4米9,CLTC續航成績為545km,雖然配置整體表現並沒有特別豐富,但很顯然基本配置依然做的不錯,比如說L2級自動駕駛輔助、30英寸中控大屏,這些配置都是明顯的加分項。

另一方面,從預算角度來看,17萬預算只能選擇到零跑C11這種新勢力車型,而且零跑在尺寸、工藝兩個角度來說都沒有明顯優勢。

別克最聰明的點就在於,合理的調整了品牌價值,通用認為自身已經喪失了合資光環,重新定位、重新定價、重新設計,所以17萬的別克E5簡單來說只是別克轉型的第一步。

如果我們退一步來看Model Y,同是美系品牌,兩大美系品牌在中國市場想要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

前者靠著重新定位想要在20萬以內電動化市場獲得話語權,後者則利用設計、品牌價值以及不錯的用戶沉澱,想要在高端市場繼續發力。

這兩個品牌有一些共同點,既是美系品牌,又同在上海生產, 其本身的出身、設計環境、生產供應鏈差距並不大。

特斯拉定價更高,除了本身品牌強勢號召力強,能夠帶來更好的利潤空間之外,還有的確在三電系統、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上更好的產品表現力。

別克E5本身也有亮點,但無奈品牌價值感逐步下行,必須要靠著降價來維繫市場份額,從成績上來看,別克E5的降價策略非常成功,已經成為細分市場中逐步走量的車型。

中國電動化市場競爭非常激烈,降價不丟人,丟人的是降價之後還沒人買,比如說奔馳GLA、奧迪Q2 e-tron這些產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1e13b190af1978574dc95d9dda663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