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為何難發現?血糖突然升高是徵兆?胃痛吃藥沒緩解快就醫

2022-03-11     荊山浮屠話健康

原標題:胰腺癌為何難發現?血糖突然升高是徵兆?胃痛吃藥沒緩解快就醫

胰腺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發現時大多是晚期。根據統計國內約80%左右的胰腺癌患者,確診時已經是中晚期。胰腺癌難以早期發現的原因是缺乏理想檢查工具。而且,臨床最常使用的腹部超聲波檢查,易受胃部空氣阻隔,不容易觀察胰腺構造的整體變化。

胰腺出現腫瘤時通常沒有症狀,當腫瘤大到壓迫膽管造成黃疸、體重下降,或侵犯到周邊神經血管引起劇烈疼痛時,都已是較晚期的胰腺癌。因此早期診斷胰腺癌確實相對困難,高危人群應通過健康檢查,及早發現是否有胰腺癌病灶存在。

早期胰腺癌有哪些檢查工具?有風險不明胃痛莫輕忽

要檢測確診早期胰腺癌一般要通過CT、核磁共振、內窺鏡超聲波等更精密的檢查手段,CT掃描比超聲波更精細但輻射量高,而且病人需要打顯影劑,而這種顯影劑會有一定的腎臟損傷,有部分患者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腎臟疾患,這也是患者較多考慮的問題。

核磁共振則無輻射暴露,且能看出2公分以下的微小腫瘤,只是相對來說,檢查費用比較高。

內窺鏡超聲波檢查方式則與胃鏡相同,是將探頭放入胃部,通過胃壁觀察胃後方的胰腺,可看出1公分左右的胰腺腫瘤。不過,內窺鏡超聲波屬於侵入性檢查,對於無症狀、低風險的人群而言,這種檢查方式有點過度醫療。

CT、核磁共振、內窺鏡超聲波等檢查工具,較建議用在高危人群,如胰腺癌家族史、抽煙、肥胖、慢性胰腺炎患者身上。如果本身屬於高風險,且有上腹不明疼痛等症狀,或服用胃藥後症狀不見緩解,就應該進一步接受詳細檢查。

近年,也有人聽說過正子掃描檢查,而這種檢查的原理是腫瘤會吸收與代謝糖分,通過正子掃描被檢測出來。但對於早期胰腺癌如體積小於2公分以下的腫瘤,敏感度並不理想。且正子掃描費用昂貴,不適合一般民眾長期追蹤。通常用於臨床分期或是否有擴散、轉移等輔助評價。

癌抗原CA19-9升高是胰腺癌信號?確診胰腺癌機率小於1%

另外,在一些體檢機構也會用腫瘤標記物檢測來判斷胰腺癌的發生,比如癌抗原CA19-9升高,很多人會擔心是否為胰腺癌的信號。但實際上,統計顯示,CA19-9升高而確診胰腺癌的幾率僅小於1%。CA19-9指數之所以升高,可能是本身體質或是後天腺體病變等因素造成,比如女性婦科疾病的卵巢水泡、卵巢腫瘤、子宮病變。或者大腸息肉、膽道病變等因素,都可能導致CA19-9上升。因此,並不會將CA19-9作為篩檢胰腺癌的精確指標。

同時,胰腺癌患者的CA19-9指數非常高,數值可達1000以上。一般門診來問診的患者,指數通常只是微幅上升,檢查後可發現是體質或其他因素導致,屬於良性狀況。提醒民眾,如果健康檢查發現CA19-9偏高,可先到醫院進行超聲波檢查,如果有胰腺癌病史等風險因素的,可進一步安排更精密的CT、核磁共振等檢查方式。

糖尿病升高也要提醒胰腺癌的風險,抽煙傷害可長達20年

另一個胰腺癌的風險因素是目前相當多患者存在的糖尿病。從臨床統計發現,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風險上升,可從兩方面來推估解釋。首先,胰腺擔任分泌激素、控制代謝等任務,當胰腺出現腫瘤或其他病變時,就可能導致血糖不穩、胰島素分泌不足,造成血糖偏高而出現糖尿病。所以,提醒大家,50歲後突然血糖急速升高而新確診糖尿病,應特別注意胰腺是否有其他問題。

此外,過去有研究指出,無論是動物實驗或人體實驗都發現,糖類攝取過度會增加胰腺癌的發病率,也就是說目前有研究認為攝入過多的糖也是胰腺癌病因之一。高糖飲食會傷害胰腺細胞的DNA,導致致癌基因KRAS產生基因突變。過去檢測發現,高達9成的胰腺癌患者有KRAS突變現象。

而且,抽煙同樣也是影響胰腺癌的高風險因素,對比一般人患胰腺癌風險高出5倍以上,而抽煙對身體造成的長期傷害,即使在戒煙後也不會立刻消失,過去曾有大規模研究認為,戒煙後20年後患胰腺癌風險才能下降與一般人相同的水平。

不過,雖然歐美等國抽煙人口比例在減少,但胰腺癌的發病率卻沒有明顯的下降趨勢,與三方面原因有關,第一是抽煙對身體的傷害持續10至20年,第二是高糖飲食可能增加胰腺癌風險,第三則是肥胖,肥胖與代謝綜合徵有關,會影響糖類與脂肪的代謝障礙,造成胰腺損傷,近年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胰腺癌症狀並非人人相同?在頭部與尾部有差異?

胰腺癌因發生位置的差異,可能引起不同的症狀。胰腺頭部靠近膽管及腸系膜動脈、主動脈等大血管,當胰腺頭部出現腫瘤壓迫到膽管出口時,就會導致膽汁無法正常代謝,引起黃疸、小便茶色、大便灰白色等症狀,除了直接檢測之外,有時可從膽管擴張來判斷是否與胰腺頭部腫瘤有關。長在胰腺尾部的腫瘤,則因周圍無膽管等構造,通常是腫瘤大到壓迫周邊器官、神經才會引起疼痛症狀。

腫瘤位置除了症狀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同。胰腺癌最理想的治療是外科手術切除,當腫瘤發生在胰腺頭部,需要執行「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的大手術。長在胰腺尾部的手術則相對簡單,通常是保留部分胰腺後,將腫瘤連同脾臟一併切除。不過,能接受切除手術的胰腺癌患者比例並不高,大多數病人診斷時已是晚期,腫瘤已經出現遠端轉移,只能採取化療或靶向治療等全身性療法。

胰腺癌晚期存活率不到5%,專家建議少吃高糖食物定期檢查

胰腺腫瘤惡性度相對高,早期癌症的病患接受手術後,跟蹤監測發現仍有非常高風險的復發率,因此即使是初期的患者,5年存活率仍只有30%左右,晚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更低,只有5%左右,再加上此時胰腺會分泌一些異常物質,破壞患者的皮下脂肪,讓病人顯得異常消瘦,食慾變差,術後恢復更不理想。這是胰腺癌被稱為「癌症之王」的主要原因,所以即使在醫療科技發達的現在,患者的存活率仍沒有什麼進展。

高危人群,如果有不明原因腹痛、消瘦、黃疸,或是胰腺癌家族史,50歲後新診斷糖尿病等應及早就醫檢查。平日應減少高糖食物攝取、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避免肥胖造成代謝問題,並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才能預防與及早發現胰腺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9c0b6f15b237bc72f740cfa69476a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