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透析能活多久?透析壽命也不長?腎病透析4個壽命問題一文說清

2022-07-01     荊山浮屠話健康

原標題:不透析能活多久?透析壽命也不長?腎病透析4個壽命問題一文說清

50多歲的崔先生患糖尿病多年,前幾年發現有了糖尿病腎病,這兩年腎病進展比較快,身體的狀況下降得嚴重,今年去醫院檢查,肌酐已經在633μmol/L了,並且有代謝性酸中毒的情況,醫生認為他最好進行透析治療。本來崔先生對於自己患腎病就擔心,在網上查相關的疾病,都是提到了腎衰竭和透析,而且說透析以後壽命會大幅縮短,這讓他很排斥透析。

按照我國統計,慢性腎臟病人群約10.8%,也就是說每10人至少就有1人患有慢性腎病,而事實上,慢性腎病從大範圍講包括慢性腎衰竭,不過大部分人認為腎臟病末期才是腎衰竭,跟尿毒症等同,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知。

而一般進入到了腎臟病的終末階段,腎臟已經無法負擔人體功能時,一般進入尿毒症,這時候就需要進行透析治療,按照最新數據,我國透析治療人數超過80萬,還有部分患者因為各種原因並未進行透析,其中就有類似崔先生這樣的原因。

在透析人數逐年增加的情況下,不少人對透析及腎衰竭存有各種疑問,如透析多久會死、末期腎衰竭壽命、不透析可以活多久等等這類的問題,是網頁上搜索的重點,也是患者急需了解的,為此,就跟大家說說有關腎衰竭、透析對人壽命的影響問題。

患慢性腎臟病就要透析,否則壽命會縮短?

腎臟功能包括調節血壓、水分、電解質及酸鹼平衡,並排除體內代謝物及毒物。慢性腎臟病,包括慢性腎衰竭,意思是腎功能受損及下降,但不代表腎臟已完全喪失功能。

事實上,慢性腎臟病根據年齡、性別、血清肌酐,綜合計算出腎小球過濾率(GFR)後,可分為5期,僅有第5期末期腎臟病變(GFR低於15%:為什麼是低於15%呢,一般認為腎小球過濾率低於15%,腎臟就無法維持人體的正常功能,當然也因人而異,有一些患者可能存在腎小球濾過率偏低,但人體功能正常的可能),而且無法正常排除體內代謝廢物和水分者,才建議接受透析治療。

前4期的治療重點則會通過飲食、血糖及血壓控制,維持腎臟功能,並延緩腎臟病惡化邁入末期。

另一種需要透析的情況為「急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多由其他疾病所引起,只要找出病因進行治療,並通過透析恢復腎功能後,患者通常不用繼續接受透析治療。

根據以上信息,我們了解到,不是所有的慢性腎病都需要透析,但進入終末階段,則必須進行透析,否則可能出現各種症狀,如少尿,無尿,嚴重高血壓,高鉀血症,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心衰等等,在這些併發症的情況下,患者壽命肯定會受影響,大幅縮短。

末期腎衰竭即使接受透析,壽命也不長?

根據統計,末期腎衰竭存活率與壽命會因年齡、疾病及身體狀況而有所差異,按照以下參考數據:

20-44歲:透析存活5年的幾率高於80%,可延長15-20年壽命。

45-64歲:透析存活5年的幾率約60%,可延長10-15年壽命。

65-74歲:透析存活5年的幾率高於50%,可延長6-8年壽命。

75歲以上:透析存活5年的幾率約30%,可延長2-5年壽命。

然而,如果透析患者本身還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或年齡75歲以上的老年人還有一些慢性疾病,接受透析治療後的存活年數普遍較短。

按照以上的數據,50歲如果接受透析治療,那麼預估壽命可以延長較長的時間,而且在這個時間也可以嘗試腎臟移植,這樣甚至能夠獲得正常的壽命,所以對於崔先生的情況,優選透析治療。

透析很痛苦,如果不透析可以活多久?

當病患邁入末期腎衰竭時,腎臟便難以繼續將代謝物、毒物及多餘水分排出體外,並容易出現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身體虛弱及呼吸困難等尿毒症症狀。

如果未積極接受治療,部分患者也可能合併急性肺水腫、急性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及敗血症等併發症,死亡率極高,因此一旦經醫生診斷為末期腎衰竭,便應按照醫生指示接受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手術。

接受透析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延長末期腎臟病患者的壽命;如果透析者中斷治療,存活天數平均為8-10天,最長則不超過30天。

國外也有機構曾經對未透析的腎病患者進行過跟蹤,發現根據患者身體情況不同,如果不透析身體情況較差的患者在1-3個月死亡,而身體較好的患者最長能超過1年左右。當然,這種統計不夠嚴謹,但也說明如果進入腎病終末階段不進行透析治療,壽命會大幅縮短。

80多歲的長輩有併發症,有多年透析的經歷,這一段時間,他對透析產生了排斥,能夠停止嗎?

這個問題確實存在,在臨床上確實有一些透析的患者,年紀比較大,一般都超過了80歲,患多種慢性疾病、癌症或老年痴呆,身體狀況極差或意識不清,並且長期住院、臥床接受呼吸器及插管治療,因此往往對於頻繁住院、繼續接受透析治療感到排斥,並希望可以接受安寧療護。

此時,家屬將面臨考慮各種醫療可能、醫生建議,以及病患本身的心情及意願等,這是家屬需面對的一大難題。

如果繼續接受積極治療,縱使患者壽命獲得延長,但離世時身心受創,或者可能極度痛苦;反之接受安寧療護,緩和患者的痛苦,讓患者有更多時間交談與陪伴,最後在平靜狀況下離去,是否會是最好的安排?

這裡,本人給不了大家答案,最好是家屬多與醫生及患者溝通,了解繼續治療可能帶給患者的負擔,從尊重患者意願的角度出發,解開這個難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8c59e4a7a31de99d507061236335f1a.html