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豬價還要跌,6月2號就暴漲「打臉」,為何專家預測不準了?

2020-06-02   果然悠

原標題:專家說豬價還要跌,6月2號就暴漲「打臉」,為何專家預測不準了?

最近這段時間的生豬價格走勢別說普通養豬人看不懂,就連不少豬價預測專家都走了眼,這不5月底專家剛剛預測6月豬價還要跌,這6月豬價就迎來了「開門紅」,甚至6月2號豬價暴漲「打臉」,下圖為6月2日生豬價格,全圖「紅彤彤」一大片,只有華北區的北京和天津保持穩定,其它全線上漲,那為什麼這次專家預測不準了呢?

歡迎大家點擊下方的「進入圈子」,了解每日最新豬價動態、國內一線科研成果,有腔調的養豬人都在這!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1、豬價人為因素太多

正常情況下生豬價格的走勢都是按照供需關係來走的,供過於求豬價下跌,供不應求豬價上漲,但是由於非洲豬瘟和新冠肺炎的雙重影響,我國生豬價格被過多的人為因素所干擾。

比如中央不斷投放儲備凍豬肉,38萬噸儲備凍豬肉入市後不僅增加了市場豬肉供應量,還在一定程度上給予養豬戶一定警示作用,刺激養豬戶賣豬。有關部門增加進口豬肉量,4月份的40萬噸,前三個月的95.1萬噸,兩個觸目驚心的進口肉數據是人為控制生豬價格的有利證據。

當生豬價格脫離了供需關係的根本性決定因素時,豬價預測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准了,專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2、專家忽略了消費者購買力的提高

豬肉消費不暢是部分專家認為豬價會持續下跌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專家顯然忽略了消費者購買力的提高,隨著各地企業的復工和正常生活的恢復,大家的收入也就逐漸恢復了,消費者對豬肉的購買力也就會隨之提升,再考慮到當前的豬肉價格已經是最近大半年以來的最低價了,很多人雞肉、雞蛋也吃膩了,該換換口味了,豬肉消費提升了豬價想不提升也難。

3、專家忽略了非瘟對養殖戶的影響減弱

在5月底的時候,一家萬頭豬場發生了非洲豬瘟,部分專家認為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刺激養豬戶的恐慌性拋售,殊不知現在的養殖戶對於非洲豬瘟已經是非常理性了,即使是發病也會嘗試拔牙式淘汰而不是全盤否定,而且現在一些豬場也逐漸摸到了防控非瘟的有效方法,所以一家豬場發病並不足以引起養豬戶的恐慌。

要想準確預測豬價走勢,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大數據分析,可受某些方面的影響,我國生豬養殖並沒有大數據,有多數時候也並不是真實的數據,所以想預測後續豬價走勢還是比較困難的。專家都有看走眼的時候,何況我們普通養豬戶,大家更應該的還是合理安排出欄,不拋售不壓欄才更有利於我國生豬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