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創新生態鏈,超萬億

2023-11-13     凱恩斯

原標題:兩大創新生態鏈,超萬億

11月13日,A股處在弱反彈中,短期行情向好,投資人無需恐懼波動。

市場短期有多因素支撐向好,美聯儲停止加息是一個因素,而更重要因素是中美之間存在關係改善的可能,就是幾天後的APEC洛杉磯峰會。此次會晤對兩國都至關重要。實際上雙方也都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比如拜登近期就表態:「未來兩三年將決定今後五六十年的世介面貌」,這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異曲同工之感,而中美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當然需要當下就很多關鍵問題達成一致。

回到資本市場,就來談談美國創新領軍企業,中國創新必談華為,美國創新必談馬斯克。馬斯克是個很有爭議的人物,但是在創新方面,馬斯克「遙遙領先」,因為他吹過的牛都實現了。而華為任然處於苦苦追趕技術之中,對於投資人,參考馬斯克的產業布局,投資人能夠獲得很多啟發。

比如星鏈,星鏈已經實現收支平衡,要知道星鏈如今還在投資期,有大量衛星要送到近地軌道,資本開支很大,此時能達到收支平衡,基本意味著星鏈商業模式已經走通。回顧馬斯克SpaceX的歷程也很有趣。一開始是因為有錢燒的,想要送個生態艙去火星,然後去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買報廢火箭,發現錢不夠,於是乾脆自己嘗試製造火箭,並迅速找到了顛覆商用航天的關鍵技術:火箭回收技術,以成本力壓競爭對手。而火箭回收技術落地後,為了提高火箭重複使用次數,攤薄單次發射成本,就又搞了星鏈來變現和保障獵鷹發射量。可以說,馬斯克的SpaceX立足的是一個生態,生態中各個業務環環相扣。

近段時間,A股和衛星網際網路相關的板塊出現異動。因為在SpaceX跑通了星鏈生態之後,近地軌道圈地競爭已然開啟,諸如中國中科宇航就在搞火箭垂直回收技術,當然差距還很大。強調一點,中國人是有心氣的,凡是外國有的,中國人都想有,所以火箭回收技術和衛星網際網路是投資人可以長期布局的投資方向。

以下天基互聯相關股票僅供參考:

通信載荷:上海瀚訊、信科移動;

射頻及相關器件:航天環宇(軍工)、盛路通信、盟升電子、鋮昌科技(軍工)、國博電子(通信+軍工)、臻鐳科技(軍工)、復旦微電(電子)、佳緣科技(計算機)、天銀機電(軍工)、光庫科技;

地面核心網:震有科技、航天環宇(軍工);

衛星運營:中國衛通、中國衛星(軍工)。

需要提醒的是,我國即使布局天基網際網路,核心參與企業應該以軍工國企為主,民營企業進入航天軍工領域還面臨一些障礙,如星鏈應用無法市場化,則可能競爭力存在一些問題。

馬斯克在SpaceX上的成功是一條生態線,但馬斯克還有另一條線,那就是新能源。特斯拉、超充樁可能都點對了科技樹,但,由於中國軍團加入,馬斯克造車優勢並不明顯,雖然有一體化壓鑄。而馬斯克實際上還有一條新的思路,那就是儲能站。

前段時間我曾偶爾提過幾次虛擬電廠,但實際上在中國,很難實現虛擬電廠,因為我國電力定價是固定的。歐美是浮動的市場定價,所以馬斯克就又有了一個商業模式,那就是儲能站。分為家用Powerwall和商用Powerpack、Megapack。想像一個場景,在一個電價浮動的市場,如果某一天,寒潮襲擊了一片區域,這個區域的電價突然從1塊漲到了10塊,那麼這個時候,儲能站裡面的存電就可以通過反哺電網賺到10倍的收入。甚至於,由於電價波動太大,特斯拉汽車也可以通過V2G反充給電網,在閒置的情況下,通過加大供給平抑電價,也能讓普通家庭通過儲能站賺回成本。電網獲得調峰,家庭獲得收入。

其實,馬斯克的這套虛擬電廠的模式在國外已經很成功。而要在我國實施,還需要政策加強配套。當前電網統購統銷的方式,適合火電時代,但對於電力來源不穩定的光伏、風電等分布式電源則並不適合,當前國內光伏電站採用的是光伏+儲能的方式,但這種方式還僅僅是供給端平穩供電,依然無法對電網本身起到調峰調配作用,所以未來區域試點落地虛擬電廠勢在必行,可以看到,我國虛擬電廠政策正在逐漸推出。

當然,馬斯克這一套思路並非單純是為了虛擬電廠,也有其他目的,比如V2G技術,用汽車回充電網,未來也可能實現特斯拉和充電樁、V2V之間雙向充電,比如家用光伏+儲能,比如儲能站的電池是解決特斯拉電池回收的最佳途徑。不得不承認,這些都是生意,但這些生意都的確很有創意。可以說特斯拉在能源側,這也是一整套生態鏈, 兩大生態鏈潛力都超過萬億。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8dcbed4316a897b4bbe7a8dc1398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