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北實景圖
二十年初心不變,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8月8日,卓爾智聯集團有限公司(2098.HK,以下簡稱卓爾智聯)成立滿二十周年。
發展二十載,卓爾智聯立足商貿物流基礎,建設並運營全國建築規模第一、交易額第二的現代商貿物流平台——漢口北國際貿易城,平台擁有30多個專業市場、3.2萬家活躍商戶,2022年線上線下總交易額達1619億元;聚焦數字貿易,打造智能交易生態圈,卓爾智聯旗下卓爾購、中農網、卓鋼鏈、化塑匯、海上鮮、CIC、華紡鏈等智能交易平台,累計為超30萬家企業客戶提供供應鏈綜合服務。
二十年初心不變,幫助企業降本增效,進一步提升交易效率、倉儲物流效率、資金效率等協同能力的同時,卓爾智聯結出「累累碩果」:營業收入自2021年起連續兩年突破千億元,公司六度蟬聯《財富》中國500強,斬獲商務部「2022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範企業」和「首批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數字商務企業」等榮譽。
成為千億營收企業,卓爾智聯是怎樣做到的?如何進一步邁向世界級企業?支點財經記者專訪總裁齊志平,解密這一答案。
初心一直未變: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Q
支點財經:二十年發展過程中,卓爾智聯經歷了哪幾個重要發展階段?
齊志平:發展漢口北是第一個重要階段,這一時期是從產業地產轉向發展商貿產業批發,滿足的是線下商貿流通需求,服務商戶和商品經營者。主要通過線下實體場景,滿足交易雙方關於商品的現場直接對接需求。在我國,線下實體市場有它存在的必然價值,因為一些展示及服務只有通過現場看一看,才能確定購買行為,特別是批量化採購。
因此,自2007年起,漢口北建設運營了小商品、服裝、窗簾布藝、酒店用品等多個專業市場。當時,漢口北更多地是利用湖北省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優勢,做本地和周邊市場的生意。
2015年,是開啟全面網際網路轉型階段。在提供一個實體的聚集類批發市場後,我們開始思考還能幫客戶做什麼。我們發現,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大家有了通過數字化線上化在全國拓展市場的需求。同時,隨著生意的發展,還有倉儲、物流、金融等供應鏈多個維度的需求。所以,我們基於漢口北拓展了線上交易平台卓爾購及多個供應鏈服務平台,幫助客戶從整體上提升運營效率,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讓他們的生意做得更順暢。
2017年和2018年,我們開始在垂直細分的產業網際網路深耕,探索如何在全國性單品領域,打造更加高效、低成本的流通體系。收購農業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平台中農網、化塑行業數智化供應鏈服務平台化塑匯,投資一站式數字漁業綜合服務平台海上鮮,以及與西本新幹線共同成立黑色大宗商品產業網際網路集成服務平台卓鋼鏈,攜手新加坡交易所等機構成立世界商品交易中心CIC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一系列動作。
卓爾智聯生態圈
Q
支點財經:總結來看,這三個階段有哪些變與不變?
齊志平:回過頭來看,其實我們主要針對和服務的一直都是企業級市場,也就是to B市場,只不過不同階段用了不同的打法,覆蓋了不同的品類和區域。我們的初心未變,就是通過提供一系列供應鏈服務,幫助企業降本增效。總結來說,我們的使命是讓交易平滑至簡,讓要素無界流動。
為了更好地體現這個使命,公司名字前後變更了幾次。2011年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時叫卓爾發展,2016年更名為卓爾集團,2018年再更名為卓爾智聯,確立了「智聯天下生意,服務創造價值」的商業理念。
to B生意秘訣:做長期主義者
Q
支點財經:我們注意到,卓爾智聯旗下多個平台,都已是行業內的佼佼者,這裡面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齊志平:to B領域的生意,需要做長期主義者,這樣才有護城河。因此,我們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以更好地服務客戶。近幾年,我們主要通過進一步深耕產業網際網路,把旗下各個智能交易平台做深做透。
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把各平台的品類做大做強。比如,中農網最大的板塊是白糖,現在已經從白糖擴展到整個甜味劑板塊,品種包括紅糖、冰糖、糖漿等。除甜味劑外,中農網還涉足了飼料、絲紡等板塊,這些板塊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其中,飼料板塊已是中農網第二大支柱板塊。化塑匯也是推動多個產業帶發展,在為企業提供通用及工程塑料等原料供應服務基礎上,近年新開拓石油苯、純苯等新品種。
化塑匯服務板塊
當數據積累到一定階段後,我們利用數據服務供應鏈管理,從而更高效、低成本地幫助客戶完成交易、倉儲、物流、金融等方面的需求。中農網通過銷售等數據沉澱,可以分析出不同區域對白糖的需求,進而指引糖廠提前將對應白糖前置配送至銷區,極大地提升了交易效率,並降低了交易成本。有第三方曾統計過一組數據,糖廠原來每噸的銷售費用是25元,通過我們提供的服務則是7元。我們還以數據為紐帶作為信用基礎,為客戶提供低成本的金融服務,僅今年5月底到6月中旬的半個月時間,中農網積極探索的「蔗農擴種扶持新模式」,已完成多筆資金投放,資金總額超600餘萬元,輻射7個糖廠、500多戶甘蔗種植戶。
卓鋼鏈針對中小型鋼貿流通企業研發的輕量級SaaS服務系統,覆蓋採購、財務、銷售、庫存等企業經營管理全環節,打破了傳統溝通割裂壁壘。同時,針對中大型鋼鐵貿易流通企業業務條線複雜、場景多變的特點,開發了集貿易、倉儲、加工、物流等為一體的定製化系統產品。目前,卓鋼鏈已成功服務陝鼓集團等近500家大型央國企及民企,平均提升人效約27%、運營效率約15%。
另一個做法是,我們還進一步深入到供應鏈前端,通過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數字化技術,與資產方合作建設雲工廠,讓採購、生產、交易、倉儲、物流等環節更具柔性。目前,中農網的繅絲、飼料板塊,以及化塑匯的再生塑料板塊,都已建立雲工廠。雲工廠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把銷售端的市場需求及時反饋到工廠,工廠可以隨之快速應對。以繅絲廠為例,市場對哪些綢緞比較偏好,工廠就對應生產這些款式。
雲工廠功能
供應鏈不斷往前的另一個好處是,我們可以保障產品的品質,價格方面也更有競爭力,持續穩定的供應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供應鏈往後發展,這是非常決定性的因素,因為大家期待的不是短暫的購買行為,客戶對供應鏈穩定性的訴求已經越來越強。
Q
支點財經:這樣做後,客戶對我們的黏性是不是更強?復購率水平怎樣?
