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大窯汽水或被收購!

2023-10-27     快消

原標題:傳聞:大窯汽水或被收購!

文丨橘子

近年來,汽水賽道可謂少有的熱鬧。前有情懷後有商戰,「科技狠活」還夾雜著攻城略地。有些默默敗下陣來,還在舞台上的,不是想「爭口氣」就是想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當然,想上岸也不是沒可能。

昨日,快消君從一飲料企業高管處獲悉,「業內在傳,大窯汽水或被可樂收購。」該高管在走訪市場時,和圈內人聊到玻璃瓶飲料火爆程度時,有知情人士表示聽說了這一消息。

原因是,傳聞大窯汽水和諸多汽水品牌一樣,也有一顆想要上市的心,怎奈大的經濟形勢、行業背景,以及對汽水企業算不上友好的資本市場。再疊加大窯汽水增長面臨天花板的預判在業內廣為傳播。「如果上市無望,想上岸的話,併購也是一個好路徑」。

隨後,快消君就這一傳聞分別向大窯汽水和可口可樂中國官方進行核實。大窯汽水官方對此表示,「不予回復」。而可口可樂中國,截止推送,沒有給出相關回復。

然而,這並不代表大窯汽水不存在被收購的可能性。

在資深行業人士看來,雖然傳聞表述的收購主體是「可樂」,但實際應該是中糧(可口可樂的運營方之一)。畢竟,大窯汽水的主戰場以及強勢市場都在北方。其次,不誇張地說,大窯汽水如今三十多億的市場份額就是從可樂的餐飲渠道搶來的。如果實力允許,不論是「持股」還是完全控股,都不為過。

「能搞成就搞,搞不成就死。作為可口可樂的品牌方,是樂於看見這樣的併購結局的。甚至,收購後被雪藏也不是沒可能。」該行業人士評價說。

觀點和傳聞之外,不得不說的是大窯汽水的成功路徑。

有行業研究人士,早在2018年受可口可樂委託走訪市場時,就發現了大窯汽水的「過人之處」,且提醒過彼時的客戶要關注該品牌甚至早做布局。也在早幾年,大窯汽水還沒有如今的市場份額時,該人士也提醒過元氣森林的唐彬森,可以考慮投資大窯汽水。

結果,當然是被拒絕了,「彼時,唐老闆認為,大窯汽水和元氣森林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面上,太土了。」

可就是這樣不起眼且土的大窯汽水,在最初的渠道里告訴了餐飲老闆一個有關利潤的故事——賣一瓶大窯汽水相當於賣三瓶可口可樂。

能賺更多的錢,誰不喜歡?

彼時的2018年,大窯汽水的業務人員,面對一個陌生的市場,並沒有廣撒網而是選擇了重點培養。從火鍋渠道開始,重點做桌面陳列,被店老闆推薦後實現了產品和消費者連結。如此這般,反覆操作並逐漸引爆市場。

據相關媒體報道,「大窯嘉賓」到經銷商層面的到岸價為17.5元/箱(12*550ml),經銷商給二批商的價格為21.5元/箱,終端到貨價為25元/箱,零售價5-6元/瓶,核算下來每瓶汽水的毛利高達3-4元。

不提利潤,可口可樂一瓶僅售價就3.5元,大窯的競爭優勢可見一斑。當然,隨後的幾年間,不論是疫情還是經濟下行,消費者捂緊錢口袋的現實,都讓量大、實惠的大窯汽水有了更多受眾。而整個渠道在近幾年的重度分化,讓大窯汽水吃到了紅利。

換言之,大瓶低價,與渠道而言更高的毛利;對路的市場策略,營銷手段以及較好的執行力,讓今天的大窯汽水有了更好的知名度以及可觀的市場份額。但其也因內容物的「低端」,在今年迎來了各方面的聲討。

另外,對可樂這種產品,有諸多年輕消費者有著不可低估的品牌忠誠度。那麼,大窯汽水市場份額的提升會沒有上線嗎?

想來,眼下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單一大單品能否支撐企業走得更遠,在如今的快消行業里,變得越來越難。

當然,也有觀點認為,大窯汽水和可口可樂的市場策略、渠道策略大不同,收購的幾率不大。況且,當下的大窯剛剛推了新品,大有要繼續做大做強的意圖。而其公司內部一直在強調要深耕渠道,要讓產品更加地多元化。

再來,總部位於內蒙古的大窯飲品有限責任公司由軍工企業轉制而成,前身為始建於1983年的呼和浩特市八一飲料廠,2006年5月更名改制為呼和浩特市大窯食品廠。2016年12月,大窯原法人王慶東重新註冊成立了內蒙古大窯飲品有限責任公司。

過去幾年,大窯還在寧夏,山東,遼寧,陝西和安徽等城市投資建廠。公開信息顯示,其目前在全國已有10個生產基地,覆蓋了上百萬個銷售網點。公司今年一直在強調,「做好產品的同時,要讓利給渠道商」。

「一定程度上,它是一個還算踏實在做事兒的公司,並不是一個網際網路催生下的新消費品牌或是企業。當然,商業本身就是動盪且變化的,凡事並無定論。傳言或許傳著傳著就成真的了……」一長期關注大窯的業內人士認為。

面對大窯在餐飲渠道是否撼動了部分可樂和可樂系產品的銷售根基;添加劑事件後,大窯的銷售是否受到影響;2023年,大窯的年營收;以及大窯的核心競爭力、甚至有無IPO打算等問題,大窯官方均選擇了「不回復」,至於傳聞,且再傳一陣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a8c285c2f02e61b26183d6cf1512c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