齊志平:客戶的信任是逐步建立的,當供應鏈的能力逐步提升時,客戶自然會越來越認可你。目前,我們客戶的復購率在九成以上,基本上用了就一直在用。當然,供應鏈能力需要不停地建設,我們也需要一點點地持續加強。
面向未來: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數字貿易平台
Q
支點財經:今年,卓爾智聯參與投資了華紡鏈。這是近幾年在智能交易生態圈的一次大動作,為何選擇在此時出手?
齊志平:2018年之後,在智能交易生態圈我們確實沒有擴張。如前所述,這幾年我們主要是圍繞原平台深耕。目前,我們在這些原平台建立的供應鏈能力,已經具備再複製的能力,並逐步建立了個性化的供應鏈。紡織行業非標特徵明顯,在個性化及上新頻率高的需求下,小單快反的柔性供應鏈能力尤為重要。所以,只有能力到了,才能去切入新品類。
與此同時,做任何一個新的細分品類,還要能找到實現它的機會和資源。華紡鏈是湖北省第三家省級供應鏈服務平台,由卓爾智聯聯合長江產業投資集團、武漢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武漢木蘭投資發展集團,以及湖北省珞珈轉型升級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南京嘉紡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機構共同組建。
華紡鏈希望覆蓋「原料+面料+輔料+成衣」等業務場景,目前已切入紗線、面料、成衣等板塊。同時,正依託湖北紡織優勢單品資源,如童裝、羽絨服等提供一站式供應鏈綜合服務,帶動產業進一步發展。
Q
支點財經:卓爾智聯的智能交易生態圈會不會繼續擴大?面向未來,公司有著怎樣的目標?
齊志平:原有平台的品種,會繼續擴張。同時,我們並不排斥進入新品類,只要找到新商業機會,能夠搭建好團隊,就可以進入。不論是擴品種,還是增品類,都是支撐卓爾智聯未來發展的基礎,因為空間還有很大。
卓爾智聯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數字貿易平台,但目前我們的國際占比還不夠高,未來還要繼續往前走,全力衝刺世界500強。
卓爾智聯智能生態圈
中農網丨農業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平台
專注於農業全產業鏈綜合服務,為產業上下游的生產者、加工企業、供應商、終端商提供全流通解決方案,業務涉及甜味、飼料、絲紡、辣椒、咖啡、蘋果等多元化交易品類。平台年GMV達千億,甜味板塊的平台現貨流轉量占全國總量的30%,服務網絡遍布中國31個省市區的184個城市,以及海外9個國家。
卓鋼鏈丨黑色大宗商品產業網際網路集成服務平台
致力於共建一流鋼鐵數智服平台,卓鋼鏈以智慧交易為主體,以「供應鏈服務、技術服務」為兩翼,構建起「智慧交易、供應鏈金融、SaaS服務、倉儲物聯、智慧物流、數據資訊」六大服務模塊,在全國擁有28個交易服務中心,輻射我國32個省市區的300多個城市。
化塑匯丨化塑行業數智化供應鏈服務平台
以「平台+供應鏈服務」模式服務化工塑料行業客戶,化塑匯通過服務和交易數據的累積,利用行業及IT技術的強項,為客戶提供信息、交易、金融、物流、倉儲等供應鏈綜合服務,每年均有上萬家企業通過平台採購化工、塑料等原料,企業會員數超6.5萬。
CIC丨世界商品智能交易中心
CIC是卓爾智聯聯合新加坡交易所(SGX)和全球電子貿易服務(GeTS),合資設立的數字貿易服務平台,專注於利用數據科技來連結多商品領域的買家和賣家,為30多個國家客戶提供數字貿易配對、供應鏈金融、市場信息和分析等服務。
海上鮮丨一站式數字漁業綜合服務平台
致力於用數字化賦能海洋漁業,成功打造集海上通信服務、海鮮交易服務、供應鏈服務、海上智慧加油服務四大板塊為一體的一站式數字漁業綜合服務平台,已在吉林、遼寧、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設立站點,實現多地聯動協同發展。
華紡鏈丨紡織服裝數字供應鏈平台
成立於2023年3月,總部落戶於武漢漢口北,由卓爾智聯聯合長江產業投資集團、武漢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武漢木蘭投資發展集團,以及湖北省珞珈轉型升級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南京嘉紡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機構共同組建。以「平台+供應鏈服務」作為切入,圍繞「原料+面料+輔料+成衣」等業務場景,通過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為紡織服裝產業上下游企業提供在線撮合、智能交易、數字工廠、供應鏈融資、政策服務、質檢服務、設計師對接、電商供應鏈服務等一站式綜合服務,幫助企業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實現業務增長。
(實習生黃召弟參與采寫)
記者 林楠
編輯丨劉定文 胡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